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贺铸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重山
[宋]贺铸
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①。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②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③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①玉芙蓉:喻美人。玉是美好,芙蓉是荷花。②楚梦:宋玉《高唐赋》里有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相会的事。后用来形容好梦不长。③画桥:此处借指女主人公居住的地方。凤城:指京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男主人公与情侣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
B.“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写他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在回廊之中徘徊,在梦中依旧无法找到佳人。
C.“当时偏恨五更钟”一句,正当梦中两人情意缠绵之时,东方发白,晓钟鸣奏,这正是良宵苦短,愁夜恨长!
D.词的上片写梦中相会,化景物为情思,景中含情,语弥淡而情弥深,尤显功力。
2.陈廷焯对《东山词》有“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之赞叹,请赏析本词下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体会其妙处。(注:《东山词》,贺铸的词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①
贺铸
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注】①贺铸在外做官,恰逢要送别好友范殿监赴黄岗做官,于是作此词以赠别。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句中,“怀归”二字暗示词人此时正羁宦他乡;“翻”字把宦愁离愁一并和盘托出。
B.“春风”句交代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放于“终日”句之后,突出此词以情统摄全篇的特点。
C.“便莫惜”句写离别的宴席,主客二人频频举杯,开怀畅饮,给全词增添了昂扬的氛围。
D.词的上片叙事,是实写;下片设想别后情景,是虚写,虚实结合,使内容丰富,富有余味。
4.这首词三次运用叠句,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收”“约”二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不言春将尽,反言“急雨”“斜风”,造语生动俏皮,饱含情感。
B.“春归不解招游子”,“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表达委婉、深挚。
C.“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出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一个“恨”字笼罩下片,为理解全词提供契机。
D.全词题材熟滥,却语意精辟,字句凝练,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质拙含蓄,给读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6.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天门谣
贺铸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②。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③。
【注】①七雄豪占: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等七个政权在金陵建都。②《阿滥》:笛曲,即《阿滥堆》,相传唐代骊山的一种飞禽叫阿滥堆,唐玄宗采其叫声翻成曲子吹奏,为颓靡亡国之音。③西州:西州城,在金陵西,更点:晚上报时的更鼓声。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临高处,看到天门险峻,阻断南北,想到曾有七雄据此地而建立政权。
B.下阕写夜晚之景,月色、水波、羌笛等共同营造了空寂、落寞、萧瑟的意境。
C.词作脉络明晰,上阕“闲人登览”,与下阕“历历数、西州更点”照应自然。
D.词作气韵沉雄,在写登临凭吊的见闻中给人以世事变幻、时空无限的沧桑感。
8.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犹如飞雁斜行,故称。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以女子的口气,采用叙事的手法,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暗用了李白《长干行》中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典故。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10.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伴云来(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烛映”两句细致地描写了烛影摇曳、蛩声颤抖的客舍环境,而“共苦”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了词人愁苦的心境。
B.“不眠”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能寐的闺妇挥杵捣衣,侧面烘托了词人对伊人的思念。
C.“惊动”两句用倒装的形式、比喻的修辞表述时光如奔马,以此表现时序变化之快,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震惊和对人生的感 慨。
D.“当年”四句叙写了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破灭的状态,“幽恨”句含蓄地将自己因今昔之落差而引发的遗恨情绪表露出来。
12.请简要赏析上片中“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三句中的“络” “逦迤”两个词语。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注】①作雷颠:指喝醉酒鼾声如雷或癫狂的状态。②秋风:指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刘彻率群臣祭祀后乘船泛舟,时值秋风萧瑟,其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表达人生易老的感叹。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缚虎手,悬河口”使用借喻手法,前句写勇士,比喻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后句写谋士,比喻为有政治才干的人,最终与“车如”句形成鲜明对比。
B.“白纶巾”三句正面表现了词人的抱负,“白纶巾,扑黄尘”描写了词人白衣进京的风尘仆仆,“不知”句化用李白诗句,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能否功成名就存在疑惑。
