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6 12: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拿来
主义
素养目标
1.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2. 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3.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4. 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日本足球对国足的启发
中国足球是否有脚踏实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联赛?中国足球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愿意制定长远实际的目标规划吗?中国足球的青训状况如何,校园足球状况又如何?中国足球有敢于自我批判、不因为短暂挫折就放弃的精神吗?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原在日本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借以改变国民颓败的精神。
鲁迅共使用过一百多个笔名,其中“鲁迅”,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个。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毛泽东誉为“民族魂”。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一、你所知道的鲁迅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译作:《域外小说集》《死魂灵》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多才多艺的鲁迅
优秀的平面设计师
梗王、段子手
资深吃货
对零食的青睐,让鲁迅不仅屡以记载,还在杂文中对点心的来龙去脉、演变历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零食》一文中所述“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更为喜欢零食找到了理论依据。 
炫娃狂魔
答客诮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现代散文的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或社会动向的文艺性议论文。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取材大中取小,立意小中见大。
二、文体——杂文
鲁迅的杂文论辩犀利,文风多变。其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复古主义、“全盘西化”等思想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背 景 介 绍
精粹(cuì) 胆怯(qiè)
可憎(zēng) 滥用(làn)
蹩脚(bié) 接洽(qià)
寅卯(yín mǎo) 檄文(xí)
冠冕(miǎn)量体裁衣(liàng)
孱(càn)头
字 音
成 语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堂而皇之:形容体面或气派大,还可以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
弄虚作假:指耍花招,欺骗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更强调侮辱性。
1.本篇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对于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什么是拿来主义? (提出问题)
②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分析问题)
③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解决问题)
本文是否按这样的论证思路进行?
任务一:理清脉络,把握论述思路
任务一:理清脉络,把握论述思路
1.文章从第几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
2.在“拿来主义”之前,作者还提到了哪几种“主义”?
第七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和危害?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
主义 实质 做法 后果 态度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任务一:理清脉络,把握论述思路
主义 实质 做法 后果 态度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闭关锁国(排外)
卖国主义(媚外)
倾销商品(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被侵略)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大门被枪炮打破,碰了一串钉子
(鸦片战争、割地赔款) 误国
反对
送古董、新画、梅兰芳
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卖国
反对
反对
送来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
日本的“国货”。
中国大受其害,结果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害国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
排外
媚外
误国
卖国
因为
所以
因果论证
送来主义
惧外
害国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任务一:理清脉络,把握论述思路
本文的标题是“拿来主义”,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说起?
首先,“先破后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任务二
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
(1)“大宅子”比喻什么?鲁迅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大宅子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比喻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孱头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比喻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或复古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废物
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2.对待大宅子的三种态度。
任务二:聚焦文本,分析比喻论证
怕被染污
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
孱头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昏蛋
废物
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
喻体 态度 行为 本体—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昏蛋
废物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
怕染污
徘徊不敢走进门
保存清白
羡慕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宅子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不加选择
第八段:运用比喻论证写了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先破后立,那到底怎样的“拿来”才是鲁迅提倡的呢?
作为一个学者、作家、鲁迅先生非常有读者意识,并不故作高深,让人无法理解,他又举了几个例子,更加直观地来阐述自己提倡的“拿来主义”。
请同学们阅读第9段,说一说这些例子分别喻指怎样的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3.如何拿来?
喻体 本体 应采取的态度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反动腐朽淫秽的东西
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作为历史的反面教材+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先占有后挑选
任务二:聚焦文本,分析比喻论证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第九段: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如何拿来的问题
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呢?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有什么
积极作用?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
外来文化?(拿来主义者的品质)?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目的?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创新
文章结尾共五个句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创新,“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大师”暗含讥讽,“捧”表现“大师们”毕恭毕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挂”着表示一路张扬,可见寒碜可怜。“发扬国光”加引号表否定,这一反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卖国为荣的自欺欺人的丑态。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进步”一词是反语,因为用活人代替古董幷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荣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他讽刺了投降者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活动1 品析反语——幽默犀利的讽刺手法
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请结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谈谈感受。
任务三、深入探究
反语——幽默犀利的讽刺手法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丰富和大度是反语,是对国民党政府自吹自擂、自欺欺人之态的嘲讽。
这是说“送去主义”盛行,正是最时髦的时候。但是,“送去主义”是错误,反动的东西,是要批评的。作者在嘲弄卖国媚外的行径。
反语——幽默犀利的讽刺手法
“鼓吹”“吝啬”贬词褒用,其中“吝啬”是相对于第三段的“丰富和大度”而言的,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不满和对“拿来主义”的支持。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国粹”原指我国文化的精华,用在此处实是讽刺其为糟粕,冷峻的肃穆中充满了揶揄意味。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贬词褒用
文章写作特点:
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年少时喜欢的鲁迅的文句:
《题三义塔》: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南腔北调集·漫与》: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坟·灯下漫笔》: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奴隶看起来温顺,但不代表着善良;奴性极重的人,对同类一定极其凶残。因为它们从奴隶主那里失去的自尊,需要从同类中得到补偿。
中国文化走出去
17年全美共有109所孔子学院和348所孔子课堂,约40万人在学习汉语
特朗普总统的女儿伊万卡不仅寻找中文保姆教授子女学习中文,还送阿拉贝拉和约瑟夫到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一所私立语言学校专门学习中文,并会与校方保持密切沟通。
19年俄罗斯将汉语纳入高考
不仅仅俄罗斯开始可汉语课程,并且还有进行统一的考试,就连爱尔兰大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中,也出现了汉文这个选项,有消息称,从2022年开始,爱尔兰的高考科目中也会包含汉语考试;
成龙风靡全世界
成龙电影是当代中国文化输出最成功的例子,自八十年代起,成龙电影风靡全世界,彻底改变了动作片的范式。
2016年,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亚洲至今只有四人获奖)。
成龙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中国的代名词,在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影响深远。
很多日本著名动漫(《龙珠》《火影忍者》《蜡笔小新》等)都深受成龙电影影响。
成龙风靡全世界
《中国形象调查报告2012》中,中国的海外形象前三名是:大熊猫、长城、成龙。
2008年一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调查,成龙以43%的得票率高居第一。被调查人数涉及全美200万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口。
美国的文化“拿来主义”
如今正值疫情肆虐,全球经济衰退之际,各国之间摩擦频现,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之间经济、政治冲突不断,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作为普通人,如何运用本文思想对待这些冲突?
鲁迅作品推荐
拓展书目推荐
李长之:《鲁迅批判》
钱理群:《鲁迅作品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