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2.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重点) 3.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难点) 4.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5.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2.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课件。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种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种偏旁组成的生字。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出示课件1~5)
ɡōu chǎn méi shì yuán zhǎnɡ jù càn kuǎ fén
钩子 铲子 梅花 柿子 源头 涨潮 火炬 灿烂 垮掉 坟墓
2.学生齐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课堂测试:连一连。(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加强对生字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汇报交流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择一两个说句子。(出示课件7)
shùn
忽然 突然 立刻 马上 一瞬间
zhǎ zhú xú
一眨眼 逐渐 渐渐 慢慢 徐徐
tūn yōu
慢吞吞 慢悠悠
自由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弄懂词语的意思,观察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读完以后引导学生造句。
汇报交流。
(1)“忽然”和“突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 “忽然”是副词。
造句:①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②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突然就不见了。
(2)“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的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表示动作行为时间跨度小,持续时间短的时候用“立刻”;表示动作行为时间跨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时候用“马上”。
造句:①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②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3)“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①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人影了
②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4)“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①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了过来。
②太阳渐渐升高,天热了起来。
(5)“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①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②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
(6)“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①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②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探究推波助澜。
2.读句子,想象画面,再仿照例句写一写。(出示课件8)
(1)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 躲进大
海时又是怎样的 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2)小组选出一位表演得好的同学向大家表演,然后全班评选出表演得最精彩的一组。
(3)仿照例句写出李明着急的样子。
(示例:李明很着急,匆匆忙忙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们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冰、冷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与水有关。
2.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哪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出示课件9)
礻:视 祥 祝 衤:初 衬 裤
冫:决 净 冲 氵:湖 江 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练习巩固。
1.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2.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课件。
一、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先学习一首诗,诗的题目是《舟夜书所见》。(出示课件10)
舟夜书所见
zhā shèn
[清]查 慎 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cù lànɡ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1)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字悔余,号初白、他山,初名嗣琏,字夏重,海宁(今属浙江)人。诗宗宋人,尤致力于苏轼、陆游,所作多写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为清初宋诗派名家。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3.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12)
漆黑的夜晚,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倒映在水中的一点渔灯随着波浪散开了,变成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烁。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并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自学能力。
4.学生读读背背。
5.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我爱阅读
同学们,我们如果生病了,就会吃药,但是你们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著上的。这本书是谁写的 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呢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向 (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评议: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向)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学生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教师点拨:李时珍发现了旧的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一句你看出了什么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 这些句子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就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完成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13)
他走了( )里路,拜访了( )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李时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本草纲目》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然后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李时珍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推动进一步探究。课件的辅助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李时珍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舟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
语文园地八
识字加油站:金、木、水、火、土
我的发现:礻 衤 冫 氵
日积月累:《舟夜书所见》
我爱阅读:《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