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流水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
A.水的振动 B.声带的振动 C.岩石的振动
2.以下( )状态下,肺活量最小。
A.跑步 B.跳绳 C.睡觉
3.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我们观察到( )。
A.声音的高低不同 B.声音的强弱不同 C.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都不同
4.依靠反冲力作用运动的是( )。
A.蹦蹦床 B.喷气式飞机 C.摩托车
5.坡度越大,小车滑下后的速度( )。
A.越快 B.不变 C.越慢
6.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
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
C.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
7.黄莺的叫声婉转动听,它的叫声是用( )发出的。
A.声带 B.翅膀 C.鸣管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 B.响度 C.音高
9.歌手唱到高音时,声带振动的速度( )。
A.慢 B.快 C.不快也不慢
10.( )起到对食物的搅拌作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二.填空题(共9题,共26分)
1.(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我们的发声器官是( )。
3.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 )等因素有关。
4.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有弦的( )、弦的( )。
5.运动会( )我们的呼吸次数。
6.深吸一口气,吹响一个哨子。( )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
7.( )是人体消化的第一站,( )是主要的消化与吸收的场所。
8.( )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的空气的量,它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9.( )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力的单位是( ),单位用字母“( )”来表示。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向下的重力。( )
2.运动时呼吸会加快是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
3.节日燃放的烟花会升到高空中,是利用了反冲力使得烟花上升。( )
4.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 )
5.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等。( )
6.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
7.在人的消化系统中,绝大部分的消化和吸收工作是在胃里完成的。( )
8.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
9.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
10.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其他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连一连。
五.综合题(共2题,共28分)
1.小红同学觉得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于是去查询了很多资料得到:物质的“轻重”可以用“密度”来表示,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如空气的密度是1.29克每升,表示体积为1升的空气质量为1.29克。还找到了以下几种气体的密度和特性。
①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体积为1升的氧气的质量是( )克,比空气( ) ( 填“重”或“轻”);
②分析上表可知,该瓶气体可能是( )。
2.如图,用一个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探究声音远近和“鼓膜”振动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把气球皮包在口杯的杯口处并用橡皮筋扎紧,再把碎纸屑放在气球皮上,用音叉在“鼓膜”上方制造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比较气球皮和碎纸屑发声时的特点。
(1)填表。
(2)这是一个探究声音远近和“鼓膜”振动关系的( )实验,在实验中,( )相当于耳朵中的( )。
(3)我的发现:音叉在近处发声时,“鼓膜”振动( )(选填“幅度大”或“幅度小”) ,听到的声音( )(选填“强”或“弱”)。音叉在远处发声时,“鼓膜”振动( ),听到的声音(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A
7.C
8.C
9.B
10.B
二.填空题
1.肺
2.声带
3.粗细
4.松紧;长短
5.增加
6.肺活量
7.口腔;小肠
8.肺活量
9.弹簧测力计;牛顿;N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1.43;重;氩气和二氧化碳
2.明显;幅度大;不明显;幅度小;对比;气球皮;鼓膜;幅度大;强;幅度小;弱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