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能够明确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和目标。(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说出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海绵城市?2.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4.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5.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含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目的:有效预防城市内涝的发生,缓解旱季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3.建设的原因:(1)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2)城市的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3)城市内涝问题。
4.案例: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更加强烈。除以上原因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加之许多城市排水系统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特别提醒] 所有城市都需要按海绵城市理念来建设和改造,但并非所有城市都需要建设成海绵城市。首先应该明确如何识别一个城市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有所侧重、因地制宜地去建设该城市。
[微思考]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城市内“看海”的景象常出现,从气候因素分析这些城市多发生城市内涝的原因。
提示: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多快行冷锋带来的暴雨,且夏秋季节易受到台风影响。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
2.关键:该系统的关键是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
3.目的:该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4.具体措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可以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
[特别提醒]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海绵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不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预。
( )
2.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利用雨水。 ( )
3.下凹式绿地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储蓄雨水。 ( )
4.屋顶绿化的作用只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 )
提示:1.× 建设海绵城市可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2.×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3.× 下凹式绿地可通过植物及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净化,涵养地下水。
4.× 绿色屋顶可使屋面雨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海绵城市的作用
2020年1月13日,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9~2025年)》,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根据规划,贵阳将建立山地城市新型雨水收集、排放系统,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区域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降雨量达到70%,实现将雨水资源向其他形态水资源的转化与调蓄,以最大、最优利用雨水资源为主,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降低城市防洪排涝隐患。至2025年,贵阳市海绵城市建成总面积为150.67平方千米,2021~2025年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69.71平方千米,新增投资约104.57亿元。
问题1 (综合思维)贵阳市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提示:贵阳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特”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何种优先原则?
提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
1.海绵城市的主要影响
(1)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
海绵城市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等环节。增加地表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等。
(2)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或水体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调节局地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3)海绵城市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下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2.海绵城市常见的雨水处理方法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2)透水铺装
除了设于绿地的雨水管理措施,在硬质地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净化的雨水可以就地消化于水景观中,打造互动的亲水景观。用嵌草砖、鹅卵石、碎石铺装等属于渗透铺装。
(3)人工湿地
与渗透池规模相近但功能不同的人工湿地是对雨水调蓄与净化的措施。其可以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地方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净化,与其他处理手法一起形成多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打造怡人的湿地景观。
(4)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层面水得到滞留、利用,减缓排水压力、美化环境。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1)D (2)B (3)C [第(1)题,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第(3)题,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城市生态系统被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城市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城市内涝问题,这些都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3.海绵城市的建设重点是建立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系统,快速渗水和有效集水是这一系统的关键。
题组1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据此完成1~3题。
图a 图b
图c 图d
1.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生态系统破坏 ②所有城市严重缺水 ③城市水体污染 ④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A 2.C 3.C [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由图可知只有图a中的城市绿化带具有蓄水、净水装置,则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图a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故正确答案为A。第2题,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强蓄水能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缓解城市内涝。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易错选B项答案。第3题,建设海绵城市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城市的不合理建设和管理,引起生态系统破坏,部分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二是城市的河道自净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水体污染严重;三是城市内涝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题组2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5.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其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4.B 5.A [第4题,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但对地下水吸收较少;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河流、湖泊可以调蓄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但不可以调蓄降水量;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减少下渗水量。第5题,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可以提高雨水的滞留能力。]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94活动(上)
提示:按照要求做好实验即可,然后总结归纳,依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不同地面在建设海绵城市中所应承担的功能不同:草坪起到过滤、净化、增加下渗等功能,水泥地面主要是道路以及厂房、居住建筑等使用,沙子、碎石能增加地表水下渗,林地具有涵养水源、渗水、净水等功能。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可以从增加下渗、增强对降水的积存、净水、吸水等角度展开。
教材P94活动(下)
提示:不赞同这个观点。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预防城市内涝,更重要的是防治生态破坏、保障水资源供应、减轻水体污染、保证饮水安全等。
教材P97活动
提示:把握比赛目的,依据比赛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举行班级大赛。
教材P98活动
提示:1.认真搜集并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辩论赛。
2.东部季风区降水多,降水变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且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河道多被占据,水体污染的程度高。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不易恢复等问题。故西北地区以保水为主,东部季风区以治水为主。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陆地淡水
②降水
③水热平衡
④拉尼娜现象
⑤风海流
⑥寒流
⑦副极地海区
⑧北印度洋
