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27 15: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习题
一、选择题
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 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已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 B.
C.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下列四种用温度计测量水槽内水的温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步骤,其中正确的有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质量相等的 的冰和 的水混合后,如果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那么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后,水将放热使冰全部溶解
B.冰水混合后,温度将降低
C.冰水混合后,冰水各自的质量保持不变
D.冰水混合后,最终全部结成冰
如图所示,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情境中描述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雾锁群山
B. 夏天,露滚荷叶
C. 秋天,霜上枝头
D. 严冬,滴水成冰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 ,在沸水中的示数为 。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 B. C. D.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 ,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 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 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比较
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一支自制温度计有 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 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 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A. B.
C. D.
如图所示是习近平主席在祖国边疆阿尔山下,冒着零下 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这里“泼水成冰”随处可见,“泼水成冰”是熔化现象
B.战士们防寒面罩上的霜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习主席和战士说话时嘴里呵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把水加热至沸腾,并能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空气
B.实验过程中,壶里的水不断汽化
C.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是由于水的汽化形成的
D.水沸腾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就是水沸腾的准确温度
二、填空题
摄氏温标是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 应该读作 。
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
()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在我们家里,多数都备有体温计。观察下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
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罗布泊沙漠中某一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则这天的最低气温为 ,当天的温度差为 。
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 (选填“冷”或“热”)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汽,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
三、实验题
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 和 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 由图象可知,物质 (选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 。
(2) 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很快结冰。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
某同学上网查找“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下表:
(2)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当盐水浓度低于 时,浓度越大,凝固点 (选填“越低”、“越高”或“不变”);当盐水浓度高于 时,浓度越大,凝固点 (选填“越低”、“越高”或“不变”)。
(3) 小明为检验该表数值的准确性,配制了 的盐水溶液置于冰箱中。当盐水溶液处于冰水混合物状态时,若测得此时混合物温度恰为表中数据,则证明此表数值可能是正确的。若要进一步证明此表的正确性,小明下一步应该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 。
(2) 该实验原理是 。
(3)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4) 由图可知:小车在 ,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 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 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定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 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象可知:试管中的物质 (填“能”或“不能”)沸腾。
(4) 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四、计算题(共1题)
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 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 。求:
(1) 子弹飞行的时间;
(2) 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五、阅读题(共1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
简单来说,风寒温度就是用数字来概括我们皮肤所感觉到有多冷,而不是皮肤实际有多冷。不妨做一个实验来说明:将两个温度计放置在室外,一个放置在有风处,一个放置在避风处。收回时,你会读到同样的温度。也就是说,尽管风寒效应会让人感觉有风时比无风时更冷,但对于没有生命的物体,风寒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的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其中冷热空气对流散热的速度取决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的温度差及相对速度。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也就感觉越寒冷。
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 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用扇子对一支干燥的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选填“会”或“不会”)。
(2) 利用上表给出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风寒温度随风速变化的图线。
(3) 请你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推测在气温为 、风寒温度为 时,风速为多少 。
(4) 当气温为 、风速为 时,水池中的水会不会结冰?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B
【知识点】体温计
2.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答案】D
【知识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答案】C
【知识点】凝固、热传递、熔化
5. 【答案】C
【知识点】凝华
6. 【答案】B
【解析】(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
【知识点】温度计
7. 【答案】C
【知识点】沸腾
8. 【答案】C
【解析】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比较, 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知识点】液化
9. 【答案】C
【解析】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知识点】凝华、专题:物态变化的综合问题
10. 【答案】C
【解析】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由于该温度计第 根刻线下面有 根刻线,故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线对应的温度是 ;第 根刻线上面还有 根线,即最上面的刻线对应的温度是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知识点】温标、温度计
11.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凝华、熔化
12.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二、填空题(共5题)
13. 【答案】冰水混合物;负
【知识点】温度的单位及计算
14. 【答案】凝华;(
【知识点】凝华、升华、液化
15. 【答案】
【知识点】体温计
16. 【答案】;
【知识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
17. 【答案】热;吸收;凝华
【解析】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碘蒸气上升时,撤去电吹风机,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侧壁直接变成固态碘晶体,是凝华现象。
【知识点】升华、凝华
三、实验题(共4题)
18. 【答案】
(1) 冰;保持不变
(2) 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沸点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
19. 【答案】
(1) 熔点
(2) 越低;越高
(3) 配制其他浓度的盐水溶液,多次测量
【知识点】熔化、凝固
20. 【答案】
(1)
(2)
(3) 小
(4)
【知识点】平均速度、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1. 【答案】
(1) 温度计
(2) 晶体
(3) 不能
(4) ③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
四、计算题(共1题)
22. 【答案】
(1)
(2)
【解析】
(1) 由图可知,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为 。
(2) 声音走过 所用的时间为:
因为 ,
所以
子弹飞行的时间为
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
【知识点】速度、声速
五、阅读题(共1题)
23. 【答案】
(1) 不会
(2) 如图所示
(3)
(4) 不会
【解析】
(1) 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时,由于没有液体蒸发吸热,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
(2) 根据表格内数据描点连线即可绘制出图线。
(3) 分析表内数据可知,风速每提高 ,风寒温度下降 ,风寒温度为 时的风速为 ,则风寒温度为 时的风速为 。
(4) 风速为 时,风寒温度为 ,因此水池中的水不会结冰。
【知识点】温度计、凝固、蒸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