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生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重点)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生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题目
同学们,假如你们在大街上迷了路,你们会怎么办 (问别人,看路牌,看地图)那如果你们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首诗歌,看看大自然中有多少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好办法。(板书课文题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引入这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课文里的生字新词都记住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吧!
(1)出示含会认字的词语。(出示课件1)
huānɡ biàn zhōnɡ shí dǎo zhǎn yǒnɡ
慌张 辨别 忠实 向导 一盏 永远
chuǎnɡ pènɡ chóu xī qú jī
乱闯 碰上 稠密 稀少 沟渠 积雪
(2)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读不准的字音可以请教同桌。(学生自由读)
(3)同学们都读完了吗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4)同学们读得都很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学习的目标。多种方法识字,既能锻炼学生的分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识记生字。
同学们都很聪明,记得也很快!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 (学生回答)
联系熟字识记:忠、实、导、闯、稠、稀、积。
组词识记:慌张、分辨、碰面、积木。
联系生活识记:联系生活,说说什么是忠诚可靠的,以此来识记“忠、实”。
4.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生字,观察,谈发现。
(2)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出示课件2)
助:左右结构,“且”的最后一笔是提,“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导:上部是“巳”,“寸”要写稳,托住上部。
碰:石字旁小而靠上。
特:“牛”下横变提,“寺”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识字,布置作业
1.巩固强化。
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课件3)
慌张 惊慌 分辨 辨别 忠实 忠诚 向导 导游 永远 永久
2.抄写生字并预习课文。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学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把握课文,解决难题。教师可以通过指名读(在过程中纠正发音)、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及时总结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词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二、分析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小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讲了哪几种能给我们指点方向的事物
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总结:要是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太阳、北极星、大树的枝叶、沟渠里的积雪都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
3.学习第2小节。
(1)轻声读诗歌第2小节,想一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怎样给你指点方向的呢 (板书:太阳)
(2)指导理解。(出示课件4)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太阳为什么能指引方向呢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方,地上的树影就会指向北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早上呢 傍晚呢
你们知道什么是向导吗 课文中为什么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呢 (太阳能准确无误地为我们指引方向)
(3)指导朗读。
教师:有太阳这个忠实的向导给我们指点方向,我们就不会迷路。这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愉快)
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第2小节吗 (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4小节。
(1)轻声读诗歌第4小节,思考:晴天的时候太阳可以给我们当向导,那阴天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板书:大树枝叶)
(2)指导理解。(出示课件5)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谁来说说大树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 “稠”和“稀”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观察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3)指导朗读。
教师:阴雨天时,没有太阳给我们指点方向,大树就会来帮我们的忙,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兴奋)
谁能在朗读中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呢 (指名读,齐读)
5.学习第5小节。
(1)冬天,树上没有叶子了,这时我们要是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指点方向的。(板书:沟渠的积雪)
(2)指导理解。
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指点方向的 雪化得快的一边是沟渠的南边还是北边呢 (是北边,因为沟渠的北边朝南,日照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雪化得比较快)
(3)指导朗读。
要把雪当作身边的朋友,读出亲切、友善的感觉。
6.学习第3小节。
(1)读读第3小节,思考: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太阳、大树、积雪可以为我们指点方向,还有什么可以给我们指点方向呢 (北极星)
(2)为什么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点方向呢 (教师介绍北极星并板书:北极星)
7.学习第1小节和第6小节。
(1)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哪部分我们还没有讲到 (学生回答)轻声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
(2)指导理解。
谁来说说“天然”是什么意思 “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 在大自然中怎样才能找到“天然的指南针” (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问题的引导,在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大自然的奥秘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许多新发现。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
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呢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先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每部分的内容加以理解,最后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 中午(南边) 树影(北方)
北极星 黑夜(北方)
树木 枝叶稠(南方) 枝叶稀(北方)
沟渠 雪化得快(北方) 化得慢(南方)
细细观察 多多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