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高中2013-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初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王国维论“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是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关节,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的意境便跃然纸上……
1.下列对“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与绘画有着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有意境,《诗经》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最早的实据。
B.“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是与物境、情境并提的诗词必有的“三境”之一。
C.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表现为“情境相生”,即“有境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即“无境界”。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而王维的情境相生的诗歌与绘画属于“有我之境”。
2关于“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的“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表明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连接点就是意境。
B.诗歌有音韵美,绘画有笔墨美。尽管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并诉诸不同的感觉器官,但意境的营造却将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
C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同时存在于我国诗词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之中,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
D以“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句作画,在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就能表现出“香”的意境,这充分证明了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绘画是视觉艺术,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因而境界狭窄;诗歌是听觉艺术,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因而境界开阔。
B.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无论是“有境界”还是“无境界”,“造境界”还是“写境界”,“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属于意境。
C.“情景相生”和“物我相冥”是两种不同的意境,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绘画与诗歌中均能得以体现。
D.诗是文字的艺术,画是笔墨的艺术。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诗歌和绘画都需要意境的营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堕,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注】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
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璮。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帝颇悔用子贞晚。
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卒年八十一。
【注】实:严实,元朝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原略定 略:大略
B.民得苏息 苏:恢复
C.擅其赋役 擅:占有
D.特畏死尔 特:特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子贞有治国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
②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
③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
④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
⑤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
⑥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子贞很有才学。他成年后就被举荐进了礼部,并和族兄一起被称为“大、小宋”;省部刚刚建立时,他还参与制定了很多典章制度。
B.宋子贞很受元世祖信任。元世祖南伐时,就听取了宋子贞的建议;宋子贞辞官后,世祖命中书省有大事即向宋子贞请教。
C.宋子贞很重视教育。他曾建立新庙学,招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让他们学习经艺;后来他又请求建立国学,还规定了考试和人才荐举制度。
D宋子贞很有军事才能。李璮叛乱,他建议丞相史天泽在济南城外加建外城,围困李璮,最终擒获了李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海棠春
纳兰性德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贮。任碧飐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注】贮:通“伫”。久立。
8.请赏析这首词的前两句“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联系下片前两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炕笤帚
刘心武
他们是大二男生,宿舍里,几个舍友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用。
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绰号“蜡笔大新”的提议:“夸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炕笤帚说起也无妨。”
绰号“夸克”的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村里来了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大新”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夸克”继续讲下去:高粱有好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么的,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说:你去问问那大爷,他吃晌午饭没有?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一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高声量说:呀!出现情况了!我娘忽然叨唠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了,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出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显然是刚发生危机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赶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快了,我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两毛!两毛能算是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多用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天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
从上铺传来评议:“小制作。表现民间微良小善。”“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响晴天,不曾想过了午,也不知道怎么的忽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雨的时候有个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我捡起那小炕笤帚,回家拿给娘看,娘说,一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艺的人,大都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结实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大新”评议:“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继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认识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最后,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一直搁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大学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
宿舍里安静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叙事角度很巧妙,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的转换十分自然。
B.“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机时又及时抢救,老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
C.“夸克”娘儿俩及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D.这篇小说故事简单,情节也不太曲折,没有什么矛盾,但文中人物淳厚、质朴、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格让人感动。
