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七)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世纪,俄国地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
B.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C.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
D.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力作,它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 )
A.水上交通运输发达 B.沙皇重视发展国内交通
C.工业革命还未展开 D.交通运输水平十分落后
3.19世纪50年代,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生铁产量的1/15。同期英国铁路长达1.5万千米,而俄国只有1500千米。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 ( )
A.俄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俄国国内市场狭窄
C.农奴制阻碍俄国的发展 D.英国压制俄国发展
4.赫尔岑曾说:“彼斯特尔及其同志们的死刑终于唤醒了我童年的精神睡梦。”“彼斯特尔及其同志们”最有可能是指 ( )
A.十二月党人 B.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军人
C.布尔什维克党 D.发动暴动的农奴
5.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从本质上说是 ( )
A.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B.战略决策的失败
C.军事指挥的失败
D.沙皇制度的失败
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败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7.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
释正确的是 ( )
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9.1862年一年内,俄国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这些暴动的发生说明( )
A.农奴制度的残余仍大量存在
B.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C.沙皇专制统治仍然十分残暴
D.沙皇专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10.“二一九法令”的颁布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该法令 ( )
A.否定了沙皇专制制度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平息了农民的反抗斗争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11.1861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城市杜马。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 ( )
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
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
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
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
12.1861年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 ( )
①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②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 ③使俄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强国 ④平息了俄国国内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8分,第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 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请回答:
(1)诗中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草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方案?(10分)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二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材料四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更重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奴制改革怎样的特点?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2)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哪些不足之处?(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运、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业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6分)
(2)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两国都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6分)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1.B 2.D 3.C 4.A 5.A 6.B 7.B 8.C 9.B 10.B 11.B 12.C
13.(1)农奴燃起反抗烈焰,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根源:农奴制的存在。
(2)主要农业区: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草原地区: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是需要农民服劳役。
目的:主要农业区维护自己农业经济的利益;工商业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和资本;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工商业发达地区提出的改革方案。
14.(1)反映了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
(2)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为了赎买份地背负起沉重的债务。在材料二中列宁已揭示了这次改革是对农民施行的侮辱与欺骗;材料三中的现象是作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粉饰,也说明了农民在改革之初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蒙蔽和欺骗。
(3)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不足: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对农民严重不公,引起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
15.(1)竖立的原因: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反抗的原因: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没有彻底解放农奴,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政治变革缓慢,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
(2)共同原因:对外战争的惨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理由:引进西方技术维护封建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错误的。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原因:改革前,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尚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