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08:52: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gé) 裸露(luǒ) 蔚蓝(wèi) 气势磅礴(páng)
B.褶皱(zhě) 遗憾(hàn) 呼啸(xiào) 熠熠烁烁(xì)
C.蜷卧(juǎn) 黧黑(lí) 永恒(héng) 琼瑶仙境(qióng)
D.砾石(lì) 敦实(dūn) 冻疮(chuāng) 接踵而至(chǒ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高温炙烤,再加上体力不支,他突然晕倒在川流不息的斑马线上。
B.人一有理想,精神面貌也会变得不一样,好运便会接踵而至。
C.眼前白云飘飘,风平浪静,风云变幻,说不清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眼前过,一切都是那么美丽。
D.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B.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C.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
D.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登上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条件之一。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B.“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C.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D.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
5.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 。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
6.自古以来,长江、黄河这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们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近长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探索长江文明]
(1)举出一个长江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写出一个发生在长江流域古战场的著名战役: 。
[走进长江文化]
(2)①写出与长江有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②长江三峡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沉淀着厚重而博大的中华文化。请参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旅游景点。
示例:亦真亦幻的丰都鬼城
[撰写环保标语]
(3)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请你拟一则以“保护长江”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开展文化活动]
(4)请仿照下面的“活动一”,以“了解母亲河——长江”为主题,再列出两项活动。
活动一:实地考察长江流域的污染状况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3—6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2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技法点拨
引用传说或故事的作用
常考题型:文中引用××传说或故事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津:作者在写文章时,有时会在行文中引用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传说等,这些传说或故事往往使文章增色不少。引用传说或故事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说明的中心;(3)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和诗情画意;(4)更形象地阐明自己所要讲述的道理;等等。
答题技巧: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对传说或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准确的理解,然后联系相关阐释性的文字解释观点的内涵。在叙述传说或故事时,重点叙述传说或故事的内涵与文章主要观点的相符合之处;在分析表达的时候要注意建立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3.选文第3段中,“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一句中的“卖弄”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赏析。
4.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中写“我”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二、类文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 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玉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敢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闪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
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
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
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雪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
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①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伟壮丽的史诗。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
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
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舍②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
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
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
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②訇(hōng):拟声词,形容大声。
1.阅读本文,填写下面表格。
画面 感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到军民情深,彼此信任,相互鼓励
萧克将军望着江水、篝火吟诗的画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观全文,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 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
4.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素养培育
综合性学习。
学校举办“山水名胜与佳作名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1.某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结合材料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选自李白《望天门山》)
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选自崔颢《黄鹤楼》)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选自杜牧《泊秦淮》)
材料二 桂林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山水取胜。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唐朝诗人韩愈写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写照,也是诗人爱国热情的体现。
材料三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品质。
2.你想通过什么形式展示你的探究结果 请写出两种切实可行的形式。
3.为了完成好“山水名胜与佳作名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暑假里,你准备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但是妈妈担心你年龄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一项活动,你会怎么对她说
写作创新
从整体来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作者的行踪,即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请你试着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个游记片段。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 A [解析]B项中的“熠”应读“yì”,C项中的“蜷”应读“quán”,D项中的“踵”应读“zhǒng”。
2.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字词语的辨析。C项,“风云变幻”的意思是像风和云那样变化不定,现多用来比喻局势变化不定,难以预料。该词语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故选C。
3. D [解析]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4. B [解析]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5.示例一: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 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 示例二:敬畏五岳之壮观神奇 敬畏雷电中的海燕,自信乐观
6.示例:(1)河姆渡文化遗址 赤壁之战 (2)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任选其一) ②神秘美丽的神女峰 (3)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长江——我们生命的血脉。(任选其一) (4)举行“母亲河——长江”故事会 举办关于保护长江的专题讲座
阅读理解
一、1.交代“我们”的驻扎地的艰苦条件,以及“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表现了雪山的气候恶劣,用作者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的海拔高,在隆冬时节天气严寒的特点,为后文写作者坚持赏冰塔林作铺垫。
2.给文章增加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以及“我”摔跤的事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我”摔跤受伤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我”“领教”了什么。
3.“卖弄”的意思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在这里属于贬词褒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表达了景物带给作者的强烈震撼以及作者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4.不同意。写“我”用新相机后退着拍照,是为了凸显冰山的大和壮观,写“我”摔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了前面引述的传说。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体现作者对神奇的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二、1.(1)纪念碑碑身的画面 (2)雕塑上红军与船工相望的画面 (3)感受到革命者的浪漫情怀 (4)感受到红军战士像苍鹰一般勇敢无畏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根据第④段中的“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 像霞光一样明亮”可概括得出(1)处答案。根据第⑦段中的“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 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可概括得出(2)处的答案。根据第 段内容可概括得出(3)处的答案。根据第 段内容可概括得出(4)处的答案。
2.交代背景;通过描绘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引出下文(或:引出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引出红军渡江等历史的回忆);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当的革命气势作铺垫。
3.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通过今昔对比,凸显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第 段的描写内容与第⑤段内容基调相似,所以两段构成照应关系;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当年红军战士通过英勇无畏的斗争换来的,凸显长征胜利的意义,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4.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用雪山烘托红军战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红军战士坚忍顽强的品质,以及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或:敬仰)之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地点和事件,不能凸显“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的主题,不能达到原文题目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可以从文题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内容,通过题目知道文章所写内容;②吸引读者,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吸引读者阅读;③点明或暗含主旨,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对比两个题目可知,《像雪山一样高峻》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凸显了主题,突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而《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则直观叙述,不能凸显主题。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素养培育
1.示例:①诗人常通过对山水名胜的描绘抒发对祖国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②诗人常通过对山水名胜的赞美表达自己的精神与情怀。
2.示例:①以“诗歌中的山水名胜”为主题完成一份手抄报。②办一期以“山水名胜与诗歌”为主题的黑板报。
3.示例:妈妈,你不用担心。虽然我的年龄小,但是我有自理能力;而且我们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照顾的。请相信我,我一定可以完成好这次的活动。
写作创新
示例:我们跟随导游,从玉女峰出发,漫步于通幽小径,一路纤竹柔枝横空成荫,暗香浮动沁人心脾,猿叫虫鸣不绝于耳,着实引人入胜,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水帘洞前。
好一个洞天水府!只见那瀑布由十多米处飞流直下,水帘悬于一方幽深洞口。这好水,有的击打在岩石上激起水花,拍击之声此起彼伏;稍近一些的落入清池,溅起细小的水珠,酷似一颗颗精致的玛瑙。随后,我们继续沿小径逐级而下,漫山遍野,观的是万物生灵,听的是天籁之音,嗅的是清风果香。于是我被迷住了,情动了,心醉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