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马说
积累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死于槽枥(lì)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xiàn)。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 D.执策而临之(面对)
3.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虽有千里之能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按要求默写句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描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描写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有“马”字的古诗,或者两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2)这次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办一期以“马”为主题的墙报。请你为自己小组的墙报设计如下内容。
墙报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墙报的3个板块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指出伯乐在二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就算没有伯乐,也会在任何地方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 联系实际,说说理由。
(4)下图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骏马图》。请仔细观察,简要写出马的姿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一、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作者在文中分别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中的例子证明观点。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①器:名词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有千里马。 B.故/虽有名马。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不/可屈致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马之千里者 将军宜枉驾顾之
C.才美不外见 徐庶见先主
D.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虽然题目为《马说》却意不在说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素养培育
1.八年级(2)班开展关于“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马”字在不同时期的字体,按照汉字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与出你的休九名不。
材料一 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刘备凭借的卢马脱险,留下义马救主的故事。后来一般用的卢马形容快马。
材料二 关羽从曹操那里得到赤兔马。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地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追随旧主人关羽而去了。
2.综合性学习。
(1)马是画家的爱物,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画,从画面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等方面,为它写一段解说词。(50字左右)
(2)观察下面的漫画《千里马的遭遇》,写出漫画的寓意及对策。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 C [解析]加点的“食”为通假字,同“饲”,所以应读“sì”。
2. C [解析]C项中“且”的意思是“犹,尚且”。
3. A [解析]A项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4. B [解析]A项中“见”同“现”,C项中“食”同“饲”,D项中“祗”同“祇(只)”。
5. C [解析]A项中前一个“能”的意思是“才能”,后一个“能”的意思是“能够”;B项中前一个“策”的意思是“用马鞭驱赶”,后一个“策”的意思是“马鞭”;C项中两个“故”都是“所以”的意思;D项中前一个“食”的意思是“同‘饲’,喂”,后一个“食”的意思是“吃”。
6. D [解析]A项中“或”的古义是“有时”,今义是“或者”。B项中“是”的古义是“这”,今义表示判断。C项中“安”的古义是“怎能”,今义是“安全”。D项中“辱”的古今意义相同,都为“辱没”。
7. C [解析]A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安求/其能千里也 ”。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示例:(1)同学们,大家好!马是人类的朋友,现在,它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为了增进对马的了解,我们开展了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各位同学一马当先,为小组竞赛立下汗马功劳。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吧!(2)马的趣谈 有趣的马、马与文学、名马故事。(3)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比如公司里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4)骏马精神抖擞,四蹄张弛有力,马尾随风飘舞,鬃毛劲力、狂放,如一阵风般向前驰骋。
阅读理解
一、1.(1)(千里马)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中,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想要(让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反映了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统治者不能识别、重用人才,从而使人才被摧残、埋没的社会现实。
3.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而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表示同情、惋惜。作者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对其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4.示例: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等待多久。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破解DNA的奥秘,现代生物科学也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了。
二、1. B [解析]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为“然后/有千里马”;C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为“将军/岂愿/见之乎 ”;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为“不可/屈致也”。
2. 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而:表转折,却/表转折,却。B.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他,指诸葛亮。C.见:动词,同“现”,显现,表现/动词,拜见,叩见。D.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故选A。
3.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项中“[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表述错误,[乙]文主要运用的是记叙和描写。故选C。
4.(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2)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
[参考译文]
[乙]当时先主(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 ”刘备说:“你和他一道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去拜访他,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
素养培育
1.(1)D (2)两则材料中的马都是千里马,都为成就主人的伟大功绩而立下过汗马功劳。
2.(1)示例:画家所画的八匹骏马形态各异,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给人以力量,鼓舞人们积极向上。(2)寓意:让千里马听话、拉磨、耕田等,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有种种偏见的无知的人。对策: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为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解析](2)题,分析寓意,首先要观察漫画,漫画中的几个人所说的话是分析的重点。他们让千里马听话、拉磨、耕田等,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千里马,没有让千里马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重用的现象来讽刺社会上人才浪费的现象,也是对统治者不会识别人才现象的一种批判。提出对策,可根据对寓意的分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根据漫画的寓意可知,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会识别人才,消除对人才的偏见;二是要人尽其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