[学思心得]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步骤: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判断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①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1.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据此完成(1)~(2)题。
(1)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2)“一日一峰”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1)B (2)A [第(1)题,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故判断可能是受气温影响而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若为冰川融水补给,则7、8月补给量最大,洪水应发生于7、8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2)题,由上题可推断,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受气温影响,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大,则应与该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相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河流特征
1.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
描述角度 语言表达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出现时间早(晚),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有(无)凌汛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能 流速快(慢),水能丰富(贫乏)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等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汛期) 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的大或小(汛期长或短)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决定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3.河流特征的应用
(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图a 图b 图c
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①河流含沙量大,说明该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②若河流有结冰期,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河流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2.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1)B (2)B (3)D [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A、C两项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其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少河水的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B项正确,D项错误。第(2)题,考查河流特征、水循环。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这次降水下渗应该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出现洪峰,③正确;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峰,②正确,故选择B项。比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不长,①错误;植被截流量每次降水差别不大,④错误。第(3)题,考查河水含沙量的来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水土流失的多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沟谷面积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两项;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有形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地下水已经饱和,已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雨量不大,但洪峰较大,说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洪水含沙量极高,即使有植被覆盖的坡面含沙量也较大,故D项正确。]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绘制示意图,说出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识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能够分析特定区域河流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2.陆地各水体之间是如何联系的?3.什么是河流的补给?河流的补给主要有哪些类型?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何补给特征?5.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有何补给特征?6.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补给有何特点?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分类
陆地水
3.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冰川只存在于两极地区,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 )
2.目前,地下水可全部被人类利用。 ( )
3.在陆地淡水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河流水。 ( )
提示:1.× 冰川占陆地淡水总量的68.72%,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因此不只存在于两极地区。
2.× 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3.× 在陆地淡水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冰川、河流水所占比重很小。
[图表点拨] 教材第73页图4 1 2,该图展示出了陆地水体的类型及所占比例。由图可知,陆地水体只占地球总水量的3.462%,由陆地咸水(地下咸水和湖泊咸水)和陆地淡水组成。陆地淡水绝大多数又以冰川
(68.72%)的形式存在,其次是地下淡水(30.07%),其他淡水包括永冻土底冰(71.0%)、湖泊淡水(21.6%)、土壤水(3.9%)、沼泽水(2.7%)、河水(0.5%)、生物水(0.3%),只占陆地淡水总量的1.21%。即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所占比重很小。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补给而相互联系。
2.河流的补给
主要类型 补给规律
雨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汛期与雨季一致
冰雪融水补给 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
地下水补给 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可相互补给
湖泊水补给 汛期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枯水期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图表点拨] 1.教材第75页图4 1 4,该图展示了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由图可知陆地水体之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使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互相联系在了一起。
2.教材第75页图4 1 5,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左图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右图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
3.教材第76页图4 1 6,该图展示了河流水与湖泊水的互补关系。由图可知,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特别提醒]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以某种补给方式为主,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长江源头是冰川融水补给,但其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微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不对。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井水与河水“互犯”。
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千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环抱中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映沙山。
问题1 月牙泉属于陆地水体中的哪一类水体?
提示:湖泊水。
问题2 月牙泉中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提示:地下水。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由水位而定。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的作用,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如下图所示:
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3)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的判断方法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可将水体之间的补给原因分为两种:
一是依据水体的地势高低来判断。在山地高原区,山地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山顶湖泊水地势一般都比河谷中的河流水地势高,都可成为河流主要补给来源。
二是依据水位相对高低来判断。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河水、湖水、地下水的水位比较接近,其补给关系多与降水变化或河湖汛期紧密相关。雨季(汛期)时,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旱季时,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湖泊水或地下水则补给河流水。
1.自然界中水体转换形式多样。下图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a
图b
(1)图b中能较好反映图a所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游河段可能发生图a所示关系的河流是( )
A.伏尔加河 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 D.黄河
(1)A (2)D [第(1)题,由图a可知,河流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图b中,只有①符合。第(2)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将进酒(节选)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问题1 (综合思维)“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补给水源是什么?
