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2014)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201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4 14: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通过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学习难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______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_______召开,制定了《__________》,它起到了_____ 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_____________,毛泽东为_________主席。大会确定以 为国旗,以 __________为国歌,以 _________为首都,采用_ _____为纪元。
二、开国大典:(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5页“开国大典”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49年10月1日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______ ___》为施政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 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_______年中国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你了解下列历史知识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色黄星,有何寓意?
(2)你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吗?
(3)你知道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吗?算一算,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是民国多少年?
2、开国大典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
3、新中国的成立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历史的结束。你能回忆起以下问题吗?
(1)中国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两者主要区别是什么?
(2)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最终形成”等历史过程。你能把这一过程表述完整吗?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准 备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政治协 时间 国际意义 时间和意义
商会议 过程 国内意义
【拓展练习】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国共和谈会议
2、确定新中国国名和性质的文件是 ( )
A、党的决议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 )
A、彻底打败国民党 B、解放台湾
C、建立新中国 D、选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半殖民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④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5、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的省区是 ( )
A、云南 B、四川 C、西藏 D、青海
6.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的标志是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7.以下内容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大会初步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B、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
C、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大会选举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识记)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抗美援朝。
2、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学习重点】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学习难点】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稳定物价之战:(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8页“稳定物价之战”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全国解放后,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 )一黑( ),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巩固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一场“ ”。打击了投机奸商,使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11页“农民的翻身解放”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 》,标志着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到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 ,消灭了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10——13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必要性: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 的旗号,指挥“ ”入侵朝鲜。美国 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还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
2、过程:_____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___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军。到_______年____月,美国被迫在《_____ ___》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胜利。
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____________,为新中国赢得了____________。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志愿军英雄功臣。如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___________和视纪律重于生命的___________。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是历代农民梦寐以求的,你能说说1952年前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情况吗?
2、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朝鲜战争爆发后,就是否出兵朝鲜,中央政府有过激烈的争论。在你看来,该不该出兵?试说明你的理由。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归纳一下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1、
2、
3、
【拓展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 )
A、能否巩固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进行土地改革 D、能否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
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米棉之战”的目的是 ( )
A、打击投机商 B、稳定物价 C、增加政府收入 D、发展生产
3、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 (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彻底废除了我国的房间土地剥削制度 B、得到全体农村人口的欢迎
C、农民得到了土地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你认为中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威胁中国安全 B、苏联的支持
C、中国和朝鲜是友好国家 D、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6.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具有 ( )
①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不计较个人名利的精神 ④舍生忘死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8、朝鲜战争中中国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 附近 ( )
A汉城 B副山 C金边 D“三八线”
9、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 )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10、 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该事件开始于_____年,结束于____年。
(2)当时部队的司令员是__________。
(3)当时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_______、 。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11、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识记)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2、认识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习重点】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的举措。
【学习难点】联系背景对“求同存异”方针作用的认识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新中国的内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年,第一届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 》,这是我国 的宪法。大会还选举毛泽东为 主席,决定 为国务院总理。
二、新中国的外交:(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6--18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周恩来与万隆会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53年,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的谈判中,中国政府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先后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 的基本原则。
2、 年 月,有史以来第一次由 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 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在中国,具有立法职能的机构是什么?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哪部法律?
