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群落的演替
第3节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
1
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重、难点)。
2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从“千年沙漠”到“今日绿野”,创造毛乌素的生态奇迹,靠的是锲而不舍,凭的是久久为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特色生态建设创业史。
情境导入
1. 演替的概念
这里的生物群落悄然变化、不断发展。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
草原
草原
沙漠
>
<
目标一
演替的类型
活动1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给下列图片标上序号还原这一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
①裸岩阶段
②地衣阶段
③苔藓阶段
④草本植物阶段
⑤灌木阶段
⑥森林阶段
活动1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地衣侵入
定居
分泌有机酸
加速岩石风化
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增多
地衣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
藻类
真菌
1. 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而是地衣?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地衣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活动1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2.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
土壤能保持一定_________→ ______植物侵入→定居→竞争→ 较高草本植物占优势→小动物_______→土壤有机物________、通气性好
丰富
水分
草本
增多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活动1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灌木、小乔木侵入并定居 → 竞争 → 灌木、小乔木占优势 → 动物进一步增多 → 物种_______ → 群落结构较_______→ 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________
多样化
稳定
增强
乔木阶段
活动1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灌木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乔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乔木在竞争(_____)中占优势 → 形成茂盛的树林 → 进一步改善环境 → 物种进一步_________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丰富多样 → 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多样化
阳光
能找到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在上述演替过程中,土壤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2. 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森林)阶段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
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活动2
分析火山爆发后群落的演替
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与裸岩上的演替一直属于初生演替。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消失;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吗?
2. 演替的类型
活动3
分析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阅读P40图2-12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弃耕农田
杂草
一年生杂草生长→土壤条件改善→多年生杂草接踵而至
灌木
土壤有机物增多,土壤保水能力增强→小灌木生长→形成灌木丛
乔木
乔木 出现 → 逐渐取代灌木,成为优势种
森林
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逐渐演替出树林
活动3
分析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一些小灌木
灌木丛
乔木林
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 群落的类型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活动4
比较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实例 裸岩 弃耕地
起始条件 裸地,无任何植物繁殖他 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繁殖体
演替阶段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弃耕地→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速度
共同点 慢
快
土壤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最终群落发展成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活动5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
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
不一定
①生物的迁入迁出;
②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①群落的外界环境的变化;
②人类的活动;
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内因
外因
关于群落演替的五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的方向能被改变。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阶段。
关于群落演替的五个“易错点”
(5)群落的结构不一定越来越复杂。群落结构也可能从复杂到简单,如从草原演变为沙漠。
>
<
目标一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活动6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资料1 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导致我国的黄土高原从历史上的郁郁葱葱到现在的很多黄土丘陵呈光秃状态。
资料2 自20世纪60年代,长江中游某
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统计
该湖泊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占优势
的物种变化如右表。
根据教材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占优势的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占优势的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1.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活动6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根据教材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被砍伐的森林
过度放牧的草原
污水排入河流
2.人类活动对上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人类活动加快了这种演替的速度。
活动6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根据教材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活动6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4.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研究并掌握群落演替的规律,利用演替规律使群落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60年前毛乌素沙漠
现在的毛乌素沙漠
我们曾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原因
为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解决方案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反馈评价
回归情境
荒漠化对蝗灾的爆发有何联系?结合演替规律进行逆向思维提出蝗灾防治的相关措施。
提示:增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使蝗虫无法产卵,也是能够有效的减少蝗虫为害的。
蝗虫需要在空地上产卵和交配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小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
√
解析 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
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
第N年时,甲、乙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的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
2.(2022·湖南长沙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垂直结构发生改变但水平结构未改变
B.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就是植物的更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属于物种替代过程,新物种的出现会使原来的旧物种灭亡
D.初生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总量大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其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均会发生变化,A错误;
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因此植物更替,动物也更替,B错误;
群落演替只是优势取代,新物种的出现不会使原来的旧物种灭亡,C错误。
3.(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末)某地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
A.群落演替的类型为初生演替 B.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保持稳定
C.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D.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稳定
√
解析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该过程中土壤条件还存在,所以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取代,故每个种群的生态位会发生变化,B错误;
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内其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故不同季节的物种丰富度不同,C错误。
4.(2022·陕西渭南高二期末)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该地区群落的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
C.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
√
解析 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说明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自然状态下也是演替为沙漠,因此演替方向未变,A正确。
群落演替
类型
概念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没有植被,从零开始
保留土壤条件;
有种子等繁殖体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