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礼记》二则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yáo) B.《兑命》曰(yuè)
C.选贤与能(yǔ) D.讲信修睦(m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主旨)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讲信修睦(培养)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谋闭而不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外户而不闭
C.其此之谓乎 是谓大同
D.虽有至道 虽有嘉肴
4.下列选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学学半
C.然后能自反也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
C.然后/能自强也。 D.不知/其善也。
6.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教学相长也 D.货恶其弃于地也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弗学,不知其善也 D.是故谋闭而不兴
9.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篇短文都选自《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虽有嘉肴》根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类推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展开“教学相长”的论证。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跟《大道之行也》描绘的大同社会毫无相似之处。
10.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你被评为学校的“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见到梁教授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久违 久仰)大名!”呈递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 光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给你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你会说:“您的大作我一定认真③ (阅读 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好客。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对比阅读《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
B.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C.女有归 一屠晚归
D.是谓大同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一文中引用《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鞭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帮。⑦折冲:泛指在战场以外的其他场合制敌取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食三世矣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潦之经吾宫也利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在[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乙]文中的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素养培育
1.综合性学习。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学习了《〈礼记〉二则》后,八年级(2)班开展了关于“学《礼记》,知礼仪”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王明搜集到下面材料,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
材料 《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特点:① ; ② 。
(2)班级打算举行“‘礼’在心中”的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2.《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你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就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如管鲍之交、莫逆之交。请分别写出有关交友的名言两句、典故(只写题目)两个。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前面句子的形式,再续写一个句子。
友情似甘泉,滋润你干涸的心田;友情似明灯,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 。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 C [解析]“选贤与能”的“与”是通假字,同“举”,所以应读“jǔ”。
2. A [解析]“旨”在本句中的意思为“味美”。
3. C [解析]A项中,“是”都是“这”的意思;B项中,“故”都是“所以”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谓”解释为“说”,后一个“谓”解释为“叫作”;D项中,“虽”都是“虽然”的意思。
4. C [解析]A项中,“与”同“举”;B项中,第一个“学”同“敩”;D项中,“矜”同“鳏”。
5. 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6. C [解析]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7. D [解析]A项中“旨”的古义是“味美”;今义是“主旨,要旨”。B项中“贼”的古义是“害人的事”;今义是“偷东西的人”。C项中“长”的古义是“推动,促进”;今义是“增长”。D项中“恶”的古今意义相同,都是“讨厌、憎恨”的意思。
8. C [解析]A项中,“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老”“壮”“幼”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中,“谋”是动词用作名词。
9. D [解析]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根据本文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故D项中“毫无相似之处”的说法错误。
10.(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常识我宣传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给客人夹菜的这种待客礼节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夹的菜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而客人又不好拒绝,双方都会觉得尴尬。
阅读理解
一、1.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A.善:好处/擅长。B.反:反思/同“返”,返回。C.归:女子出嫁/回来。D.是:这/这。故选D。
2.(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 A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则短文的理解和分析。A项,《虽有嘉肴》一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虽有嘉肴》一文中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因此A项说法错误。
二、1.(1)女子出嫁。 (2)兴起。 (3)谋生。 (4)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1)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统治者)在朝廷上修行自己的品德,就能在千里之外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3.司城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要先读懂两篇文章,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结合[乙]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鞭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鞅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边邻居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光线,但为了不影响南边邻居家的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边邻居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经自己家。这都说明了子罕会站在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从而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
4.[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国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译文]
士尹池作为楚国(的使者)出使到宋国去,(宋国的)司城子罕留住他并宴请他。(子罕)南边邻居家的墙向前突出遮蔽了(子罕家的光线)却不拆了它取直,(子罕)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家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他原因,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是工匠,是做鞋帮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帮,已经谋生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帮的人,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们一家没饭吃。’因为这个所以我没有让他搬家。西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有利于排水,因为这个所以(我)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国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谏楚王说:“宋国是不可以攻打的,它的君主贤明,相国仁慈。贤明的君主能得民心,仁慈的相国能够任用人才。楚国攻打宋国大概不会成功,而且还要被天下耻笑。”楚国放弃了攻打宋国而去攻打郑国。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统治者)在朝廷上修行自己的品德,就能在千里之外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素养培育
1.(1)①尊敬老人 ②礼尚往来 (2)示例:举行以“‘礼’在心中”为主题的图片展览,宣传“礼”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
2.(1)(示例)名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典故:金兰之交、刎颈之交。
(2)示例一:友情似清风 拂去你心头的愁云 示例二:友情似阳光 驱走你心中的阴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