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通过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探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揭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她也在___①___的奋斗坚守中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数万年前的尘土与灰烬中,搜集人类祖先残存于世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绘、破译,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和迁徙之路。这听上去是一件颇为浪漫的事,实则是极为困难的工作。付巧妹在古人类基因的密码之海中徜徉了10余年,破译了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提供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古代人类遗传、演化、适应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演化及中华文明的探根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
创新的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在德国深造时,没有古基因领域基础的付巧妹,通过看文献补课,以___②___打动了国际古基因领域的资深教授。从博士三年“几无成果”到领衔的研究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她从不止步,正是因为她能够俯下身子,能够耐住性子,能够“甘坐冷板凳”,___③___,付巧妹带领团队才将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才为我国该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作出这样卓越的贡献。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后将修改好的句子写下来。(4分)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当下,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许多人选择了一种既防病强身,又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健步走。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排行榜名列前茅,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那么真的是走的步数越多就越健康吗?
健步是确实可以提升骨骼强度,延缓膝关节衰老。但作为群众性体育运动,健步走并不需要达到专业竞技比赛的强度。从专业的角度看,运动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步频110~140步/分钟,心率不超过120 次/分钟,就可以达到健身效果。 ① ,运动完微微出汗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了,并不需要追求“万步”。而每天上下班、在室内小范围的间歇性行走,即使超过了一万步, ② ,是起不到健身效果的。
盲目追求步数还会造成运动损伤。一些平时缺少运动的人士,尤其是老年人,通常肌肉力量不足,又缺少专业指导,强行走上万步会造成肌肉酸痛,甚至腿部关节损伤。专家建议,开始健步走运动时,不要一味关注步数, ③ ,逐步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除此之外,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也可以避免长时间行走带来的伤害。
4.下列句子中的“刷”和文中加点的“刷”,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届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队状态低迷,发挥欠佳,第二轮就被刷了下去。
B.有的同学试图依靠刷题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
C.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回的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受到广大网友关注。
D.刷脸支付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裴迪①书斋望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②。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①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②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们饮酒吟诗,兴致很高,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
B.颔联通过多个意象来表现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
C.颈联用喜鹊飞起致震落秋叶和萤虫远飞消逝侧面写月的明亮。
D.尾联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7.本诗中的“月”和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中的“月”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一个地主的死(节选)
余华
青草一直爬进了水里,从岸边出发时显得杂乱无章,可是一进入水中它就舒展开来,每一根都张开着,在这冬天碧清的湖水里摇晃,犹如微风吹拂中的情景。王香火看到阳光在湖面上转化成了浪的形状,它的掀动仿佛是呼吸正在进行。
已经走过了最后的一座桥,那些木板即将溃烂,过久的风吹雨淋使它们被踩着时发出某种水泡冒出的声响,这是衰落的声响,它们丧失了清脆的响声,将它们扔入水中,它们的命运会和石子一样沉没,即便能够浮起来,也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兵一个一个从地上站起来,拍打身上的尘土,指挥官吆喝了一声,这些日本兵慌乱排成了两队,将枪端在了手上。翻译官问王香火:“到松篁还有多远?”到不了松篁了,王香火心想。现在,他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孤山的泥土上,这四面环水的孤山将是结束的开始,唯有这座长长的木桥,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不久之后,这座木桥也将消失。他说:“快到了。”翻译官和日本兵指挥官说了一阵,然后对王香火说:
“太君说很好,你带我们到松篁后重重有赏。”
王香火微低着头,从两队日本兵身旁走过去,那些因为年轻而显得精神抖擞的脸沾满了尘土,连日的奔波并没有使他们无精打采,他们无知的神态使王香火内心涌上一股怜悯。他走到了前面,走上了一条可以离开水的小路。
王香火此刻的走去已经没有目标,只要路还在延伸,他就继续往前走,四周是那样的寂静,听不到任何来到的声音,只有日本兵整齐的脚步和他们偶尔的低语。
翻译官说:“这他娘的是什么地方?”
