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题型13 常见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1.(2022·广东,9)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碳循环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都属于烃类
C.1 mol CO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D.22.4 L CO2被还原生成1 mol CO
2.(2021·全国甲卷,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
B.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
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3.(2022·海南,4)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涤纶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
B.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C.木糖醇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
4.(2021·天津,8)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
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的反应
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的反应
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三溴苯酚的反应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
5.(2022·浙江6月选考,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和油漆
B.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常用的燃料
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熟记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 主要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甲烷 取代反应 燃料、化工原料等
乙烯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化工原料等
苯 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化工原料、溶剂等
乙醇 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化工原料、溶剂等
乙酸 酸性、酯化反应 酸度调节剂、酸化剂、腌渍剂、增味剂、香料等
2.熟悉基本营养物质的常考点及注意事项
3.有机物与日常生活
说明:主要解决化学与社会类试题中有机知识
性质 应用
(1)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使蛋白质变性 医用酒精用于消毒
(2) 蛋白质受热变性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
(3) 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4) 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 可作食品包装袋
(5) 聚氯乙烯有毒 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
(6)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食用油不能反复加热
(7) 聚四氟乙烯具有耐热、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 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8) 甘油具有吸水性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9) 淀粉遇碘水显蓝色 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木纤维等)
(10) 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 食醋可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11) 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性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12)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13) 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作味精
(14)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制肥皂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向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
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我国正在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乙醇可以由淀粉或者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乙醇可由乙烷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C.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说明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完全
3.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B.高分子材料蚕丝、尼龙、棉花均为天然纤维,其中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D.医用口罩所使用的熔喷布为聚丙烯,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4.(2022·广西柳州二模)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能和Cl2反应,甲烷通入氯水中能使氯水褪色
B.乙烯和苯的官能团相同
C.医用酒精的体积分数通常是75%
D.棉、羊毛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5.(2022·郑州一模)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果糖
B.这种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不同
C.此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我国在未来实现“碳中和”
D.淀粉与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来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C.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D.乙酸、汽油、纤维素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氯乙烯、聚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B.间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形式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H3Cl
D.由植物及其废弃物制成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8.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不溶解
B.蛋白质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但吞服“钡餐”(BaSO4)不会引起中毒
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能使皮肤呈黄色是因为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
9.实验室常用乙酸与过量的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乙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B.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鉴定体系中是否有未反应的乙酸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大乙醇的量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微题型13 常见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真题示范
1.A [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可得到葡萄糖,故A正确;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含有O元素,不是烃类,属于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1个CO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则1 mol CO中含有14×6.02×1023=8.428×1024个电子,故C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环境,不能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2.B [甲醇为饱和一元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乙酸可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互溶,不能发生反应,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正确;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烷烃的沸点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C错误;戊二烯分子结构中含2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8,环戊烷分子结构中含1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10,二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
3.B [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A正确;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和吸收纤维素,故纤维素不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错误;木糖醇具有甜味,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C正确;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D正确。]
4.D 5.A
模拟演练
1.C 2.A 3.B 4.C 5.C
6.B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蛋白质的盐析是可逆的,通过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故B正确;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不是水解反应,故C错误;汽油属于各种液态烃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7.D [聚氯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A错误;若苯环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均只有一种结构,而邻二甲苯有两种结构,故应根据邻二甲苯进行判断,B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自由基型的链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C错误;植物及其废弃物属于生物质,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所以由植物及其废弃物制成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D正确。]
8.A [硫酸铵是非重金属盐,故饱和硫酸铵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的,再加水又会溶解,且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A错误;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B正确;钡餐是BaSO4,难溶于水和酸,在人体内不能电离出大量的重金属离子Ba2+,故不会引起人体中毒,C正确;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而变黄,D正确。]
9.D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还有丙酸甲酯共三种,但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不只是酯类,还可能是羧酸类等,因此同分异构体大于三种,B不符合题意;反应中需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反应体系为酸性,加碳酸氢钠一定会有气泡产生,因此不能鉴定,C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大乙醇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乙酸的转化率升高,D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