2、为什么说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本课的标题是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你能否围绕“内政”和“外交”两个词语归纳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内政——
2、外交——
【拓展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在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人民 B、中国共产党 C、中央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 )
A、旧民主主义类型 B、新民主主义类型 C、社会主义类型 D、共产主义类型
4、1953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与 ( )
A、日本政府谈判中 B、印度政府谈判中 C、缅甸政府谈判中D、越南政府谈判中
5、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的外交事务中贡献最大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少奇
6、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来自 ( )
A、亚洲和非洲 B、欧洲和亚洲 C、欧洲和美洲 D、美洲和非洲
7、万隆会议的最大特点是 ( )
A、与会各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与会各国都是世界大国
C、与会各国非常团结,观点完全相同 D、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8、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互相信任 D、抵御强敌
9、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印度召开 B、美国和苏联也参加了
C、会议中曾出现了严重分歧 D、会议在争吵中结束
10、下列不属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 )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坚持“一国两制”
1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识记)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
【学习难点】对1949年—1956年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理解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0-21页“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 。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步实现国家的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是从 到 年,其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2--24页“三大改造”高速进行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三大改造是指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 、 、 ” 的政策。
3、到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 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 。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
2、请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试着归纳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所取得的主要建设成就。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
原因:
形式:
结果:
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
意义 结果:
【拓展练习】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过渡”指的是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向共产主义过渡
C、向新民主主义过渡 D、向小康社会过渡
2、我国“一五”计划的时间是 ( )
A、1949——1953年 B、1953——1957年 C、1954——1958年 D、1955——1959年
3、“一五”计划重点发展的是 (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农业 D、商业
4、“一五”计划要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5、对农业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力B、提高农民生活水平C、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消灭地主阶级
6、对农业改造后,大多数农民加入的生产组织是 ( )
A、农业生产队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业互助组 D、农村人民公社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的标志是 ( )
A、国家没收了资本家的全部财产 B、所有企业全部由国家经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完成 D、消灭了一切私有经济形式
8、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 )
A、1953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9、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飞架”指的是 ( )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宜昌长江大桥 D黄浦大桥
11、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12、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13、说说三大改造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识记)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了历程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八大的主要内容及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2、通过对“探索”的理解和对相应历史知识的归纳,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习难点】通过对“探索”的理解来归纳整合历史。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1-32页“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召开: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______大会。
2、意义: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 __________,成为党在探索____________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4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_____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路线。总路线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
2、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________,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__________的群众的运动。
3、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一大是_______,二公是______________.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使工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___________________.
【访问先辈】(历史是过去的生活,亲身体验、访问先辈,其乐无穷)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请你访问自己的长辈,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见闻,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2、1956——1966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知识建构 原因 工业成就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 表现 →建设成就
后果 英雄模范(P53-56)
【拓展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是 ( )
A、反革命活动非常猖狂 B、共产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3、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主要问题是 ( )
A、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B、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C、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D、放弃了经济建设
4、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的运动被称为 ( )
A、“大跃进”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5、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时 ( )
A、规模太大 B、违背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公有化程度高 D、大办食堂
6、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于 ( )
A三大改造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7、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 D急于求成
9、科学探究:右图为1958年出现在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上配的文字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画中文字“全社杀一口”中的“社”指的是 。
(2)这幅画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 ,联系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你认为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3)上面的宣传画与诗中反映的有关情况的出现,对我国建设有什么危害?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基础知识: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害。
2、初步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学习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内乱、结束。
【学习难点】对文化大革命发动原因的认识。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7页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认真阅读课文37页第一段小字内容,试着解决①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什么?②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______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_________”,它成为“文化大革命”_____________.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把矛头指向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全面内乱:(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7--38页“全面内乱”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由学生组成的_______组织和被称为__________的各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冲击和批判________,并从1967年1月开始,掀起夺取_______________的狂潮。
2、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在他们的诬陷下,____被加上_____________的罪名开除出党,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__________.