E.绑笤帚的老头来给“夸克”家送小炕笤帚,不幸栽进了沟里,“夸克”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判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家里绑笤帚的老头。
(2)小说对舍友们的描写贯穿始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骑“铁驴”的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写“夸克”娘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可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说不认识他们。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若论搬起的物体的重量,蚂蚁与大象的力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拿搬起自身数量的倍数来比较,则蚂蚁的力气远远超过你大象的力气。
B在爽朗温暖的秋日里,五颜六色的植物把这座城市点缀得色彩缤纷、层次分明,设身处地,就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C怀揣着首长赐予的特别通行证,我的秘密之行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礼待,几乎到任何陌生的地方我都可以心想事成,并被人刮目相看。
D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备受孤立,自知理亏,于是东跑西奔,逢人说项,试图“绑架”不相干的国家,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纯粹的宗教信仰绝不是那种只是穿上长袍,缠上腰布、靠一日一餐生活的人,而是一个精神朴素的人,一个不会变得邪恶的人。
B.第九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聚集了中、日、韩等六支代表队的二十余名选手参加,这些选手都斗志昂扬,蓄势待发。
C.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面,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行走的骆驼昂首向前。
D.经历过失败才能更靠近成功,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只有在知道做好的方法以后,才知道做不好的方法是什么。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品,是人的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②人品和能力,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的身体将残缺不全
③好的人品是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④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⑤好的人品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和谐群体、和谐家庭的心灵润滑剂
⑥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随时有可能成为团队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A.④⑥③⑤②①B.③⑤①②④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②①③⑤⑥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不要以为来日方长,偶尔错失一次良机也无所谓,相同的机会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来一次。①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周文王不能移樽就教,太公不能慷慨赴任,八十岁的子牙有可能从一介钓翁成为流芳千古的丞相吗?鸿门之宴,②____________________,才有了日后的“四面楚歌”,可见机会一旦失去,竟可危及自家性命,怎么可以不谨慎呢?机会犹如一只泥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机会从身边溜过,我们也只能束手无策,望机会而兴叹!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大海像一位伟大的歌手,演唱着一首首美妙的歌曲。
大海像一位卓越的画家,描绘着一幅幅瑰丽的画卷。
大海像一个无边的摇篮,养育着一个个可爱的生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那些黑客和病毒制造者就是利用漏洞,让病毒或木马侵入你的电脑,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每天给自己的电脑进行一次扫描,就是为了将有漏洞的地方进行修复,保护你的电脑不出故障。这让我们想到自己,想到我们的内心,是否也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扫描呢?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答案
1.D解析:A项,《诗经》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B项,诗词必有的“三境”之一无中生有;C项,“有我之境”即“有境界”,“无我之境”即“无境界”错误,从文中看不出其对应关系。
2.C解析:“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错误,原文中说“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但并没有说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
3.A解析:绘画境界狭窄,诗歌意境开阔,无中生有。
4.D此处特应为“只,不过”的意思
5 C①说的是严实听从了宋子贞的建议,⑤说的是宋子贞有胆有谋,排除含有这两句话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6.A“被举荐进了礼部”错误,原文中“领荐书试礼部”的意思是领取荐书到礼部参加考试。
7.(1)行台所统辖的五十多个城池,州县的官吏有的是从将校中选拔的,有的来自民间,对于处理政事大都很无知。(关键词“统”“擢”“昧”各一分,大意2分)
(2)如果对投降的人不杀,对胁从的人不问罪,那么一纸檄文传下去,宋的郡县就可平定。
(关键词“治”“传檄”“定”各1分,大意2分)
8.借景抒情(2分);落红片片,像迷雾一样,美丽却又让人无法找到进入桃源的路口(1分)
表达诗人心中的凄凉迷茫。(2分)
9刻画了一个孤单、失落的主人公形象。(2分)夜已深,主人公久久地独自站立,什么也没有等到,(2分)任凭碧绿的花叶颤动,把自己的“轻衫萦绕住”。(2分)
10
(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1)A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前两段写舍友们对小炕笤帚的偏好和室友们熄灯后的提议引出了下文讲小炕笤帚的故事。②第三段“蜡笔小新”、上铺的一位、“唐家四少”的插话,也正是读者对这个故事的疑问,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③最后两段舍友们的话和最后安静下来,表现了他们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和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思,使小说主题得到凸显。
(3)①质朴厚道。老头扎笤帚不仅便宜还又结实又好用。②知恩图报。因为“夸克”娘儿俩给她饭吃又救了他,他就把剩下的高梁苗苗带走咋成小炕笤帚并要给他们送回来。③为别人着想。被饭菜噎到还将碗平稳放好,因送小炕笤帚栽到沟里却装作不认识“夸克”娘俩,都不不想给他们带来麻烦。(每点二分)
(4)观点一: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合适的。①从情节上说,老头当着医生的面说不认识“夸克”娘俩,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情节一波三折、富于变化;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说,这样处理可以使老头的形象更丰满,更突出他的善良厚道;③从主旨表现来说,这样的处理有助于主题的表达,更能引人深思。
观点二:作者的这种处理是不合适的。
①从情节上说,前面已有留饭、出现危机后抢救等情节,可见他们正面接触时间不短,“说不认识”,不合情理;②从主题上说,老头冒雨送小炕笤帚足以凸出小说的诚信主题,“说不认识”对主题有破坏作用;③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说,老头没必要“说不认识”,把真实情况说出来更能凸显老人的平常心,更有利于人物塑造。
12.A
解析:A项,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B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C项,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原来认识的这个人已有进步,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D项,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优点和好处。望文生义。
13.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宗教信仰”与“……的人”不搭配。B项,结构混乱,可删去“参加”。D项,不合逻辑,后半句应为“只有在知道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才知道做好的方法是什么”。
14.B
解析:该文段主要讲人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从语意看,①②为一组,讲人品与能力关系;③⑤为一组,讲好的人品的积极作用;④⑥为一组,讲的是能力掌握在具有不同人品的人手中的结果不同。从逻辑上看,③⑤紧承横线前的语句,居前;①②讲人品与能力的关系,居中;④⑥是两种结果,居后。
15①渭水之滨姜太公钓鱼②项羽错过了杀刘邦的机会③若是我们平时没有做好准备
16爱心是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一块块干涸的心田。爱心是一阵徐徐的清风,抚摸着一张张惆怅的面孔。爱心是一抹静静的暖阳,温暖着一个个发抖的身躯。
17作文构思角度提示:
1从修复心灵漏洞的重要性的角度看:①人心若是被贪欲、金钱、权势等外在的东西攻破,必然会让自己的人生漏洞百出,丧失人生的价值;②心灵存在漏洞,人生就会偏移方向,迷失自我。
2从积极的层面看:①心灵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却不知去弥补,这样只会使漏洞越来越大,以致贻害人生;②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最能填补心灵的漏洞;③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反省自己,随时纠正自己的人生航向,这样就不会让心灵出现漏洞。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