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训练
古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 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剌: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 ”“风灯”“宿鹭”“ ”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 ”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
[注] 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既 至 吴 淞 从 守 西 炮 台 与 部 卒 同 饮 食 卧 起 以 力 战 相 勖。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性刚果。 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东炮台陷。 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曾不少却。 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幸勿为吾母虑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 请分条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1)江月 跳鱼
(2)(示例1)第四句写“跳鱼”“拨刺”之动,前三句写江上月夜之静,以动衬静,衬托出江上月夜的静谧。
(示例2)以第四句“跳鱼”“拨刺”之动衬托第三句“宿鹭联拳”之静,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1)从诗的第一句可以找到意象“江月”,从诗的末句可以找到意象“跳鱼”。
(2)诗的前三句主要刻画“江月”“风灯”“宿鹭”,都突出一个“静”字,而尾句却写“跳鱼”发出“拨剌”之声,作者的真正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这样就达到了愈见其静的表达效果。依此分析可知,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恬淡、静谧的月夜意境。据此分析作答。
2.答案 (1)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2)①性情,性格。②到,等到。③全,都。④后退,退却。(意思对即可)
(3)①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②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 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意思对即可)
(4)①刚毅果敢。②忠于职守。③忠贞爱国。④英勇无畏,不怕死。⑤与士卒同甘共苦。(写出任意四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根据本句句意可知断句为: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
(2)翻译时,通过上下文解释意思即可。
(3)句中表示年号、时间的词语不用翻译。翻译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到位。①“衅起”是指“战争爆发”;“方”是指“正在”。②“焉”是指“哪里”;“禄”是指“俸禄”;“幸”是指“希望”;“勿”是指“不要”。
(4)文章开头写“性刚果”,说明他刚毅果敢。鸦片战争爆发,他不听劝阻束装起行,这说明他忠于职守、忠贞爱国。他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这说明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他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毫不后退,这说明他英勇无畏,不怕死。据此分点简要作答。
[参考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 ”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等到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 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