王香火没有答理。日本兵习惯地跟上了他,翻译官左右看看,满腹狐疑地说:“怎么越走越不对劲。”
过了一会,他们又走到了湖边,王香火又见到岸边的青草爬入湖水后的情景,湖面出现了一片阴沉,仿佛黑夜来临之时,而远处的湖水依然呈现阳光下的灿烂景色。
他听到身后一个日本兵吹起了口哨,起先是随随便便吹了几声,而后一支略有激昂的小调突然来到,向着阴沉的湖面扩散。王香火不禁回头张望了一下,看了看那个吹口哨的日本兵,那张满是尘土的脸表情凝重。年轻的日本兵边走边看着湖水,他并不知道自己吹出了家乡的小调。逐渐有别的日本兵应声哼唱起来。这支行走了多日的队伍,第一次让王香火没有听到那“沙沙”的脚步声,汇合而成的低沉激昂的歌声,恍若手掌一样从后面推着王香火。现在,王香火远远看到了那座被拆毁的木桥,它置身于一片阴沉之中,断断续续,像是横在溪流中的一排乱石。看着宽阔湖面上断裂的木桥,王香火凄凉地笑了笑。
孙喜来到孤山对岸的时候,那片遮住阳光的云彩刚好移过来,明亮的湖面顿时阴暗下来,对岸的孤山看上去像只脚盆浮在水上。当地的人开始在拆桥了,十多条小船横在那些木桩前,他们举着斧子往桥墩和桥梁上砍去,那些年长日久的木头在他们砍去时,折断的声音都是沉闷的。
这情景让孙喜觉得十分有趣,他看着这群乱糟糟的人,在湖上像砍柴一样砍着木桥。孙喜听到离他最近一条船上的人在说:“要是他们把船丢给日本人,我们全得去见祖宗。”
孙喜笑了笑,朝他们喊:“喂,我家少爷过去了吗?”
“你家少爷是谁?”
“安昌门外的王家少爷。”
“噢--,过去啦。”
孙喜心想我可以回去禀报了,就转身朝右边的大路走去。那人喊住他:“喂,你往哪里走?”“我回家呀。”孙喜回答,“去洪家桥,再去竹林。”
“拆掉啦。”那人笑了起来,“那边的桥拆掉啦。”
“拆掉了?”
“不就是你家少爷让我们拆的吗?”
孙喜怒气冲冲喊起来:“那我他娘的怎么办?”另一个笑着说:“问你家少爷去吧。”
“你们到不了松篁了。”王香火看着那些小船在湖面上消失,转过身来对翻译官说。
“这地方是孤山,所有的桥都拆掉了,你们一个也出不去。”
翻译官惊慌失措地喊叫起来,王香火看到他挥拳准备朝自己打来,可他更急迫的是向日本兵指挥官叽哩呱啦报告。
那些年轻的日本兵出现了惊愕的神色,对自己身陷绝境显得难以置信。指挥官走到王香火面前,举起拳头咆哮起来。王香火没有后退就摔倒在地。王香火用胳膊肘撑起身体,站了起来。翻译官给了王香火一耳光,王香火的脑袋摇摆了几下,翻译官说:“你他娘的不想活啦。”
王香火看着微微波动的湖水,对翻译官说:“是我让他们拆的。”
于是那队年轻的日本兵咆哮起来,他们一个个端上了刺刀,他们满身的泥土让王香火突然有些悲哀,他看到的仿佛只是一群孩子而已。指挥官向他们挥了挥手,又说了一些什么,两个日本兵走上去,将王香火拖到一棵枯树前,然后用枪托猛击王香火的肩膀,让他靠在树上,王香火疼得直咧嘴。他看到两个日本兵排成一行,将刺刀端平走了上来。阳光突然来到了,一片令人目眩的光芒使眼前的一切灿烂明亮。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指挥官的一声吆喝下,日本兵迅速站起来端着枪排成两队,威严中尽显慌乱和悲哀。
B.王香火佩服这些年轻的日本兵连日奔波却依然精神抖擞,于是对他们产生了人道主义情感。
C.吹口哨的日本兵吹出的家乡小调,引起了部分日本兵的共鸣,整支队伍弥漫着一股厌战情绪。
D.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香火推断所有的桥都拆掉了,才敢说出“你们到不了松篁了”这样的话。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王香火“到不了松篁了”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四面环水的孤山的环境描写,为小说结尾处日本兵惊慌失措陷入绝境埋下了伏笔。
B.小说在表现战争带给人伤痛的同时,也穿插描写了日本兵唱着低沉激昂的家乡歌曲,这种写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温情与怜悯。
C.孙喜来到孤山对岸的任务是找他家少爷,对当地人拆木桥抵抗日本兵并不关心,这种置身事外的冷漠和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相近。
D.无论是叙写当地人砍桥,还是刻画日本兵咆哮,抑或是描写王香火疼得直咧嘴,作者都用强烈而浓厚的叙述笔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判断。
3.小说多次提到“阳光”,请分析文中“阳光”的作用。
4.小说中,王香火和孙喜两个人物的活动穿插展开,有人认为这种展开方式效果不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永兴二年,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遂以忧卒。敏以丧去职。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敏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锋督护以御之。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怀帝永嘉元年,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庐江内史华谭遗荣等书曰:“陈敏盗据吴、会,命危朝露。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节叛逆之党,不亦羞乎!