提示:大气降水是黄河的主要补给方式。
问题2 (综合思维)黄河下游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提示: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水。因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问题3 (综合思维)塔里木河和黄河相比,其补给水源有何不同?
提示: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河流以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形式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较小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补给类型差异明显,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方式为主。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冬季为河流汛期。
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高峰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下图示意某河流所在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该河流若在我国,则其最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3)如果该河流与流经湖泊具有相互补给关系,那么河流水补给湖泊水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2月 B.9~10月
C.5~6月 D.11~12月
(1)A (2)D (3)C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大致呈正相关,因此该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第(2)题,读图可知,该河流所在区域5、6月份降水量最大,河流径流量也最大;7、8月份降水量较小,径流量也较小,这主要是由伏旱造成的。故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题,当河流为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读图可知,5~6月份该河径流量最大,为丰水期,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综合思维——济南泉水的补给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泉城”济南,其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的山区。原因是济南市区南部的山区石灰岩出露,裂隙岩溶发育,吸收了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成泉。其形成示意如下图:
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C [从图中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水源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
本题以济南泉水的补给为切入点,考查了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思维。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陆地水包括陆地咸水和陆地淡水,陆地淡水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冰川。2.目前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3.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4.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影响,汛期与雨季一致。5.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6.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比较稳定;地下水与河流水,因水位变化还可能相互补给。7.河流与湖泊也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题组1 陆地水体的组成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水、湖泊淡水和深层地下水
C.冰雪融水、湖泊淡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B.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污染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资源的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1.A 2.C [第1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A正确。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它们都不易被利用,B、C、D错误。第2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C错误。]
题组2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
A.水流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4.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③潭潭底
C.②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①潭用于淘米洗菜
3.C 4.B [第3题,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第4题,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③潭潭底,该潭的位置最高;补给水源来自地下泉水;②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①潭用于洗衣。]
图甲示意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某河段,图乙示意图甲中河流上E、F两水文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变化。读图,完成5~6题。
甲
乙
5.图甲中EF河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6.E水文站观测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下水补给、梅雨
B.梅雨、台风
C.季节性冰雪融水、季风降水
D.季节性冰雪融水、台风
5.C 6.B [第5题,由图乙可知,F水文站的流量曲线较平缓,很可能是因为经过了湖泊的调蓄作用,应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由E流向F,流向为自西向东。第6题,该河流的流量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梅雨和台风影响降水量大,水量也变大。]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77-78活动
提示:1.(1)相同点:二者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不同点: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更大;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相对较小,且冬季出现断流。主要原因:A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判断理由是河流的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A河流域雨季在夏季,A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B河流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判断理由是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2)A河流降水量大时径流量也大,说明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河流年降水量很少,且出现气温高时(夏季)流量大,说明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以家乡的某河流为案例,走访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出径流量的年变化坐标图,结合所学知识来判断主要补给类型。若要径流量趋于平稳,可考虑植被、水库的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模拟演示,观察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说明洋流的成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通过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认知)3.运用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洋流?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2.按照形成原因和水温状况洋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3.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世界洋流有何分布规律?4.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有何分布规律?5.太平洋上主要有哪些洋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6.大西洋上主要有哪些洋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7.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有何特点?8.洋流对气候、渔场、航运和海洋环境分别有何影响?