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8——40页“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_____年9月,________逝世,“四人帮”加紧夺权,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_______反革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_________错误发动,被_________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_________.②“文化大革命”时期,___________遭到严重削弱,_____________被肆意践踏,___________发展缓慢,___________基本没有提高。③“文化大革命”摧残了______________,阻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与_________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访问先辈】(历史是过去的生活,亲身体验、访问先辈,以史为鉴)
“文化大革命”是民族的灾难,你的祖、父辈要么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要么是这场灾难自觉不自觉地制造者或参与者。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你的祖父辈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令他(她)难忘的一件事,把事件记录下来,并发表一下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文化大革命”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过程。请你依据老师的提示,归纳这一历史阶段的脉络。
1、发动的原因——
2、发动的标志——
3、结束的标志——
4、你的评价——
【拓展练习】
1、“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时间是 ( )
A、1965——1975 B、1966——1976 C、1967——1977 D、1968——1978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五一六通知”
C、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红卫兵组织的建立
3、“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五一六通知”
C、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红卫兵组织的建立
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 )
A、彭德怀被撤职 B、许多干部被打倒
C、刘少奇冤案 D、邓小平被打倒
5、“文化大革命”发展为内乱的重要原因是 ( )
A、红卫兵组织的迅猛发展 B、造反派组织之间的激烈武斗
C、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煽动 D、大批领导干部被打倒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周恩来逝世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7、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正常的群众运动 B、促进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C、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 D、是一场严重的内乱
8、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源是 ( )
A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式估计过于严重 B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C左倾错误发展到一阶级斗争为纲 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 “两弹一星”研制;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三位一体”的核战略。
2、初步学习制作历史年表的方法。
【学习重点】新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
【学习难点】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戈壁升起蘑菇云:(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2—43页 “戈壁升起蘑菇云”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背景:①1955年,我国 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_________,作出发展_________,研制_______的决策。②1961年中共中央又决定以“两弹”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中心,加强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
2、过程:①____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_在新疆_________地区的核武器实验基地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胜利掌握了核技术。②______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 ________实验,实现了__________和_______的结合。③_____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______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______能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
3、意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研制成功,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辉煌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
二、“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3--44页“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_____年4月,“ __________”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顺利送入太空轨道,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_________。从此,中国在____________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之列。
2、1975年11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成为当时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三、倚天神剑显国威(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4——45页“倚天神剑显国威”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于_____和______成立。
2、1966年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决定,组建_____________部队,它是实行积极战略防御任务的重要________力量。,它与后来的___________部队、_____________部队共同构成了我国“___________”的战略核力量。
【共同探究】(敢想、敢做、敢说。试着和别人交流,尝试借鉴别人的思维成果)
1、在中国国防科技史上,国人引以为豪的莫过于“两弹一星”。阅读完本课内容后,你知道“两弹一星”各指什么?你知道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吗?
2、课文中的“倚天神剑”指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依据历史年表记忆、学习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制作一个本课的大事年表。
一、““两弹一星””振人心
1、1964年10月
2、1966年10月
3、1967年6月
4、1970年4月
二、倚天神剑显国威
1、1966年7月
2、20世纪60年代
3、1982年
4、1995年
【拓展练习】
1、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 ( )
A、我国当时核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我国成为核军事大国
C、我国可以对各国进行核打击 D、我国的核武器可以和苏美抗衡
2、我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抗苏联 B、对抗美国
C、增强我国的防御实力 D、增强我国的军进攻实力
3、我国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中 ( )
A、条件非常优越 B、条件艰苦,靠的是自力更生
C、得到苏联的帮助 D、研制时间比其他国家长
4、标志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成就是 (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6年导弹试验成功
C、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D、1970年“东方化1号”发射成功
5、我国的战略核力量不包括 ( )
A、地面导弹部队 B、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C、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D、常规地面炮兵部队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2、认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重返联合国:(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7—48页 “重返联合国”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过程:_______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在联合国的_______政府,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__________。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__________五个__________之一。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使中国在联合国内,为实现_______________的宗旨,维护____________、加强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小球转动大球”:(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8--49页“小球转动大球”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71年春,在日本_______举行的第_____届世界__________上,中美两国运动员进行了友好接触,_______当机决定邀请美国_____________访问中国,这让大洋彼岸的___________感叹不已。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
2、______年___月,美国总统_________访问中国,同中共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_________________”。经反复磋商,双方在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在这一公报中,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____________,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_____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__________》。______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__________。两国关系进入_________发展轨道。
4、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双方签署《_________》。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共同探究】(敢想、敢做、敢说。试着和别人交流,尝试借鉴别人的思维成果)
1、联合国是二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突出贡献,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重大国际问题拥有一票否决权。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其会员,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许多人习惯会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试谈谈理由。
2、在1972年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能否就此认为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之政府?
