9.17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9.17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27 23: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古琴的音色、了解古琴的构造,会跟琴演唱《流水》的主要旋律。
2.能把标题音乐的概念与古琴曲《流水》结合起来欣赏,体会古代文人的情致。
3.能够并且愿意对孔子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聆听古琴曲《流水》,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1.理解“流水”与文人情致之间的关系。
2.了解古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欣赏
老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判断一下,在泰山顶上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学生回答(如果有学生回答是古筝,则出示幻灯片二-古筝图片,并播放古筝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种乐器的区别;否则就直接进入幻灯片三-古琴)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到的信息,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视觉。针对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我采用视频欣赏为切入口,旨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激发兴趣
(1)聆听古琴独奏音乐片段,感受古琴的音色。
(2)解说: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琴棋书画,琴列首位。
(3)请同学谈谈对古琴知识有哪些了解(提示带“琴”字的成语,以及与之相关
的典故)。
(4)教师谈古代文人雅士与古琴的关系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蔡文姬、白居易、欧阳修和苏轼等都善于弹奏古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司马相如和白居易两人。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就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白居易在自家的庭院中建造了“琴亭”,喜欢以琴会友;白居易的诗篇中有140多句与古琴有关,如: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正因为有深厚的古琴演奏功底,才能写出《琵琶行》这样的千古绝唱。
(5)今天,我们共同来感受古代文人情致,品味“高山流水”的琴韵。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在这里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建构新知识做准备。
二、新课
通过刚才的聆听,我们感受到了古琴的音色,下面,我们模仿古琴的深邃、含蓄的音色来学唱一下这段旋律。谱例:
1.熟悉旋律
(1)跟古琴学唱旋律。
(2)介绍:这就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中的主要旋律,相传2400多年前,俞伯牙弹给钟子期欣赏的就是这首乐曲,传说中的《高山流水》与我们教材上的《流水》是同一首乐曲。
(3)大家是否知道这首乐曲与宇宙探秘活动有关?学生交流。
(4)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科学家选用《流水》去寻找外星人?学完本节课内容,再谈谈你的看法。
(5)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是实景还是臆想?
【设计意图】熟悉《流水》的主要旋律,用美国科学家寻找外星人的事例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2.初听《流水》
(1)古人演奏古琴有讲究:沐浴、焚香、静心。
(2)现代古琴大师陈雷激说过:我每次弹琴前,都要让心静下来,达到寂静的状态,就是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状态。
(3)我们听琴也要绝对安静,才能理解乐曲,并且要大胆想象。
(4)聆听。
(5)请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欣赏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样的安排,不仅渗透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知识,而且有利于营造课堂聆听音乐和自由想象的环境。
3.赏析二声部音乐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乐谱的特点:
1=F
(1)两声部旋律。
(2)低声部特点:
①低音密集,音响厚重。追问:作者用意是什么?(描绘流水浊浪涛涛、浩浩荡荡的样子)
②固定音型,每一拍的旋律都一样。
追问:如果按音高把各点连起来,结合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既可以想象成一个个滔天的巨浪,又可以描绘成一个个急剧转动的漩涡)
③每拍含有多少个音?(12个)追问:作曲家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低声部的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水势浩淼、快速奔流)
(4)高声部特点:渐次下行。(一泻千里)
(5)请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追问引导学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