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 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2.1946年10月10号,一著名民主人士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北平国军已成“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B.和平建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
C.国民党的和谈邀请遭到共产党抵制
D.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协议
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针对的是( )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内战爆发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
C.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4.1947年,画家石鲁随部队撤离延安,转战黄土高原,在行军途中,他目睹了毛主席率军与国民党追兵从容周旋的历史性场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重温当时的这个情景,构思并创作了一幅画,该画的名字应为(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解放南京 D.淮海战役
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6.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御敌于国门之外”
②“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③“和平”“民主”“团结”
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7.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8.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是(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9.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鼓舞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鉴于张謇在近代史上对实业和教育的贡献,我国开工建设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被命名为“张謇”号。张謇在上述领域的贡献有( )
①创办大生纱厂 ②创办《新青年》 ③创办《生活》周刊 ④创办南通博物苑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11.标语和口号,不仅折射着时代精神,还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下列口号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自强、求富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2.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专题是( )
A.国民革命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14.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5.20世纪初,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之际,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据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16.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17.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右图是中共和谈代表与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合影。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联合蒋介石抗日
C.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D.结束长期内战局面
18.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开始——力量对比】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表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多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情况。
【土地改革——得道多助】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
(2)指出材料二属于哪一文件的内容。根据这一文件解放区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制度?该制度与解放战争有何关系?
【出其不意——战略反攻】
材料三
(3)指出A处反映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一军事行动的实施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4)请你结合下列所给的提示,写出相应的三大战役。
①“断敌退路,关门打狗”:________ ;
②“分割包围,先打两头”:________;
③“中间突破,规模最大”:________。
【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材料四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说明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2 历史图片能够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读图,回答问题。
(1)图(a)、图(b)、图(c)再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重大战役?
(2)请你把图(a)、图(b) 图(c)与图(d)中A、B、C对应起来。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填出图(d)中序号对应的地名。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4)请你谈谈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曲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现有的材料,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截至1894年,还存在的约有260家——这些企业的主办人或者投资者,其社会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此外,还有30余家举办于洋务运动之中,又维持到甲午战争前后的民用工业企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1912年以后大生纱厂两厂经营概况表
年份 大生一厂 大生二厂
生产纱 锭数 利润(两) 生产纱 锭数 利润(两)
1912年 40 800 326 985.232 26 000 257 410.967
1914年 40 800 347 573.760 26 000 302 974.451
1917年 60 000 796 768.530 26 000 406 866.676
1919年 60 000 2 644 451.615 26 000 1 349 623.549
1920年 60 000 2 077 007.445 26 000 1 087 284.009
——卫春回《状元实业家:张謇》
材料四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阅读材料一,中国近代民用企业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哪一口号诞生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对应材料二的哪一个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特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有哪些因素严重阻碍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24.解放战争迎来了一个“新中国”。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漫画说史]
(1)上面漫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这次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析史]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两百多万人,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
(2)简述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图说历史]
(3)上图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的情景,这是哪一次战役的结果 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总结感悟]
(4)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史实,请你谈谈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答案
1-5BDBAA 6-10ABDDC 11-15DDCBC 16-20BABAD
21、.(1)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明显优势,实力远远超过共产党。
(2)《中国土地法大纲》。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5)“天翻地覆”指: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推翻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理解: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一定要鼓起勇气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将革命进行到底。
22、(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图(a)—A,图(b)—B,图(c)—C。
(3)①锦州 ②长春 ③沈阳 ④徐州
⑤天津 ⑥北平 ⑦张家口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3、(1)“求富”。
(2)“实业救国”。D—E阶段。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原因:抗日战争(或日本全面侵华);政府组织内迁;等等。意义: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等。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西方列强的侵略,政局长期动荡;工业基础薄弱;等等。
24、(1)毛泽东和蒋介石。签订了“双十协定”。
(2)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