【归纳整理】(让学习过程有条不紊,让知识结构条理清楚)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交往有了重大突破,典型事件之一是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请你归纳一下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拓展练习】
1、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 ( )
A、1966年 B、1971年 C、1976年 D、197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打破美国的封锁、限制 B、团结更多国家帮助中国
C、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D、发展我国经济
3、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中国主动邀请了美国的 ( )
A、篮球队 B、羽毛球队 C、排球队 D、乒乓球队
4、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
A、尼克松 B、杜鲁门 C、基辛格 D、卡特
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的地点是 (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6、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 (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6年
7、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苏关系正常化 D、与亚非国家友好合作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
2、初步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和改革开放。
【学习难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认识;开放的目的。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改革开放的春雷:(请你认真阅读教材59-60页 “改革开放的春雷”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_____”的错误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他提出_____________的任务。这个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______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内容)①全会确立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③形成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_________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道路。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0--61页“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____首先在__________展开,农民创造了“__________”这一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_________,极大的焕发了农民的______________.(认识)农村______________建立在_______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__________使用,把农民的_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大发展。
三、“对外开放的窗户”的结束(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1——63页“对外开放的窗户”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过程:①_____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____、_____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和优惠政策。②1980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__________,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③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___________.④1985年起,由相继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开辟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建省并成为________。⑤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__________的决定。
2、格局:通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目前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本课的标题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你能谈谈自己对“转折”二字的理解吗?
2、我班付小明同学家在上秦某村,其父母主要以务农为主,兼营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其父母有以下难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①付小明的父母想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种植苹果树,发展果林经济。你认为可行吗?
②某一开发商想在上秦建厂投资,看中了付小明家的承包地,想用每亩2万元的价格购买付小明家的责任田。付小明的父母有点动心,付小明却坚决反对,付小明反对的理由是…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能说说我国实行这一国策的目的吗?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1、请你谈谈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拓展练习】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的时间是 ( )
A、1976年1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3月 D、1980年5月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3、我国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在 ( )
A、八大二次会议 B、世界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 ( )
A、农村展开 B、大城市展开 C、经济开发区展开 D、经济特区展开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发展乡镇企业 B、发展非农产业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商品化
6、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
A、广东、福建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C、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
7、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
A、10个 B、12个 C、14个 D、15个
8、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的是 ( )
A、海南 B、浦东 C、浦西 D、青岛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八六三计划;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普九教育和高校发展;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的设立;“五个一工程”;体育事业的发展。
2、初步了解新中国在科教文体方面的成就。
【学习重点】建国后,我国在科教文体事业上的成就。
【学习难点】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 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5-66页 “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转化为_________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的提高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面对这种挑战,我国科技工作者拼搏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科学家_________在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__________,提高了产量,被誉为“_______________”。
2、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___________”的论断。
2、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的建议,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_______________》,后称“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和__________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加以利用。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6--67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____________战略,提出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任务。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
2、1986年,我国颁布《_______________》,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___________。
3、1977年,我国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制度。我国在高校设立_____制度,大力发展_______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三、“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7——68页“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56年,毛泽东对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那个时代青年喜爱的作品。1981年,__________设立,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_____________”开始实施,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2、1984年,在_________举行的_______奥运会上,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共夺得____枚金牌,名列奥运金牌榜______。2000年在________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牌_____枚,名列金牌榜______,实现了新的飞跃。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____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金牌____枚,名列金牌榜________。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艺体育方面有哪些杰出成就?