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荣等素有图敏之心,及得书,甚惭,密遣使报征东大将军刘准,使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遣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荣等遂斩敏于建业,夷三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B. 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C. 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D. 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永兴二年”中的“永兴”与《已亥杂诗》中的“已亥”都是纪年法,但前者是年号纪年,后者是干支纪年。
B. “灭我门者,必此儿也”与“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两个句子句式相同。
C. “或以为不可”与“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D. “匹夫之交”与“马之千里者”(《马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敏打败石冰以后骄傲自大,自以为勇猛过人,谋略无人能比,产生了割据江东的念头,他的父亲斥责他将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B. 司马越被打败后,陈敏请求东归收兵,于是占据历阳发动叛变,后占领江东各地,任命官员,并让部众推举自己任大司马、楚公等。
C. 陶侃与陈敏同郡,且同年被荐举为官,扈怀猜疑陶侃会有异心,但刘弘坚信陶侃不会叛逆,认为陶侃是大丈夫,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D. 顾荣等人收到华谭劝降的书信后十分惭愧,于是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派遣使者联系刘准发兵讨伐陈敏,顾荣等人在建业杀死陈敏。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2)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282练)
【基础训练】
1. ①矢志不渝/坚持不懈 ②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③静心笃志/沉潜专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由“奋斗坚守”可知应该强调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探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的不变态度,填“矢志不渝”“坚韧不拔”或“坚持不懈”,表示永远不变心。
第二空,由“潜心钻研的精神”可知“打动了国际古基因领域的资深教授”的是“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人格魅力,意思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第三空,由“俯下身子,能够耐住性子,能够‘甘坐冷板凳’”可知付巧妹带领团队将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靠的是“静心笃志/沉潜专注”的意志品质,指全神贯注、淡泊明志、不改初心。
2. 从数万年前的尘土与灰烬中,搜集人类祖先残存于世的基因片段,进行破译、重绘,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和迁徙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数万年前的尘土与灰烬中,搜集……进行重绘、破译……理解……”,残缺与“中”搭配的介词,可以在句首添加介词“从”或“在”;
“破译、重绘”语序不当,先“重绘”;
“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和迁徙之路”动宾搭配不当,将“理解”改为“了解”或者改为“熟悉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认识迁徙之路”。
3. ①排比,由“能够”一词引出三个内容相关,结构相近的句子构成。
②通过排比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付巧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原因,展现她谦虚扎实、有钻研的毅力,耐得住失败和寂寞这些科研者身上的美好品格,同时增强了表达气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够俯下身子,能够耐住性子,能够‘甘坐冷板凳’”中“能够”间隔反复,强调突出“她从不止步”“带领团队才将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才为我国该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作出这样卓越的贡献”;
