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6 19: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重点)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1)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就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雷雨”的符号。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雨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雷雨)
设计意图:开篇用天气符号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之后的课文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雷雨哪些时候的景象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
yā chán chuí huā hù pū
压  蝉  垂 哗  户  扑
“蝉、垂”是翘舌音,在“窗户”一词中,“户”读轻声。
3.识记生字。
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蝉、哗、扑。
组词识记:压力、下垂、窗户。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这既能让学生加深对生字、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积累学习方法。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出示课件3)
  雷:雨字头稍宽,覆盖“田”字。
黑: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稍长,“灬”四点要均匀排列。
垂:独体字,整个字形中间宽、上下窄。
三、整体感知,弄清脉络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教师梳理课文脉络。(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大雨倾盆,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雷雨过后的清新世界。
四、指导朗读
朗读时,要融入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本课的语句大多是短句,要注意短语的连续,不要顿读。
五、布置作业
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象 课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答案。
  教师用天气符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利用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启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雷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背诵课文。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生字新词。
2.复习故事的脉络。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雷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能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又能衔接本节课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雷雨前
1.请同学们想想:在日常生活中,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引导:如雷公公打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跳了起来。
2.指名回答。
3.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雷雨前的景象。(出示课件5~7)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引导学生表演“压”的动作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出声”。
教师指导:这里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吹、乱摆、垂、逃)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
教师指导:“垂”字用得好。从中可以感觉到风很大,蜘蛛特别害怕,急忙逃走的情景。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
4.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普及安全知识)
(1)在室内要关好门窗。
(2)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
(3)不要接打手机。
(二)雷雨中
1.默读第4~6自然段,感受一下雷雨中的情景。
2.教师出示雷雨中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雷雨中有什么现象。(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来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找出这些自然段中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4.品读句子。(出示课件9~11)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雨下得很大、很急)
  (2)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这句话说明雨下得怎么样 (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3)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 (两个“渐渐地”体现出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变小,说明雷雨变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三)雷雨后
1.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 (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请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
2.品读句子。(出示课件12、13)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描述彩虹
  (2)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可以体会到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3.雨停后,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这幅画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第8自然段。
三、迁移表达,再读课文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说自己见过的雨。
2.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本,带着充沛的感情,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1.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教材安排了一幅插图,教师可以补充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雷雨等特写的图片及动画,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并在此基础上读懂句子。
16 雷  雨
雷雨前(第1~3自然段) 闷热 大风 电闪雷鸣
雷雨中(第4~6自然段) 恐惧 越来越大 变小
雷雨后(第7、8自然段) 清新 愉快 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