【拓展练习】
1、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大衍
2、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 ( )
A、“二一一工程” B、“十五计划”
C、“八六三计划” D、“星火计划”
3、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 ( )
A、科教兴国展战略 B、信息化战略
C、科技优先战略 D、大力发展高层次专业人才战略
4、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 ( )
A、振兴科技 B、繁荣经济
C、培养人才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因“文化大革命”而停顿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恢复是在 (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6、1981年中国作家协会设立 ( )
A、鲁迅文学奖 B、老舍文学奖
C、茅盾文学奖 D、夏衍文学奖
7、1991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始实施 ( )
A、“五个一工程” B、“二一一工程”
C、“八六三工程” D、《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8、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 ( )
A、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B、1988年汉城奥运会
C、2000年悉尼奥运会 D、2004年雅典奥运会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初步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贡献。
【学习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
【学习难点】对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一国两制”构想:(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0-71页 “一国两制”构想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为维护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这是完成_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指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____________。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1--72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__________问题。______年,我国政府作出在________年收回香港的决策。通过两年多的外交谈判,______年12月,中英两国_________在北京签署,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_____年___月__日中英两国政府在_______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________出席仪式。
2、______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_________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于_______年恢复对其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3——74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对于台湾问题,中央人民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______和______,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2、1985年1月,国家主席________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两岸共同努力,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正初步形成,为两岸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同探究】(敢想、敢做、敢说。试着和别人交流,尝试借鉴别人的思维成果)
1、我们经常说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问题。你能理解这句话吗?
2、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你能说说香港问题的由来吗?
3、你能用说出“一国两制”中“一国”“两制”指的是什么吗?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你是如何理解“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
【拓展练习】
1、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叶剑英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首先是在 (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沿海经济特区
3、《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的时间是 ( )
A、1982年 B、1984年 C、1997年 D、1999年
4、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
A、1984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5、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方针是 ( )
A、“九二共识” B、“汪辜会谈”
C、两岸“三通”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和交往的原则是 ( )
A、台湾获利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大陆获利 D、台湾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7、1995年,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的是 ( )
A、江泽民 B、胡锦涛 C、朱镕基 D、李鹏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1982年宪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原则;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2、初步认识我国在法治、经济、理论等方面的重大发展。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成就;邓小平理论。
【学习难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6-77页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54年,第一届_________制定的《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宪法。
2、1982年,第___届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新的《_______________》.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大法。
3、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制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 ____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律体系框架。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7--78页“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1993年,中共中央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_____________制度。此后,国有企业积极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出现了_____________等先进企业。
2、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政府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人民的就业观念上逐渐告别了“________”和“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得到工作岗位。为适应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需要、我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制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8——79页“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989年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该组织,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请你认真阅读教材79页“高举伟大的旗帜”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报告中首次使用了“__________”这个科学称谓。___________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共同探究】(敢想、敢做、敢说。试着和别人交流,尝试借鉴别人的思维成果)
1、你能说说你所在村子的村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吗?说说这样产生的法律依据。
2、请你上网查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去取得了哪些成就?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所作出的努力吗?
【拓展练习】
1、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
A、实行“铁饭碗” B、继续吃“大锅饭”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劳动和 发展到新的阶段 ( )
A、保险业 B、社会保障 C、企业改革 D、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4、1989年成立的宗旨是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相互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组织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5、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时间是 ( )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2001年
6、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共 (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是在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文化大革命”中 C、改革开放以来 D、90年代初期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
【课后反思】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南方古猿和晚期智人;三大人种;氏族;母系和父系氏族;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居住环境。
2、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和不同人种的形成。了解母系和父系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了解人类的起源和人种。
【学习难点】人种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我们从哪里来:(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5页 “我们从哪里来”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
2、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始祖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__________。距今约三四万年的_________,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二、人类的种族:(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5--86页“人类的种族”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目前世界上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人种。一般认为,种族的形成,是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不同的_________而逐渐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形成了差别。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6——87页“女人和男人的权力”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__________,在这种社会组织中,亲属关系以_______计算,_______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较高地位。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的这种状况。
2、大约在距今________前_______出现后,人类开始从_____社会向______过渡,_____的权力开始超越_____的权力。希腊神话中________的故事,就是这种生活状况的反映。
3、原始人类的工具十分________,他们吃____食,穿__________,居于______之内,平均寿命______。
【共同探究】(多问为什么,解决为什么,你会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1、请你上网查查,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还有哪些不同说法?。
2、除主要的三大人种外,你还知道哪些?不同人种主要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别?对于这种差别,学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在初一的历史课本中,我们已经接触了“氏族”这个概念。你能解释何为氏族吗?你知道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主要不同是什么吗?试着讨论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你能否描述一下文明曙光到来之前人类在生产、生活、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状况吗?