三个分句均有“能够”引出,呈现动宾结构,句式整齐一致,气势酣畅,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科研态度——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潜心钻研的精神。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例句:根据“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可知,文中加点的“刷”就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运动量的意思。
A.根据“状态低迷,发挥欠佳”,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淘汰”。
B.根据“刷题”“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接触题量的意思。与例句相同。
C.根据“刷屏”“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短时间内某重复信息集中出现。
D.根据“刷脸支付”“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可知本句中的“刷脸”指的是以AI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刷”是“通过、使用”的意思。
故选B。
5.①并不追求大汗淋漓 ②大多也是无效步数 ③应从短时间近距离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从专业的角度看,运动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步频110~140步/分钟,心率不超过120 次/分钟,就可以达到健身效果”“运动完微微出汗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了,并不需要追求‘万步””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健步走满足一定的时间、步频与心率即可达到健身效果,不需要追求大汗淋漓,故可填入“并不追求大汗淋漓”。
②处,根据“即使超过了一万步”“是起不到健身效果的”,可知语境意在强调这样的步数是起不到效果的,故可填入“大多也是无效步数”之类的语句。
③处,根据“不要一味关注步数”“逐步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可知语境意在强调参与健步走运动时,应从较短的时间与较近的距离开始,故可填入“应从短时间近距离开始”之类的语句。
6.A.“为全诗奠定愉悦的情感基调”错误。“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 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清光几处愁”,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愉悦。
7.①“月满谢公楼”,以“月”,塑造意境。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展示了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今夕遥天末, 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借“月”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是引人思考的载体。
②曹诗以月比人,“明明如月”以月的皎洁比喻贤人能士的高尚品德和非凡能力,抒发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态。
【综合训练】
1.D.(A选项“威严中尽显慌乱和悲哀”错,日本兵慌乱排队的情节既不“威严”,无法推断出“悲哀”;B选项说王香火佩服他们的精神抖擞错;C选项说日本兵吹出的家乡小调使“整支队伍弥漫着一股厌战情绪”错)
2.D(D选项说作者“强烈而浓厚的叙述笔调”错,相反,作者的叙述偏冷静客观)
3.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阳光照射的四面环水的孤岛上。②推动情节的发展:“远处的湖水依然 呈现阳光下的灿烂景色”是王香火再次来到岸边的时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③含有一定的寓意:结尾王香火即将被杀时,“阳光突然来到了”预示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4.示例一:我不同意。①叙述视角的转换,引导读者多角度理解王香火的行为。②平行叙述,并行推进。交待王香火 遇难的前因后果。③让王香火和长工孙喜进行对比,凸显了王香火的家国大义形象。示例二:我同意。①叙述视角的转换,破坏了故事的连贯性,使情节较为割裂。②两个时间穿插进行,破坏了小说的叙述节奏,冲淡了小说的紧张感。③孙喜的时间线 并没有起到增强王香火形象的作用,略有多余。
5.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以陈敏的凶暴狡诈,七个弟弟的刁顽庸劣,却想要追随桓王(孙策)的足迹,踩着吴大帝孙权非凡的轨道,认真思量一下各地群贤,都不会答应。现在皇帝已经回到洛阳,俊杰贤臣充满朝廷,将要出动大军肃清建业的叛贼。你们还有什么脸面重新见中州的人士呢!
