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 倍焦距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的像在光屏上依稀可见(如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距
B.像距
C.凸透镜焦距 一定是
D.凸透镜焦距 在 之间
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 和物距 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物距为 时的成像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距为 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
D.当物距为 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幻灯机
下列关于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
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
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 D.透镜的焦距大于
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副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A.
B.
C.
D.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 一定满足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得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近些
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相时,底片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半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全身像,要将照相机向他适当移近一些距离
C.用调焦镜头拍完桃树的像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在镜头与树的距离不变时,要把镜头的焦距调大一些
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前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短一些
如图所示,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题)
小芳站在穿衣镜前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银行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选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太阳出来,露珠会慢慢消失,这是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 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可配戴 透镜矫正。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三、实验题(共2题)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1) 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或“放大镜”)
(2) 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 、 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 、 分别表示蜡烛在 、 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i 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 ;
ii 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 。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如图所示,小明和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物距用 表示,焦距用 表示)。
(1) 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火柴、光具座,还缺少 。
(2) 要使凸透镜的中心、烛焰的中心、 的中心,在同一 上,其目的是 。
(3)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烛焰在 点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
(4) 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光轴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烛焰在 点时,光屏上呈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5) 继续将蜡烛沿主光轴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 (填“”或“”)。
(6) 经过多次移动获得的数据可知,若 ,当物距增大时,像变 ,像距变 。
四、阅读题(共1题)
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 ,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 人眼看到的像是 和 的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 。
(2) 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 ,最佳观察距离为 。
(3)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 处穿线最合适。
(4)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处最为合适。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镜
2.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3. 【答案】B
【知识点】照相机、凸透镜成像规律、焦点和焦距
4.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5. 【答案】A
【知识点】远视眼及其矫正
6. 【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及其矫正
7.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8.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
9. 【答案】A
【知识点】三条特殊的光线、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
10.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答案】C
【解析】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的,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为了把地图放得更大一些,需要增大放大镜和地图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照完半身像再照全身像,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要变大,所以照相机离被拍摄的人要远一些,同时将镜头向后缩,故B错误;用调焦镜头拍完桃树的像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此时的像变大了,在镜头与树的距离不变时,需要增大焦距,即把镜头的焦距调大一些,故C正确;幻灯机是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从小画面到大画面,像要增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幻灯片要靠近镜头,同时幻灯机要远离屏幕,即后退一些,故D错误。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12. 【答案】C
【知识点】三条特殊的光线
二、填空题(共5题)
13. 【答案】;
【知识点】照相机、平面镜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4. 【答案】放大镜;汽化
【知识点】汽化、放大镜
15. 【答案】甲;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16. 【答案】前;凹
【知识点】近视眼及其矫正
17. 【答案】投影仪;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
三、实验题(共2题)
18. 【答案】
(1) ;照相机
(2) i
ii 增大
(3) 像在 刻度外;远视镜
【知识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远视眼及其矫正、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
19. 【答案】
(1) 光屏
(2) 光屏;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 ;缩小;照相机
(4) 远离;等大
(5)
(6) 小;小
【知识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阅读题(共1题)
20. 【答案】
(1) 倒立;缩小;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2) 无穷远;
(3)
(4)
【解析】
(4) 脸到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脸到镜子的距离为 最合适。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