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 说和做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一多画像》题词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人
物
简
介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春风集》等十多部。
新知讲解
相
关
链
接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字
词
积
累
新知讲解
衰微( ) 赫然( ) 迭起(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 迥乎不同( )
一反既往(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群蚁排衙( )
shuāi
hè
dié
qiè
wù
lì
qián
níng
jiǒng
jì
lín lí
dǒu
yá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慷慨淋漓】
【潜心贯注】
【赫 然】
【锲而不舍】
新知讲解
【一反既往】
形容埋头读书。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即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层
次
划
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1)写作《唐诗杂论》
(2)写作《楚辞校补》
(3)写作《古典新义》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新知讲解
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并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试分析他们的特点。
结
构
美
1.开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同时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品格。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这是臧克家对自己的老师热情洋溢的赞颂,评价里包括了他的诗人气质,他的学术成就,他的民主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结尾再次扣题,高度评价他的说和做。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中间过渡
“仅……还……” “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 “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形象的段落,进行阅读品悟。3-6段为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10-18段是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
形
象
美
1、有感情的朗读第3-6段,根据课文,试说: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试来点分析。
2、有感情的演读第10-18段,进行品析性评说活动:本文写了一位( )的革命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第3-6段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的学者。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第3-6段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的学者,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治学的如饥似渴。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学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第10-18段
本文写了一位“明知凶多吉少,而大无畏的骂特务,慷慨淋漓”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指着特务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革命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的学者,“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语
言
美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合作探究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合作探究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合作探究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合作探究
写
法
美
1.选材精当 ,形象鲜明
作者所选材料,具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
“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
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合作探究
2.夹叙夹议,结构严谨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说和做
学者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行的高标口的巨人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颁奖词。
一个人是否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关键是看他是否为社会、为人们做了有意义的事情。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细节,通过具体字词,品味闻一多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朗读,感受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的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及爱国情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大致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生平,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细节,通过具体字词,品味闻一多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
2.通过合作朗读,感受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的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及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通过合作朗读,感受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的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及爱国情怀。
2.大致了解闻一多、臧克家生平,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多画像》题词:“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深入认识闻一多。
2、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罪恶的黑手》《春风集》等十多部。
3.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4.字词积累
(1)字词积累
衰微(shuāi) 赫然(hè)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反既往(jì)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dǒu) 群蚁排衙(yá)
(2)字词释义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目不窥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原是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5.划分层次,概括层义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1)写作《唐诗杂论》
(2)写作《楚辞校补》
(3)写作《古典新义》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6.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建筑美——美在结构
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并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试分析他们的特点。
1. 开头总说段自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同时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品格。
2.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点拨】这是臧克家对自己的老师热情洋溢的赞颂,评价里包括了他的诗人气质,他的学术成就,他的民主战士的大无畏精神,结尾再次扣题,高度评价他的说和做。
3、中间过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点拨】“仅……还……” “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 “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些呼应紧密的提法,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小结:巧用抒情议论句总起,结语,过渡,令文章浑然天成,结构精美,非常严谨,富有建筑的匀称,坚固,美观,韵律之美。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二)绘画美——美在形象
再读课文,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形象的段落,进行阅读品悟。3-6段为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10-18段是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
1、有感情的朗读第3-6段,根据课文,试说: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试来点分析。
【点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的学者。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的学者,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治学的如饥似渴。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的学者,“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学者。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不畏艰难、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学者。
2、有感情的演读第10-18段,进行品析性评说活动:本文写了一位( )的革命家。
【点拨】本文写了一位“明知凶多吉少,而大无畏的骂特务,慷慨淋漓”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指着特务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的革命家。
本文写了一位“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革命家。
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面对危险时从容不迫、大无畏的英勇形象。
本文写了一位“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出大门”的革命家。从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三)音乐美——美在语言
自由阅读,找出美词美句,体会表达妙处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点拨】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点拨】“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点拨】“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点拨】“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点拨】“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品读课文,归纳特点
1.选材精当 ,形象鲜明
作者所选材料,具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2.夹叙夹议,结构严谨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3)文章多次用到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都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颁奖词。
【点拨】一个人是否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关键是看他是否为社会、为人们做了有意义的事情。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