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张先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张先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7 10: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张先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门引·春思
张先①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②,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③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①张先(990--1078),字子野,北宋词人,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②中酒:醉酒。③画角:一种乐器,因声音哀厉高亢,多用于军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作者独处的家中。全词表面写伤春惜花的愁怀,实则是作者感于自己生活的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B.天气变化频繁,而作者对每次变化均有精细入微的感触: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可见作者感触敏锐,遣词精细确切,暗寓微妙人情。
C.下阕首句采用视听结合的写法,说凄厉的角声伴着轻冷的晚风并至,强行将作者弄醒,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作者不愿醒来时的痛苦挣扎,可见酒醉之深和忧苦之重。
D.末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既见深夜寂寥之景,又见隔墙欢欣之殊,更见作者有所思忆之人。然而写人却只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暗示所思之人隔阻重重,虚渺如影。
2.清代学者黄苏《蓼园词选》认为此词“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那么作者是怎样将其“落寞情怀”“幽隽无匹”地“写来”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惜双双,溪桥寄意
张先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第一句将纵目所及的高天阔地全部纳入词境,意境高远。
B.“残照”句写平原上芳草绿树被落日染上了一层哀伤的色调。
C.三四句写久别不得团聚,春光更已迟暮,高楼之上的伤心人悲苦伫立。
D.本词上片由景入情,以哀景衬哀情,情景交融。下片手法和上片一致。
4.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①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注]①五亭,在浙江的湖州,西江水是流不到这里来的。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景起笔,写到夜霜满地,明月悬天,月破云影,月影朦胧,栏杆影子纵横如画。渲染了凄冷的氛围,透着词人淡淡的伤感。
B.“人情纵似长情月”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的离合与月的圆缺进行对比。一年之中,月能有几次圆满,人又能有几次团圆呢?由此,词人悲从中来。
C.“欲寄西江题叶字”,写词人想将无限心事写到书信之中,但交给谁呢?交付西江,可惜流不到五亭之前。词人欲解心事而不可得,伤感更进一层。
D.词人见到东池中的荷叶才刚刚泛绿,就想到荷花生长的过程,最终总要“结藕开花”的,于是心中又有些许安慰,与思念之人的见面,总会到来的。
6.本词与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都描绘了“荷”这一意象,两词所写之荷有何不同?词人借荷分别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柳张先(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7.下列各项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两项:
A.前二句通过“隋堤”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图景,寄有依依别情。
B.第三句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概况性极强,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C.上片末句“何况”二字巧设疑问,突出“自关情”——即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质疑之中,一语双关,寓意深刻。同时带出下片所写离后相思之情景。
D.此词表现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没有刻意作苦语,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
E.词的语言含蓄隽永,格调沉郁悲怆,构思精巧新奇,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8.请赏析下阕中“重”、“亭亭”表达的具体的内心感受及其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①画桡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③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①溶漾:水波荡漾的样子。②画桡:船桨,此处指画船。③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 “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景,下阕转景写人,于自然美景中增添了人气与人情。
B.“霁山青处鸥飞”句色彩鲜明,青山与白鸥相互映衬,格外清丽。
C.“迟”“移”二字侧面写出词人深深地陶醉于美景之中,物我两忘。
D.“杏红深色轻衣”句不写歌女容貌而写衣着,体现词人的高雅脱俗。
10.请从人物形象与情感两方面赏析“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所蕴含的美感。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天先子
张先
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唐代流行。②流景:流逝的年华。③记省:清楚记得。
11.对全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声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
B.临境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
C.“并禽”显自己孤独,“月”、“花”烘托人生无奈。
D.“落红应满径”为实写,暗喻作者的情绪低落,沉郁伤感。
12.“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历来为诗家称道。请对“弄”字的妙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
C“下阕首句采用视听结合的写法”说法错误。原诗句“楼头画角风吹醒”的大意是“晚风吹送谯楼画角将我惊醒”,其中的“画角”是听觉,“风吹”是触觉。故所用技巧不是视听结合,而是调动各种感官,如触觉和听觉两种感官。
2.(1)本词主要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如下阕楼头画角、轻冷晚风、重门静闭等,作者怀旧的落寞伤感寄寓于环境描写与景物特征中,情感表现含蓄悠长。(其他间接抒情方面的分析亦可)
(2)本词善用留白艺术。如“又是去年病”,去年何病?诗人不曾言说;又如“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月映射过来的隔壁嬉玩的秋千影本应是欢乐的,作者却说“那堪”,不能承受;为什么呢?作者却不言明,留下想象的空间。
(3)本词语言凝练,表意含蓄。如上片起首两句,“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晚来方定”,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遣词精细确切,天气的微妙变化中深藏着人物孤独细敏心思。
3.D“下片手法和上片一致”分析错误,下片纯粹是在抒情,下片转出所怀之人近在溪桥,却可望而不可即,上片是借景抒情。所以“下片手法和上片一致”分析错误。
4.①意为能够看见你,却遗憾不能和你相遇。在溪桥水边,不知你在谁家居住?②表达了词人“咫尺天涯“的遗憾和悲痛,也表现出对于逝去情感始终不能忘怀的希冀和执着。
5.B“运用对比手法”理解错误。此处不是对比,应为比喻手法。“人情纵似长情月”人情纵然如月一样长久,以月喻人,人之聚散正如月之圆缺,即使人情像圆月,一年之中又能圆几次呢?
6.(1)不同:周词中的荷是五月盛夏的荷叶,荷叶繁盛,一阵风来,团团地舞动,动静结合;张词中的荷是暮春之荷,刚长出新绿,小如铜钱,用了比喻。
(2)情感:周词由眼前风荷联想到故乡的荷塘,寄托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张词由眼前的新荷联想到生长过程,总要结藕开花,藕谐音“偶”,相聚成双之意;莲谐音“怜”,怜爱喜欢之意;此处谐音双关(或象征),传达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7.CE
C项,“何况”构成递进或者层进关系,没有双关;E项,语言应为明快素朴,“格调沉郁悲怆”也有错,属过重之判,格调应为清新健康。
8.①“重”:用在“倚望”前,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此时是送者抬头望新月,表现了送行者依依惜别心系行人的内心情感,一个“重”字从动作频率方面增强了对送者内心情感的表现力;
②“亭亭”:因“重倚望”而生成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这里“亭亭”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极尽委婉含蓄、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之艺术效果。
9.C错在“侧面”,手法搞错了。“水天溶漾画桡迟”,写词人俯仰上下,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人影鉴中移”,写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实验,“迟”“移”二字正面写出词人深深地陶醉于美景之中,物我两忘。
10.(1)歌女用荷叶遮面以避暑天斜晖,富有姿态之美和画面之美。(2)荷叶虽小,词人却觉得好像自己也分得了一份绿阴凉意,写出了错觉之美。(3)词人借人物的性灵之美,抒发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11.D“‘落红应满径’为实写……”错误,“应”意思是“应该”,词中说“明日落红应满径”,意思是“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可见是词人的想象,应是虚写。
12.“弄”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将花与影写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月光下,晚风中,花动影舞,顾盼生辉。一个“弄”字,将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 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