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刘克庄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刘克庄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7 10: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刘克庄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①作
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②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长生不死该有多好。②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
B.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
C.“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
D.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
2.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克庄①
纸帐素屏遮。全似僧家。无端霜月闯窗纱。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诗酒新来俱倚阁②,孤负梅花。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②倚阁:搁置,暂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
B.“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
C.上阕结尾“几叠寒笳”从触觉和听觉写出了词人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D.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如“僧家”“衰似”“些”等,风格亲切自然。
4.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捆乱麻做火把。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词的序言来看,这首词是写作者前往广东之时,友人夜晚相送的故事。
B.“挑得”与“抛了”形成对比,表现出词人洒脱豪爽与嗜诗如命的性格。
C.“僵”字,既写马,又写人,生动写出二人冒着寒风、艰难前行的情景。
D.词的末两句写明周围人对作者行为的评价,他们认可了作者的疏狂行为。
6.请简要分析“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词中起到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雁
刘克庄①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②,遍海南头。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注】①刘克庄:南宋末爱国词人。②随阳: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避地:迁地以避灾祸。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头写大雁身份卑微,生长地方遥远,飞来飞去不只是为了谋求稻粮。
B.词中大雁因沙洲没有战争、风景宜人,不急归乡,在沙洲栖息生活。
C.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现在大雁为避“鸣镝”至回雁峰停留。
D.“草字”用了想象、双关的手法,既指大雁的队列,也指草草成书的音信。
8.这首词以“字字含愁”作结,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雁是一种候鸟,生长在北边之地,故又称塞鸿,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
B.词人托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表达了对他们处境的关心。
C.词的下片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如今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结合起来,具有情韵悠长、余味无限之妙。
10.这首诗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注】刘克庄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已濒临覆亡的边缘。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想象自己借高风快浪,骑着蟾蜍,在万里夜空中遨游的情景。
B.“素面”一句,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皎洁的特点。
C.“身游”和“俯看”两句,诗人想象已飞到月宫,站在月宫之中俯瞰人间胜景。
D.整首词构思新奇,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豪迈的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
12.“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戏呈林节推①乡兄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②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③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④宵不寐。
易挑锦妇⑤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⑥畔泪!
【注】①林节推:姓林的节度推官,词人的同乡。②长安:这里借指南宋的京城临安。③青钱:指铜钱,古铜钱成色不同,分青钱、黄钱两种。④呼庐:指赌博。⑤锦妇:《晋书·窦涛妻苏氏传》记载晋女子苏惠,在锦被上织了一首回文诗,寄给她变了心的丈夫,希望他回心转意。⑥水西桥:妓女住的地方。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客舍似家家似寄”,“家”“家”蝉联,上递下接,对举中突显林节推常年在外纵情游乐。
B.词中刻画的林节推是一个意气飞扬、无拘无束却又沉迷声色、狂饮浪博、胸无大志的放荡子。
C.词的下片另言他事,慷慨激昂,情真意切: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蕴含词人对友人的无限希冀。
D.词的情感格调高,对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极其鄙薄,表明男儿应胸怀家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14.此词是刘克庄为规劝林节推而写,“旨正而意语有致”(《艺概》),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要赏析这首词下片的“规箴”艺术。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鸡
刘克庄①
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
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
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
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
【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
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
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错误。本词“炊烟三两人家住”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阒寂凄凉;“依依墟里烟”勾勒出田园生活平静安详的意境。两者意境不同。
2.上片写登临。重阳节词人登上牛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他登高望远,“不用深怀古”表明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向来”二句写岁月的无情是普遍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作者自我安慰,进入一种旷达超脱的境界。
下片写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词人虽然超脱,但仍不免感叹自己的岁月迟暮和漂泊流离,客中的寂寞更增添了他心境的悲凉;“欲携”二句,写他试图振起豪兴,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只能归于破灭,准确地表达了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
C“上阕结尾‘几叠寒笳’从触觉和听觉写出了词人的独特感受”分析错误,其中“寒”是心理感受,而非触觉。
4.①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
②客居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④无人可倾诉的孤独感伤之情。
5.D“写明周围人对作者行为的评价,他们认可了作者的疏狂行为”错,词的末两句写作者对周围人看法的回应,表明他对疏狂人格的主动追求。
6.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送别,开启下文酒后行为的描述。②人物上:塑造人物形象,送别之际“说文章”,展示二人热爱诗文,不以离别为苦的豪迈性格。③情感上:“酒酣耳热”突出友情深厚,表现二人志同道合、酒逢知己的快乐。
7.C“现在大雁为避‘鸣镝’至回雁峰停留”错误,由“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可知,如今大雁依照季节而迁徙以避灾祸,遍布大海南头。
8.①因国遭战事而愁。国遭战事,诗人只能迁居他乡以避灾祸。②因避地他乡而愁。战争到来,诗人只能“随阳避地”,行踪已遍“海南头”,或者流落到西川,各处“淹留”。③因亲友相隔而愁。诗人与亲友相隔,流落他乡。④因音信不通而愁。“未得云中消息”表明没有收到家乡的消息。⑤因思念家乡而愁。登上了望乡台望了又望。江阔天高,(雁群)飞翔着如几行草字,字字含着愁怨。
9.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错误。最后两句点出故都宫殿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此处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抒胸臆。
10.①对北方同胞的思念之情。“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托鸿雁问候北方遗民,是对他们处境的关心,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
②表达对中原破败的悲悼,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关怀。“淮河北去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真实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
③抒发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最后两句借鸿雁的眼光展示北宋宫殿凄凉的景色,抒发出黍离之悲,也暗含对南宋当局的职责。
C“俯瞰人间胜景”错误,“俯看积气蒙蒙”的意思是俯瞰脚下,只见一片蒙蒙积气,浑然一体,所以并没有看到人间美好的景象。
12.“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的意思是在酒醉时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就会给人间送去阵阵凉风。词人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自己虽身到月宫,还不忘人间疾苦,心怀百姓。
13.B“意气飞扬”错误,“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言其久客轻家,客居的日子多于家居的日子。年年驰马于繁华的都市街头,视客舍如家门而家门反像寄居之所,可见其性情之落拓。“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则具言其纵情游乐。这是对林的放荡行为的惋惜。不能说他是“意气飞扬”。
14.(1)头两句是从个人的私生活方面来劝诫,对举成文,委婉地指责友人迷恋风尘女子,不顾及家中妻室。(2)后两句是从国事方面来劝勉。热烈而郑重地规劝友人远离酒色,重振面貌,以复国兴邦之大业为重,为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失地尽一己之力。
15.B“颔联……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理解错误,“烟岫犹衔月”“山城渐杀更”在此处都指时间,不是声效。
16.①对晓鸡不因为风雪之严寒而放弃打鸣的坚忍精神的赞美;②虽诽谤闲居而仍怀报国之志;③对如今自己不再发奋、看轻功名而自我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