【拓展练习】
1、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约500万 –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 ( )
A、元谋猿人 B、蓝田猿人 C、腊玛古猿 D、南方古猿
2、已经是现代意义上人类的是 ( )
A、早期猿人 B、早期智人 C、晚期智人 D、晚期猿人
3、目前世界上的主要三大人种有 ( )
A、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B、黄种人、棕色人种和黑种人
C、白种人、黄种人和棕色人种 D、棕色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是 ( )
A、原始人群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氏族部落联盟
5、母系氏族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大约在距今 ( )
A、一万年前 B、二万年前 C、三万年前 D、四万年前
6、使原始人狩猎能力大为提高的是 ( )
A、打制石器的出现 B、磨制石器的出现 C、弓箭的发明 D、火的发明和使用
7、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式在 ( )
A、原始人群 B、氏族部落联盟 C、母系氏族 D父系氏族
8、反映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越女人权力的希腊神话故事是 ( )
A、宙斯的故事 B、该亚的故事 C、雅典娜的故事 D、厄瑞斯忒的故事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埃及文明及金字塔;巴比伦王国及《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文明及种姓制度;佛教的诞生及教义。
2、初步了解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的辉煌成就。
【学习重点】了解大河流域的主要文明遗存。
【学习难点】大河与文明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神奇的金字塔:(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90页 “神奇的金字塔”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文明史________孕育的成果。
2、约公元________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留给我们的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_________。它是埃及_______的陵墓。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_______就已存在,而最著名的一座则为__________.
二、《汉谟拉比法典》:(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1页“《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大约在公元_______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__________人占据了_________,在两河流域(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其第六代国王___________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______________》。它是世界上__________的法典,它由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法典维护__________制度,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__。
三、“种姓”的国度(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1——92页“种姓”的国度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古代印度文明始于___________的_________,这一文化遗址中的文字目前还没有成功释读,后来这一文明衰落消失了。
2、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间。________侵入印度,其经典文献“_____”描述了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划分情况,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构成了古印度的________.这种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3、公元前_____,在印度出现了________,其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他成道后称为“_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
4、佛教主张___________,其教义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的任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宗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在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查一查】(学习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你将拥有一把钥匙,一把打开未来幸福生活的钥匙。)
请你上网查一查,看金字塔有何神奇之处?。
【议一议】(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你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1、佛教的主张与种姓制度有何不同?
古代文明为何会产生在大河流域?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你了解哪些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吗?说说各自的最为著名的历史遗产。
【拓展练习】
1、埃及形成统一国家的时间是 ( )
A、约公元前45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2700年 D、约公元前1600年
2、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 )
A、狮身人面像 B、象形文字 C、金字塔 D、帕勒摩石碑
3、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 (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乌尔纳姆法典》 D、《拿破仑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部包括 ( )
A、限制高利贷利率 B、保护商业贸易
C、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 D、统一币制
5、种姓制度存在于古代 ( )
A、埃及 B、印度 C、巴比伦 D、中国
6、在古代印度,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属于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公元前6世纪,佛教出现在 ( )
A、印度 B、埃及 C、巴比伦 D希腊
8、尼罗河孕育了 ( )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巴比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三次布匿战争;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2、初步了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扩张战争。
【学习重点】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文明。
【学习难点】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94页 “西方文明的摇篮”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古代_____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摇篮;______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它们共同构成了_____文明。
二、古代希腊文明:(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4页“西方文明的摇篮”一目的第一自然段和教材95—96页“全希腊的学校”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古代希腊半岛是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请你阅读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理解希腊的地理环境与其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 生产生活方式
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小块______被山脉阻隔。 小块平原上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________.