“欲蹑桓王之高踪”,“高踪”,是偏正关系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诸贤”是后文“何颜复见中州之士”的主语,所以要在“诸贤”之前断开,排除D。故选B。
6.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文言文词语含义的能力。
D.“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错误。“匹夫之交”中的“之”是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马之千里者”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普通百姓的交往。/(日行)千里的马。故选D。
7.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顾荣等人收到华谭劝降的书信后……于是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错误。由原文“荣等素有图敏之心,及得书,甚惭”可知,“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应该在“得书”之前。故选D。
8. (1)陶侃听说后,就派儿子陶洪和侄儿陶臻到刘弘那里以使自己的地位稳固,刘弘任命陶洪、陶臻为参军,发给钱物让他们回去。
(2)陈敏处理刑罚和政事都没有章法,不被英雄豪杰依附(英雄豪杰都不愿归附他),他的子弟凶恶残暴,当地人把他们看作祸患,顾荣、周玘等对此感到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诣”,去,到;“自固”,宾语前置,“固自”,使自己的地位稳固;“引”,任命;“资”,名词动用,发给钱物。
(2)“刑政”,名词动用,处理刑罚和政事;“为……所”,表示被动,被;“英俊”,英雄豪杰;“所在”,当地人;“为患”,看作祸患;“忧”,感到忧虑。
【参考译文】
永兴二年,当初,陈敏打败石冰以后,自以为勇猛谋略无人能敌,产生了割据江东的想法。他的父亲生气地说:“使我们家族灭绝的,肯定是这个逆子!”于是忧郁而死。陈敏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司空司马越起用陈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司马越被刘祜打败,陈敏请求东归收兵,于是占据历阳发动叛变。陈敏占据了江东各地,任命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陈敏让部众推举自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重礼,联名上表呈报尚书台,声称接到朝廷诏命,从长江进入沔水、汉水,迎接皇帝圣驾。太宰司马颙任命张光为顺阳太守,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去荆州讨伐陈敏。刘弘派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驻守夏口,又派遣南平太守汝南人应詹率领水军来支援陶侃等人。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年被荐举当官。随郡内史扈怀对刘弘说:“陶侃居于大郡,统率着精兵,如果他有异心,荆州就会失去东大门。”刘弘说:“陶侃的忠勇和才能,我了解已经很久了,他一定不会叛逆。”陶侃听说后,派儿子陶洪和侄儿陶臻到刘弘那里以使自己的地位稳固,刘弘任命陶洪、陶臻为参军,发给钱物让他们回去。刘弘对陶臻说:“你贤能的叔叔要出征远行,你的祖母年事已高,你们应当回家奉养。普通人交往,尚且不忘恩负义。何况(像你叔父这样的)大丈夫呢!”陈敏任命陈恢为荆州刺史,侵犯武昌,刘弘加任陶侃为前锋督护来抵挡。陶侃用运输的船只作为战舰,有人认为不可以。陶侃说:“使用官府的船只来攻打官府的敌人,有什么不可以!”陶侃与陈恢交战,多次打败他。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陈敏处理刑罚和政事都没有章法,不被英雄豪杰依附,他的子弟凶恶残暴,当地人把他们看作祸患,顾荣、周玘等对此感到忧虑。庐江内史华谭送信给顾荣等人说:“陈敏窃据吴郡、会稽,性命如同早晨的露珠(转眼即逝)。你们各位有的曾经被朝廷任命为郡守,有的曾经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却玷污自己转而投身于奸邪的伪朝,变节投降于叛逆的败类,不觉得是耻辱吗!吴武烈帝父子都是以英俊杰出的才能,继承帝王大业。现在以陈敏的凶暴狡诈,七个弟弟的刁顽庸劣,却想要追随桓王(孙策)的足迹,踩着吴大帝孙权非凡的轨道,认真思量一下各地群贤,都不会答应。现在皇帝已经回到洛阳,俊杰贤臣充满朝廷,将要出动大军肃清建业的叛贼。你们还有什么脸面重新见中州的人士呢!”顾荣等人一直有除掉陈敏的想法,收到华谭书信后,十分羞愧,秘密派使者报告征东大将军刘准,请他派兵到江边,作为内应,剪掉头发作为信物。刘准派扬州刺史刘机等从历阳出兵讨伐陈敏。顾荣等人就在建业处死陈敏,诛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