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流落、凄凉、防御”等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重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重点) 4.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5.读节选的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 课时 2课时。
1.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流落、凄凉、防御”等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课件。
一 图片导入,作者简介
1. (出示课件1)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图中的人物就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板书题目: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和作家丹尼尔·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这位在荒岛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鲁滨逊。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让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生于商人家庭。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2)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鲁滨逊漂流记》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他是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船员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因与船长失和,被放逐到智利海外荒岛,四年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丹尼尔·笛福受这一事件启发塑造的鲁滨逊,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了连环画。《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生词,先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
(3)阅读梗概,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的事。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相机指导。
(1)读一读。(出示课件4)
畏惧 凄凉 寂寞 宴会 倒霉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控制 贷方 剔除
奄奄待毙 侵袭 倾覆
(2)词语解释。(出示课件5)
畏惧:害怕。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凄惨。
寂寞:孤单冷清。
贷方: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 再读感知,弄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大概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将内容说简洁、说完整。
(1)默读梗概,把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标记出来。
(2)尝试把重点部分展开来说,讲讲小说的主要内容。
3.小说的主要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
4.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出示课件6)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树枝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5.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板书: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找到梳理课文结构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并跟随作者丹尼尔·笛福一起来到了荒岛,认识了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鲁滨逊,了解了二十八年来他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在岛上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走近他!
重视预习,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本课篇幅过长,需要提前进行预习。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把预习放在课下完成,这样既不占用课堂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课件。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出示课件7)
畏惧 凄凉 寂寞 宴会 倒霉 书籍
聊天 缺乏 栅栏 控制 贷方 剔除
奄奄待毙 侵袭 倾覆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用小标题梳理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请同学们回忆并互相说说,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和回顾课文情节,既能与上节课作好衔接,又能让学生重温鲁滨逊的荒岛生活,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 读节选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1.浏览节选的片段,详细说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用自己的话概括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揣摩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
①遇到的困难。
a.生存:陷入荒岛,与世隔绝。
b.生活:缺乏必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c.生命的意义: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
②解决的办法。
a.用刻痕记录时间。
b.节约现有的工具和用品,靠自身智慧创造工具。
c.分析目前的处境,记录自己的幸与不幸。
③心态的变化。
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板书:面临的困难——生存、生活、生命的意义;心态的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体会人物心态的变化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
2.感悟精神光辉,感知人物形象。
(1)在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活中,鲁滨逊克服了许多困难,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学生读“好处”,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课文,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学生1:从命运弃他于孤岛,他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
学生2:从岛上物质贫乏、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力改善生活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考查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4)鲁滨逊自己是怎样想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话。
(5)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习鲁滨逊的精神。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像鲁滨逊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板书:勇敢坚毅 乐观积极 靠智慧解决困难)
3.除了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你觉得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
(1)学生可能谈到鲁滨逊的语言,如“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鲁滨逊的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2)教师小结:人们之所以喜欢《鲁滨逊漂流记》,是因为它给了人们很好的启示,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力量。
三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2.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读一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
(2)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并写写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设计意图:读原著和分析困难的两面性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学习人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语文素养。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部分,练习讲述鲁滨逊在荒岛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谈谈自己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想到了什么,从鲁滨逊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面临的困难:生存 生活 生命的意义
心态的变化:苦闷失望— 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勇敢坚毅 乐观积极 靠智慧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