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_______。 ____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靠_____换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土地狭小贫瘠,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使希腊人经常向__________。
发达的________,频繁的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希腊人一开始就不同于古代东方的______民族。
2、雅典的民主政治:①在希腊众多的城邦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它拥有比较健全的_________。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雅典_____反对______的斗争中形成的。经过______改革,在________时代达到极盛。③在雅典,除十将军外,各种官职向所有______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其成员都是通过_______的形式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_____。________是最高权力机关。④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______和______等民主原则,虽仅适用于________,但古代雅典人开创的__________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被伯利克里评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罗马文明(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4第二自然段和第96—98页“追求伟大的罗马”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它地处________半岛,后经一系列征服扩张,建立了一个囊括整个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内的帝国,它基本保留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具有更多的__________成分和拥有 _________的政治体制。
2、公元前______,罗马________建立。经过一系列征战,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在向地中海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与商业强国________之间爆发了三次_______,罗马取得了胜利。
3、疆域的扩大使罗马的共和体制不在适应新的统治。公元前____年,罗马的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
【议一议】(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你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1、我们经常说的地中海文明由哪些古代文明构成吗?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雅典民主政治体现在哪些方面?
【拓展练习】
1、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
A、农业 B、商业 C、地理环境 D、海外殖民
2、罗马帝国环绕 ( )
A、爱琴海 B、地中海 C、波罗的海 D、黑海
3、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 ( )
A、雅典 B、斯巴达 C、特洛伊 D、叙拉古
4、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 ( )
A、梭伦时代 B、庞贝时代 C、皮希特拉图时代 D、伯利克里时代
5、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平等民主原则,适用于 ( )
A、所有人 B、妇女 C、男性成年公民 D、外邦人
6、雅典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是 ( )
A、建筑 B、民主政治 C、史诗 D、科学技术
7、布匿战争史罗马与商业强国 ( )
A、迦太基的战争 B、犹太国的战争 C、西班牙的战争 D英国的战争
8、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 )
A、恺撒 B、安东尼 C、庞贝 D、屋大维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及影响;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兰伯帝国。
2、初步了解古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及影响和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及阿兰伯帝国。
【学习重点】:了解掌握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学习难点】:理解伊斯兰教与统一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善于模仿的民族:(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100—101页 “善于模仿的民族”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日本和中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文明是在吸收_______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大化改新:
(1)含义:______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从______归来的留学生,对日本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_______”。
(2)内容:①实行“___________”,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②实行_________,统一租税;③废除__________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地方由中央派人管理。
(3)影响:为日本确立了当时先进的_________,使日本社会___________,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认识:大化改新反映了日本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大漠中的帝国:(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03页“大漠中的帝国”一目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默罕默德出生于古代阿拉伯半岛,属于________的古莱西部落。成年后,他躲在麦加郊外的________中潜修冥思,在_____教、_______教和本民族_______的基础上,创立了_________。
2、默罕默德建立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默罕默德以________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称一个强大的___________,完成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双重历史使命。______年,默罕默德在____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由此而形成的文明被称为__________。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默罕默德病逝后,其继承者通过一系列征服与扩张,将默罕默德创立的阿兰伯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___、____、_____三洲的___________,东与中国历史上的_____朝接壤。
【议一议】(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你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1、通过学习本课,我认为“日出之国”是指_________;而“新月之乡”则是___________。
2、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的内容大致以中国隋唐制度为蓝本而进行的,你能否说说当时的日本还在哪些方面向中国学习吗?由此,你能说说大和民族的一个突出特点吗?
3、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你能说说伊斯兰教在建立统一国家中的作用吗?
