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独具)2014年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独具)2014年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答案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3-04 07: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 C
2.在反应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C.v(C)=0.8 mol/(L·s)
D.v(D)=1 mol/(L·s)
【解析】 转换成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项中v(B)=0.25 mol/(L·s),C项中v(B)=mol/(L·s),D项中v(B)=0.25 mol/(L·s)。
【答案】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解析】 增大压强,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但总活化分子数不变,A错;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大,B错;加入反应物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C错。
【答案】 D
4.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v(C)与v(D)的比值 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 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则总压强不变或总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固定,故不能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来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A
5.(2012·房山高二统测)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xC(g) Δ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2
B.反应开始2 min内,v(C)=0.1 mol·L-1·min-1
C.2 min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D.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 2 min内B、C的变化量分别为0.2 mol、0.2 mol,故B、C的化学计量数相等,x=2,A项正确;v(C)=0.2 mol÷(2 L×2 min)=0.05mol/(L·min),B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项正确;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恒容的容器中压强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答案】 B
6.根据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甲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A.正反应吸热
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C.加入催化剂后,该反应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可用图乙表示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解析】 加入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答案】 D
7.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CO(g)===C(s)+O2(g)
B.2N2O5(g)===4NO2(g)+O2(g)
C.(NH4)2CO3(s)===NH4HCO3(s)+NH3(g)
D.MgCO3(s)===MgO(s)+CO2(g)
【解析】 A、B、C、D都是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C、D三个反应又都是熵增的反应,所以高温时能自发进行,A不是熵增的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 A
8.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降低压强
⑤加入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对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可逆反应来说,降温、加压均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分离出Z,就是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为C。
【答案】 C
9.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在500 ℃时,将2 mol N2和2 mol H2充入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NH3不可能达到的浓度是(  )
A.0.01 mol·L-1 B.0.02 mol·L-1
C.0.05 mol·L-1 D.0.15 mol·L-1
【解析】 假设反应完全进行,由化学方程式知2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 mol NH3,此时NH3浓度为 mol·L-1。但由于是可逆反应,故NH3的浓度肯定小于 mol·L-1。故答案为D。
【答案】 D
10.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可逆反应:M(g)+N(g)??P(g)+2 L。在不同的条件下P的百分含量P%的变化情况如图,则该反应(  )
A.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
B.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C.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气体
【解析】 图像横轴为时间,纵轴为P的百分含量,所以图中曲线的斜率表示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曲线Ⅰ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小,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曲线Ⅲ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三条曲线水平部分的高低不同则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P的百分含量的高低。联系反应条件,曲线Ⅰ和Ⅱ压强相同,但Ⅱ的温度较高,所以反应速率Ⅱ>Ⅰ,但达到平衡时P%却是Ⅰ>Ⅱ,这说明升高温度时P%降低,因而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比较曲线Ⅱ和Ⅲ,二者温度相同,但压强Ⅲ>Ⅱ,这时P%却是Ⅱ>Ⅲ,这说明增大压强时P%降低,因此生成物气体的总体积应大于反应物中气体的总体积,由此判断L一定为气体。
【答案】 B
1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通入3 mol SO2和2 mol O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L-1,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SO2、3 mol O2、2 mol 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94.9 kJ
B.两次平衡SO2的转化率相等
C.第二次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大于2/9%
D.达平衡时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25 mol·L-1·min-1
【解析】 设达平衡时生成SO3(g)物质的量为2x,则剩余SO2(g)的物质的量为(3-2x)、O2(g)为(2-x),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5-x)。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有5/(5-x)=1/0.9,解得x=0.5 mol,再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放出的热量为196.6 kJ/2=98.3 kJ。选项B,起始物质的量改为4 mol SO2、3 mol O2、2 mol SO3(g),相当于加入6 mol SO2、4 mol O2,n(SO2)/n(O2)=3/2,故与第一次平衡是等效平衡,两次平衡中SO2的转化率、SO3的体积分数相等,故选项B正确、C错误,选项D,题目没有告诉达平衡时的时间,无法计算反应速率。
【答案】 B
12.(2012·湖北重点中学高二联考)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 min时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前20 min A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30 min时表示增大压强
D.4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 8 min时B、C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并未达到平衡,A项错误;v(A)=v(C)=×=0.05 mol/(L·min),B项正确;B、C的浓度变化比为1∶2,故x=1,30 min B、C浓度瞬时同等程度下降,故为降低压强,C项错误;40 min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6分)(2012·山东高考节选)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 (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 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0~3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mol·L-1·s-1。
【解析】 (1)反应(Ⅰ)中N2O4中N由+4价变为0价,被还原,作为氧化剂。
(2)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大,而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密度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a对;该反应的ΔH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逐渐减小,恒压过程中容器体积增大,N2O4浓度减小,v正逐渐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c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转化率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保持不变,d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变。v(N2O4)=v(NO2)=×=0.1 mol·L-1·s-1。
【答案】 (1)N2O4 (2)吸热 (3)ad 不变 0.1
14.(20分)已知2A2(g)+B2(g)??2C(g) ΔH=-a 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放出热量b kJ。
(1)a________b(填“>”“=”或“<”)。
(2)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 mol C,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c kJ,C的浓度________w mol/L(填“>”“=”或“<”),a,b,c之间满足何种关系:________(用等式表示)。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C)=2v(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2v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操作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C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B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后气体压强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热量d kJ,则d________b(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2A2(g)+B2(g)??2C(g) ΔH=-a kJ/mol表示2 mol A2与1 mol B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C时放出a kJ的热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生成的C少于2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2)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3)在相同条件下,加入2 mol A2、1 mol B2(平衡Ⅰ)与加入2 mol C(平衡Ⅱ)最终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C的平衡浓度相等。平衡生成的C和平衡分解的C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 mol,因此有a=b+c。(4)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反应,压强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因容积固定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反应过程中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不变无法判断是否平衡;在反应过程中始终存在如下关系:v(C)=2v(B2),因此,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由化学方程式知,v正(A2)=2v正(B2),此时v正(A2)=v逆(A2),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综合分析b、c正确。(5)为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可升高温度,增大B2的浓度,使用催化剂;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及时分离出C气体、增大B2的浓度,综合分析,满足条件的为c项。(6)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恒压状态使反应始终保持比恒容状态更高的压强,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生成的C比恒容状态下多,放出的热量也多。
【答案】 (1)> (2)减小 (3)= a=b+c (4)bc (5)c (6)> 由于始终保持较大压强,故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生成的C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多
15.(16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2A(g)+B(g)??3C(g),已知加入1 mol A和2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4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5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仍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加入________mol C。
【解析】 (1)根据反应方程式,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3 mol ,C的体积分数为a/3。
(2)本题达平衡时与(1)小题达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则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同,C的物质的量是(1)平衡时的2倍,为2a mol。
(3)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欲达到等效平衡,只需所投入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即可。设应加入x mol C,将x mol C完全换算成A、B后共有(2+2x/3)mol A,(5+x/3)mol B,由(2+2x/3)∶(5+x/3)=1∶2,解得x=1。
【答案】 (1)a/3 (2)2a 不变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