一、洋流的成因及其类型
1.概念
指海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
3.类型
(1)按成因分
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沿着一定方向形成大规模流动的洋流。
②密度流:相邻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存在差异,引起海水的流动而形成的洋流。③补偿流:由风力或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而形成的洋流。
(2)根据水温状况分
①暖流:水温较流经海区高的洋流。
②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低的洋流。
[图表点拨] 教材第80页图4 2 2,该图展示出了全球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由图可知,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除此外,陆地形状及地转偏向力也对洋流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 )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 )
3.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分布不均是形成世界洋流最主要的动力。
( )
提示:1.× 暖流的温度不一定比寒流高。洋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2.× 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仍然是寒流。
3.× 大气运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分布规律
海区 分布纬度 流动方向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逆时针
南纬40°附近海域 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自西向东
2.主要洋流的形成过程
名称 形成过程 图示
南、北赤道暖流 赤道南、北两侧海域的海水,分别在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向西流动
赤道逆流 南、北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大陆轮廓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
西风漂流 大部分海水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沿海岸向中纬度海域流动,到达中纬度海域后受西风作用向东流动
大洋东部洋流 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向南运动,补偿赤道海域,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往高纬度海区
3.主要洋流分布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太平洋 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Ⅰ千岛寒流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
[特别提醒] 在北印度洋海区形成了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与赤道逆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与南赤道暖流形成顺时针环流。
[微思考] 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样。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三、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渔场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航运的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航速较快,反之则较慢。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名师点拨] 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①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②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多为夏季;③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多为冬季。
[微思考] 为什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引发核泄漏会引起美国人的恐慌?
提示:污染物可能会随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到美国西部海岸。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
2020年9月3日上午,我海军第36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不间断地派出了36批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已为6800多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下图为我国海军某批护航编队出发航线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图中A海区是什么性质的洋流,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暖流。主要是在大陆轮廓的阻挡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问题2 (区域认知)C海域的洋流的名称和流向分别是什么?
提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某次海军护航舰队于12月底航行至B海域,此时该海域盛行风向是什么?受其影响,该海域的大洋环流流向如何?
提示:东北季风。该海域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2.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洋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60°的海域
流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
模式 北半球
南半球 —
大洋西部(大陆东岸) 暖流 寒流 — 寒流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 寒流 暖流
1.利用等温线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寒暖流的判读方法如下图所示:
甲 乙 丙 丁
北半球暖流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第一步:定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增大的为北半球(如甲、乙);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增大的为南半球(如丙、丁)。
第二步:判寒暖性质,主要看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如果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则洋流为暖流(如甲和丙);如果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则洋流为寒流(如乙和丁)。
第三步:定洋流流向,看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等温线凸出方向为洋流的流向,即“凸向为流向”。
2.根据流向判断寒、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流为寒流,下降流为暖流。“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1.下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该大洋为( )
A.北印度洋 B.南印度洋
C.南大西洋 D.南太平洋
(2)在该环流中,②④分别表示( )
A.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B.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C.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
D.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1)B (2)A [第(1)题,根据图中盛行风风向可知,①为盛行西风,③为东南信风,故该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因此该大洋只可能为南印度洋。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印度洋,则②④分别表示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洋流的影响
问题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 ℃以下,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问题2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 ”标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图略(标在圣约翰斯附近)。纽芬兰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上条件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问题3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提示:A路线是逆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而行,且逆风而行,帆船航速慢;B路线是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而行,且顺东北信风,帆船航速快。
问题4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1978年3月,一艘名为“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漏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洋流可使泄漏的石油污染范围扩大,随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影响沿岸的丹麦、挪威、俄罗斯等国家;同时也会使污染稀释速度加快,加快净化速度。
1.对气候的影响
2.对渔场的影响
3.对航运的影响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渔场形成和分布规律的思路
(1)结合成因分析
渔场成因分析思维过程是:特殊的海域位置→深层无机盐上泛→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饲料(浮游生物)丰富→鱼类汇集。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例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沿岸的海域,如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雾的形成需要无风或微风、大气状态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图为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M区常形成雾,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 B.信风带来水汽
C.受洋流影响 D.空气对流旺盛
(2)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使该沿海地区( )
A.渔业资源增多 B.大气降水增加
C.洋流性质改变 D.海水温度升高
(1)C (2)A [第(1)题,由图示分析,该地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信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第(2)题,若东南信风增强,上涌水流也会增强,冷水上泛导致底层更多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也更加丰富,渔业资源增多。]
人地协调观——大太平洋垃圾带