你能说说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国旗上有一弯新月吗?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1、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2、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它借鉴吸收了哪些宗教教义?伊斯兰教在伊斯兰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拓展练习】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是 ( )
A、公元676年 B、公元646年 C、公元687年 D、公元698年
2、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部包括 ( )
A、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 B、实行租用调制,统一租税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允许土地买卖
3、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模仿当时的 ( )
A、罗马 B、印度 C、阿拉伯帝国 D、中国
4、默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犹太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5、伊斯兰教宣扬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是 ( )
A、上帝 B、真主安拉 C、释迦牟尼 D、耶稣
6、默罕默德开始传教是在 ( )
A、公元610年 B、公元710年 C、公元810年 D、公元910年
7、阿兰伯帝国地跨 ( )
A、欧亚两洲 B、欧亚非三洲 C、亚非两洲 D亚非拉三洲
【作业布置】:归纳整理任选其一。
【课后反思】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西欧的封建制度及爵位;基督教的创立及核心教义;“丕平献土”;天主教会的势力;西欧城市的兴起和自治运动;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初步了解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了解基督教的诞生和在中古西欧的统治地位;了解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基督教的诞生和地位;中古西欧城市自治和历史影响。
【学习难点】:对中古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理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
【预习检测】(学在教之先。学会阅读并重新整合教材,你将受用终身)
一、公爵与骑士的由来:(请你认真阅读教材第105—106页 “公爵与骑士的由来”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西欧的封建制度:①由来: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一个叫法兰克。七世纪中后期,法兰克有一个宫相叫_____________,他把无偿分给贵族土地的做法改变为把土地_________地分封给贵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___________。②特点: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_____制,它的基础是_________。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________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之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往下就是______。④西欧的骑士:骑士在中古西欧是指那些拥有_____的_________。对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骑士的道德。
二、欧洲的精神领袖:(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6—107页“欧洲的精神领袖”一目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基督教:①诞生:公元____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__________统治下的__________,其创始人是________出生耶路撒冷以南的小城_______。他出生的那一年被定为_________,他出生的那一天就是________。
②教义:“基督”是“_________”的意思,宣扬对人类的“_______”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
2、罗马天主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西部教会——_________和______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法兰克宫相______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了国王,作为回报,他把罗马附近的_______地区送给教皇,史称“_______”。它奠定了_________的基础。
3、罗马天主教地位:罗马天主教会在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政治上鼓吹______________,并与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上更是处于万流归宗的____________。
三、中世纪的花朵:(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7—108页“中世纪的花朵”一目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欧洲城市化为废墟。公元10世纪前后,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城遗址上兴起了中古西欧城市。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刺激了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把城市视为财富的源泉进行大肆盘剥。为了争取自治权利,城市同封建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城市的自治运动:______年,法国东北部的_____以大量赎金向主教购得自治权,同时也向法王_______奉献重金,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但他们不久即出尔反尔,琅城人民忍无可忍,于_______年发动起义,处死主教,打败国王军队,赢得了城市自治。
3、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①在经济上,城市的_______经济对西欧的_________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②在政治上,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城市还与______结盟,共同对付_________,加速了____________。③在文化上,城市成为_________的摇篮,各种_______纷纷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_______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议一议】(学会相互讨论,学会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你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1、你是如何理解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分为哪几等?
2、你能说说公元纪年和圣诞节的来历吗?
3、“中世纪的花朵”一句中的“花朵”是指___________。为什么中古西欧“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归纳整理】(试着让你的知识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有何意义?
【拓展练习】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 )
A、中央集权制 B、封君封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种姓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 ( )
A、公爵 B、侯爵 C、伯爵 D、男爵
3、在中古西欧,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誉是成为 ( )
A、公爵 B、侯爵 C、男爵 D、骑士
4、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
A、基督教文明 B、佛教文明 C、伊斯兰教文明 D、道教文明
5、谁诞生的那一天成为圣诞节 ( )
A、乔达摩·悉达多 B、默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耶稣
6、“丕平献土”奠定了 ( )
A、希腊的基础 B、教皇国的基础 C、法兰克王国的基础 D、拜占庭帝国的基础
7、1112年发动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城市自治特许状的城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