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猴王出世》第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激趣导入
《西游记》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你最喜欢谁?
孙悟空
自主预习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4)想一想:石猴是怎么出世的 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自读提示一
我会读
认真读哟
芝 遂 迸 涧 獐 猕 猿 耶
挈 瞑 窍 楷 镌 挠 劣 呵
qiè míng qiào kǎi juān náo liè a
zhī suì bèng jiàn zhāng mí yuán yé
呵
hē(呵斥)(呵护)
ɑ 同“啊”
多音字
注意
字音
好呵( ɑ ),这篇文章他一气呵(hē )成,真是太棒了!
理解词语
造化:
石碣:
灵通:
喜不自胜:
镌:
福气,运气。
石碑。
山石有了灵气。
形容非常高兴。
刻。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
走近作者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明朝中后期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创作背景
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创作背景
《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此书记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正经的传奇历险故事。
《西游记》
课文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
开火车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初读
课文描述了猴王出世以及成为猴王的故事,作者在一开始介绍了猴王出世,作者后来重点描述猴王如何发现、进入水帘洞,成为猴王的 。
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猴王是如何出世的?
课文初读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梳理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交流
第一部分(1):石猴不同寻常的出世以及生活。
第二部分(2):石猴勇入瀑布,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3—4):众猴听完石猴的介绍,随他入洞,拜他为王。
课文初读
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猴子们发现水帘洞,石猴勇敢地进洞,才被称王。
随堂检测
一、给下列红色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顽劣(lüè liè) 享受(xi nɡ hēnɡ)
疲倦(ju n juàn) 迸裂(bènɡ bìnɡ)
遮蔽(zhě zhē) 喜不自胜(shènɡ shēnɡ)
随堂检测
二、“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 请你连连线。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小作业
1.思考:猴王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2.完成101平台配套第1课时作业。
《猴王出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温故知新
结合课文,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抓耳挠腮
拱伏无违
边读边思
1.阅读第1自然段:找出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的句子?想一想:找出来的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呢?
精读感悟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
精读感悟
写出了石猴不比其他众猴,他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精读感悟
石猴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是一个怎样的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自由自在
快活逍遥
亲和友善
顽皮可爱
机灵
勇敢
边读边思
1.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石猴和群猴是怎样发现水帘洞的?作者又是怎么描写的?
精读感悟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大意是猴子们今天无事,正好去寻水源,一块玩耍。
生性好奇
贪玩成性
石猴和群猴是怎样发现水帘洞的?
精读感悟
石猴与众猴避暑时去山涧洗澡,看到涧水奔流,就想去找寻源流,源流处是一道瀑布,石猴自告奋勇进去寻源头,发现了水帘洞。
精读感悟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哪些动词写出了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石猴有怎样的特点?
机智灵巧敏捷勇敢
边读边思
1.阅读3-4自然段:石猴进入到水帘洞之后心情是怎样的?水帘洞里又是什么样子呢?
精读感悟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哪些词语既写出了石猴因给众猴找到了一个好去处而十分喜悦的心情,又写出了水帘洞是众猴安身的好去处,能遮风避雨?
精读感悟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石猴的话介绍了什么?
精读感悟
石猴的话具体介绍了水帘洞的情况:一道水帘遮蔽洞口,一座铁板桥直通洞内,石房内一应俱全,水帘洞的确是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
精读感悟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等动作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胆小却又希望进洞的猴子的复杂心情。
精读感悟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精读感悟
思考: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石猴因为听见众猴们说谁能跳进洞里,就拜谁为王。于是,石猴便跳进山洞里去探究竟,还为众猴找了一个安身之处。所以,众猴只好遵守诺言,立石猴为王。能别猴之所不能,敢为群猴之先,能率领群猴是石猴能成为美猴王的原因。
精读感悟
石猴具备了哪些当猴王的条件?
1.他来历非凡,是一个饱受日精月华的石猴,非一般猴子能比;
2.他能与其他猴子打成一片,具有亲民的特点;
3.他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4.还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精读感悟
读完本文后,石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聪明伶俐
活泼可爱
无私无畏
敢作敢为
身手不凡
写作手法
伏笔照应
开头:
写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
后文:
为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伏笔。
照应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写作手法
【举例】《社戏》里,月下航行时,鲁迅写到了碧绿的豆麦田,这就是伏笔,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伏笔。
伏笔照应
拓展阅读
孙悟空的名号
美猴王---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改名美猴王。
孙悟空---菩提祖师所取的名字。
弼马温---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jiàn mí yuán wán liè
( ) ( ) ( )
2. 填上合适的字。
日精月华 日( )月 ( )
天造地设 天( ) 地 ( )
课堂测试
山涧 猕猿 顽劣
日 异
翻 覆
课文总结
课文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要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机敏、敢作敢为的特点。
小作业
1.讲述《西游记》中你最喜爱的一个精彩故事片段。
2.发挥特长,以你擅长的方式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西游记》。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