除了人们所知的七个大陆,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人们把它称为“第八大陆”。这个巨大的垃圾岛,面积是英国的六倍。据英国媒体报道,这个巨大的垃圾岛也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带”,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
下图为大太平洋垃圾带位置示意图,此处被称为“地球上的第八大陆”。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垃圾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
①洋流 ②高压 ③低压 ④信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该垃圾带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①恶化海洋水质 ②增加陆地面积 ③威胁航运安全 ④减少鱼类饵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A (2)A [第(1)题,该垃圾带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这些垃圾是洋流携带过来,集聚在这里的,所以影响该垃圾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洋流、高压。第(2)题,该垃圾带污染海洋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有恶化海洋水质;不能增加陆地面积;垃圾带分布在航线上,威胁航运安全;可能污染饵料,不能减少鱼类饵料数量。]
本题组以“大太平洋垃圾带”为切入点,考查了洋流的分布及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对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要求。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按成因洋流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水温状况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2.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在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3.洋流的影响主要有:对沿岸气候,暖流能够增温增湿,寒流则降温减湿;在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显著的海域,形成著名渔场;海轮顺洋流航行,航速较快,反之则较慢;洋流可以加快原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题组1 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洋流环流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风海流 B.②处洋流为寒流
C.③处洋流为暖流 D.④处洋流为寒流
2.洋流④⑤⑥⑦中成因与西风有关的是( )
A.④ B.⑤
C.⑥ D.⑦
1.B 2.D [第1题,①为水平补偿流;②为千岛寒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北赤道暖流。第2题,④是在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⑤是东南信风离岸而去形成离岸风,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⑥是水平补偿流;⑦是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
题组2 洋流的分布规律
右图是一个模拟理想状态下洋流系统的实验装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体,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台风扇,并同时开启风扇F2和F3。读图,完成3~4题。
3.实验模拟出的洋流系统可能是( )
A.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 B.北半球中高纬洋流系统
C.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 D.南半球中高纬洋流系统
4.下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符合该实验模拟洋流系统影响的是( )
A B
C D
3.A 4.A [第3题,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2和F3,则表示南侧受信风影响,北侧受西风影响,洋流系统呈现顺时针方向,而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就是受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并呈现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呈现逆时针方向,与图示不符,中高纬洋流的成因与图示成因不符合。据此模拟的洋流可能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洋流系统为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大陆的东岸为自南向北流的暖流,大陆的西岸为自北向南流的寒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北半球的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减小,且中低纬度的气温数值相对较高。]
题组3 洋流的影响
图中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6.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5.D 6.A [第5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洋流为南印度洋中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第6题,7月份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在航行中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航行。此季节印度洋吹西南风,东亚附近吹东南风,航行过程中总体上顺风顺水。]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81活动
提示:略。
教材P82活动
提示:1.中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的洋流一般为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的洋流一般为寒流。
2.南纬40°附近海区的洋流为环球性西风漂流,而北半球同纬度海区则被大陆分隔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等。
教材P83活动
提示:1.结合课本82页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洋流对航运的影响即可找到答案。
2.有很多方案,这里仅举一例。到达长城站后,可以继续沿着西风漂流到达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然后顺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回到上海。第三节 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3.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4.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什么?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有什么影响?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6.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一、海-气相互作用
1.概念: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称作海-气相互作用。
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
(1)提供热能
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
(2)提供水汽: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相关。
(3)调节气温:一方面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滞后于陆地上空,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晚1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温度的变化比较和缓,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都相对较小。
(4)缓解温室效应: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
①海洋通过生物固碳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②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再生氧气。
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1)推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
(2)参与水循环: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
(3)提供营养元素: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4.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促进水平衡
①水循环:主要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②水平衡: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不变。
(2)促进热量平衡: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3)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了高低纬之间的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带到高纬地区,将水分从海洋带到陆地,是维持地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图表点拨] 1.教材第86页图4 3 3,该图展示了海-气相互作用的模式,由图可知,海洋和大气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2.教材第87页图4 3 5,该图展示了全球水平衡示意。由图可知,陆地年降水量与海洋年降水量之和与陆地年蒸发量与海洋年蒸发量之和相等;海洋年降水量与陆地年径流入海量之和等于海洋年蒸发量,即全球水总量基本不变。
3.教材第88页图4 3 6,该图展示了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由图可知,高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支出远大于收入;低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入远大于支出;中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支相差不大。全球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特别提醒] 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原因:①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②热带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③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多。
[微思考] 20°N~40°N,40°N~6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提示:20°N~4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洋流因素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太平洋东岸海区受寒流及三圈环流影响,西岸海区受暖流及季风环流影响。40°N~60°N亦同理。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
