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刘沧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刘沧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7 10: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刘沧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晚归山居
(唐)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恬淡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异同比较,从写景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深愁喜友人至
刘沧①
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②犹对古城荒。
此身未遂归休③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注】①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②衡门:简陋的屋舍。③归休:归家,归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拖着羸弱之躯迎接远来的友人,表现出真挚的友情,也隐含着内心的感激。
B.颔联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在灯前月下促膝长谈的情景,两人叙旧吟诗,情深意长。
C.“霜”“落叶”“寒”等词表明季节特征,“衡门”一词透露出诗人生活的困窘。
D.尾联两句直抒胸臆,蕴含着无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异乡,有家难归。
4.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炀帝行宫
刘沧①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②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注】①刘沧:唐朝诗人,后人评价他“喜谈今古”、“深怨唐室”。②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
B.“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化为芳草,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可感。
C.颈联想象当年隋宫景象,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
D.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娓娓动听。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6.本诗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游蜀
刘沧
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
青萝拂水花流影,翠霭隔岩猿有声。
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
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虽然直接点出本诗的题材内容,然着一“游”字便淡化了离情别绪。
B.诗歌首联交代友人入蜀的时间和行踪路线,“蜀山云雪”给人美好想象。
C.诗歌的中间两联写景由远及近、声色兼备,生动描绘出蜀地独特的风物。
D.诗歌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语言华美而不繁缛。
8.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诗人为什么说友人“无劳倦”?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楼月夜闻笛
唐 刘沧①
南浦兼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②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注】①刘沧,屡应进士举不第,漫游吴越、荆楚、巴蜀等地。②二妃:指传说中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南浦月夜雨后兼葭之景,渲染了凄清幽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明月冷光之下江波翻白,笛声上穿夜空,低掠枫林,似瑟瑟秋音,引人思绪飘飞。
C.颈联写寥落夜空孤雁飞度,有自比自况意味,又借“潇湘二妃”的典故来表达心中愁绪。
D.尾联写彻夜听曲,发寒衣湿而不顾,露色冷光中,驾舟垂钓,可见诗人的旷达洒脱。
10.本诗是如何围绕“怨”字来展开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
刘沧
萧寺①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②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注】①萧寺,今陕西省凤县境内的消灾寺,原名萧台寺。②白蘋,即白萍,水中浮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怀”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B.诗人独坐楼台,夕阳西下,缕缕轻烟与时有时无的磬声在林间渐渐消散。
C.颔联极富画面感和感染力,动静结合,色彩凄寒,非常符合秋日的特征。
D.尾联情感含蓄,作者与友人一别经年,以知音典故表达二人深厚的情谊。
1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和颈联。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马太尉华山庄①
刘沧
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②心。
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豁林。
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
自是功成闲剑履③,西斋长卧对瑶琴。
[注]①马太尉:中唐名将马燧。少攻兵书战策,多谋略,一生屡立大功,死后追赠太尉。②物外:超脱于尘世之外。③剑履:重臣地位尊贵显达,皇帝特许上殿时可不解佩剑,不脱履,以表示殊荣。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点明华山庄的位置和景物特征,“物外心”是对太尉的高度赞扬。
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里风景的喜爱之情。
C.颈联侧重静景,春光融融,晚翠深深,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感受。
D.尾联刻画主人的儒将形象,他功成身退,长卧书斋,面对美景,以琴书自娱。
14.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洲①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获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
【注释】①长洲:苏州古称。②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片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
B.颔联写到千年过去,吴王已经不在,只有潮水伴着明月自来自往,历史变幻之感油然而生。
C.鸟儿的影子在江树中忽隐忽现,猿猴哀鸣声彻云霄,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D.诗人傍晚时分行经长洲,怀想昔日繁华停车凭吊,落日余晖中更见苍凉,也更显怀古之意。
16.分析该诗结尾与李白《越中览古》结尾在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
【答案】
D“以空间为顺序”错。根据原文“日暮独寻荒径归”“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可知,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这是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①相同: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陶诗从视觉角度描写村落、炊烟,从听觉角度描写“鸡鸣”“狗吠”。②不同:在意境上,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而陶诗描绘的是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3.A“诗人拖着瘦弱之躯”错误,诗句“不避驱羸”说的是朋友不顾坐骑瘦弱。
4.(1)前四句主要表达友人到来之喜,后四句写自己处境困窘之愁。一喜一愁表面上不相关联,这是断。(2)后四句其实是诗人向友人倾诉心中悲苦,紧承挚友相逢“话旧”“醉吟”之喜,此为连。(3)诗人写自己处境困窘,既表达对命运的悲叹,又满怀得遇至交的欣慰与感激,寓意深微。
5.C“想象当年隋宫景象”错。写诗人在隋宫所见之景,是实写,非想象。
6.①对比。“曾经翠辇”“美人”“宫”的繁华与今日“残柳”“夕阳”的衰败对比;②借古讽今。借隋炀帝荒淫误国的史实,规劝唐朝统治者;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芳草”“残柳”“夕阳”等荒凉之景饱含对隋炀帝荒淫残暴的控诉。④以景结情。尾联以景结情,诗人立足古渡头,在棹歌声中遥想隋炀帝当年事,委婉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重蹈覆辙的忧虑。
7.C“写景由远及近”错,诗歌颔联写景以近景为主,视听结合,颈联写景是远景,运用视觉感官为主;两联写景顺序应为由近及远。
8.①友人入蜀正值春季,蜀山高耸人云,峰顶白雪皑皑,沿途绮丽景色能够激发友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即使蜀道艰险也不觉辛苦。②友人入蜀并非单纯游山玩水,愉悦耳目,而是“心期万里”,希望借此次游历能够施展抱负,所以即使蜀道艰险也无劳倦之感。
9.D“驾舟垂钓,可见诗人的旷达洒脱”错误。尾联写笛声结束时正是夜深人寂,清江夜冷,毛发生寒,夜露浓重,衣着打湿。晨曦将现,水光之中已能看到垂钓的渔舟。可见,诗人闻笛发思,整夜未眠,侧面表怨。
10.①“怨”是诗眼,首联借寂寥笛声点出怨,点明全诗主旨。
②首联和颔联写听声看景,用清寂环境来烘托怨,用清冷秋景来衬托怨。
③颈联写“思飘”的人事之感,借夜雁孤飞之象,借“潇湘二妃”之典来抒写愁怨。
④尾联写听笛发思,整夜未眠,侧面表怨。
D“情感含蓄错误”,尾联中“相思”直接表达情感,属于直抒胸臆,并不含蓄。
12.①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②颔联借风寒草动、霜落叶黄,表达了独立萧索之秋的诗人的孤独与惆怅之情。③颈联借塞雁归来、砧声阵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3.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错误。颔联运用了对偶、夸张、拟人三种修辞手法。拂,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拂云,为拟人手法。
14.①“闲”。②全诗围绕“闲”字展开描写,“闲”也体现了诗歌的主旨。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全诗借描写马太尉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
15.A“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错误,“吴王此地有楼台”意思是“此地有吴王楼台高耸”,并非“唯有”。
16.同:①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回味。②与前文形成对比(衬托),突出情感表达。
异:《长洲怀古》结尾是乐景衬哀情。《越中览古》结尾是哀景写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