C.“衰兰送客”两句中,词人用兰花衰枯来衬托词人不被重用的内心愁绪。“天若”句设想奇伟,意境高远,有力地烘托出词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
D.这首词根据文意的需要,十分注重转韵,全词每两句转韵一次,加之词句长短参差,读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音乐性强,使人有一咏三叹之感。
14.词中上下阕多次出现“酒”,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你是怎样理解的。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小题。
生查子
贺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①焦,吟伴寒虫②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即蟋蟀。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首二句点出个风清月圆的良辰美景。但“信是”这种语气,含有客观上是如此,而吾心中却未必然的意味。
B.词中人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别,每见风月即生愁,“处处”二字,不仅指地,亦指时间。事事,凡关乎风月者,即是愁端。
C.“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写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情态,主人公已解相思,终于可以安然入眠。
D.陈廷焯曾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本诗“解带翻成结”一句即属此笔。
1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
B“写他……在梦中依旧无法找到佳人”错误。“碧纱窗影下,玉芙蓉”。这两句写他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在朦胧的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袅袅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了。这里“芙蓉”代指他心目中的美人,即那伫立在碧纱窗影下的美人。
2.下片主人公从梦中蓦然惊觉,实写眼前看到的金缕双枕和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梦回凄凉,与上片梦境中与佳人相会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差;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表现了主人公梦醒后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之情。后面两句,又化实为虚,想象远在京城的佳人在秋风中睹柳思人而日益憔悴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相思之苦更甚更浓,孤寂悲戚的无法排解。因此下片虚实结合,实中见虚,虚实自然转换,笔法巧妙。
3.C“给全词增添了昂扬的氛围”错误。词人在外做官,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盼望着能够早日归去,恰逢要送别好友范殿监赴黄岗做官,此时宦愁离愁一起集聚心中,这里频频举杯其实是借酒浇愁,感情沉郁,而不是昂扬。
4.①“动管色”句,意为凄婉的骊歌在席间奏起,似乎在提醒、催促着行人立即上路,三字短句回环反复,“动”和“催”两次出现,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心头茫然若失、恍惚惆怅的情感。②“临水驿”句,是对“何处”句的回答,“临水驿,空山驿”的一再咏叹,更是把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③“梦咫尺”句意为真挚的友情将超越时空,使我们在梦中近在咫尺的相会,愿我们经常地互通书信吧!全词在词人再三地嘱托声中结束,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5.D“将写景、叙事、议论有机结合”错误。没有议论,是抒情。
6.词中主人公经历了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的变化。
(1)上片开头三句,写暮春时节,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江面上红花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年年句”直接抒发了惜春之情。
(2)“春归”句,写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借着怨春,委婉地表达了思归之情,体现了无理有情之妙。
(3)下片,先写与妻子离别及书信传情,接着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用语质拙,却情思无限。
7.B“下阕写夜晚之景”错,这是想象之景,且“落寞、萧瑟”有误。
8.①想象,以“待”字领起后边内容,想象天门月夜景色,表现环境的清幽宁静。②情景交融,月上闻笛,波光潋滟,空阔宁静中还有世事变幻、时空无限的沧桑感。③用典,夜空传来唐玄宗所作《阿滥》曲,令人想到他因沉溺享乐而致祸的往事,有告诫当世之意。
9.C“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
10.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
11.A“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词句中用了比拟手法, 词人把“烛” “蛩”拟人化,说它们和自己一起在清秋风露中愁苦。
12.“络”是套住、缠绕的意思,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描写氤氲的暮霭萦绕着横向展开的山林的景色;“逦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化听觉为视觉(化时间的推移为空间的延续),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状态。
13.A“借喻”表达错误,应该是“借代”。
14.词的上阕以酒写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下片“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即人生短促的忧愁;“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是说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为下文说愁人情愿短命的反转造势。
15.C“欲遽”二字,写出一种无可奈何而成决断的情态,本想尽快睡觉,指望以此抛开痛苦烦恼,但心乱无绪,解带时反而结成了死结;以动作写心情,化平淡为神竒,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愁苦和烦躁,构思巧妙,语浅意深。
16.“焦”和“切”两个字。主人公本想点香吟诗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诗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极写心情之焦愁与凄苦。“焦”“切”语意双关,因景生情,意趣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