(2)周期: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1~2年,发生年份称为厄尔尼诺年。
(3)影响
地区 影响
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 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
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 降水减少,出现干旱概率增大
世界许多地区 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4)成因:太平洋上的东南信风异常减弱。
2.拉尼娜现象
(1)定义
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
(2)影响
地区 影响
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 降水减少,发生干旱的概率增大
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 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
全球 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影响
(3)成因:太平洋上的东南信风异常增强。
[名师点拨]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热力环流。当“沃克环流”减弱或消失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环流增强,会产生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较轻。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可能发生干旱灾害。 ( )
2.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 )
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能遭遇洪水灾害。 ( )
4.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雨量剧增。 ( )
提示:1.×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因此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2.× 在厄尔尼诺年,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因此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可能出现干旱灾害。
3.×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遭遇干旱灾害。
4.√ 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在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印度尼西亚降水剧增。
海-气相互作用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全年平均温度约28℃,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享有“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美誉。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批的中国游客到此游玩,享受巴厘岛的碧水海滩。
材料二 下图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
提示:首先,热带范围约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再次,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最后,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也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
问题2 (综合思维)20°N~40°N、40°N~60°N,大洋东、西岸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提示:20°N~40°N、40°N~60°N,大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的影响。
1.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如下图所示:
1.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______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异常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1)B (2)B [第(1)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第(2)题,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暖流的影响所致。]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问题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作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大洋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问题2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一般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首先发现,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响 东南信风 弱 强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增强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减弱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增强
太平洋水温 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
天气气候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日本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澳大利亚东北部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C (2)D [第(1)题,首先明确沃克环流是一个呈顺时针的热力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西岸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第(2)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可能增加,而东岸如秘鲁和北美洲南部会变得更加干旱。]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2.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3.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不变。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4.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加,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5.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多。6.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异常造成的,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题组1 海-气相互作用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 )
A.太阳辐射 B.海洋的长波辐射
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太阳的短波辐射
1.C 2.D [第1题,海-气间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就是海水的蒸发与降水过程。故选C项。第2题,太阳的短波辐射来自太阳,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 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C 4.D [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高纬地区。洋流把热量从一个海区带到另一个海区,促进了海水热量的平衡。近岸地区由于受陆地的影响,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大。]
题组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5~6题。
5.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
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B.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D.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6.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 )
A.降水减少 B.气温急剧上升
C.风暴天气明显增多 D.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5.D 6.A [第5题,“沃克环流”增强,说明温差增大,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寒流势力增强;澳大利亚东岸为暖流,势力增强;海水温差体现在大洋东西两岸,与南北温差无关。第6题,“沃克环流”减弱,说明温差减小,西岸寒流势力减弱,东岸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风暴天气减少;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减少。]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85活动
提示:长春夏季气温比伦敦高,冬季气温比伦敦低,气温年较差大。伦敦受海洋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另外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伦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度变化小,而长春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由于距海较远,受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快的影响,夏季气温高。
教材P87活动
提示:画图略(顺时针)。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高,能为大气提供更多的水汽、热量,其上空的大气参与水循环。
教材P88活动(上)
提示:1.填表略。
2.收入与支出平衡。主要是因为存在海-气相互作用,存在水循环调节。
3.87.5%。为陆地降水以及各种水体提供丰沛的水源。
教材P88活动(下)
提示: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0°~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在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等于热量支出,热量收支平衡;在30°~9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
2.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在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地球上的热量得以维持平衡。
教材P92活动
提示:依据要求,可以选择海洋对大气的作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也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