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1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新目标(Go for it)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1-29 09: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授课材料(教材)的电子文档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章体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熟练阅读新闻、获取新闻信息无疑是21世纪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此外,在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媒介不断更新的当下,如何让课堂成为“高效加魅力”的课堂成为我思考的一个核心。因此本课整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努力与当今新课程教育理念相靠拢,围绕学生语言能力,兼顾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同时,在引出新闻结构的时候特意选取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意象作比喻,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的魅力。再者,正如《礼记》 ( https: / / www. / s wd=%E3%80%8A%E7%A4%BC%E8%AE%B0%E3%80%8B&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3nyn1mWu9P1u-PvckrA7W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1fzrjfvnjcs" \t "_blank )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意思是:作为一名老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重要。一堂课不仅要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将立人之本的要义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师课堂魅力的“春雨”里潜入学生的内心。因此,本堂课在选题上侧重于选取了接近生活的素材,期待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去感受真、善、美,同时又保留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
1. 教学内容分析:本堂课取自于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1 Section A 3a的阅读材料。本篇文章是一篇新闻报道,不同于以往所学的一般文章,新闻报道具有自己的体裁和结构特征。新闻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听、可读新闻;陌生的是新闻具有哪些语言、结构、文体方面的写作特征等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把新闻的语言、结构、文体特点较为清晰易懂地呈献给学生就成为了我思考的重心。本堂课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掌握基本的新闻阅读技巧。
2. 学生情况分析:本篇文章选材于人教版新目标课本,而重庆市外国语学校的同学们之前对这本教材较为陌生。但是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同学英语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本课弱化对单词、短语、语法的机械处理,而是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文章语言的写作特点和结构特征。另外,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同学思维敏捷、敢想敢表达的特点,本课有意留出了小组讨论的时间培养他们审辩性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以下各项可整合)
语言能力目标: 本课在紧紧围绕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英语新闻用词特点,对重点短语和句子进行品味赏析。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已有的语言能力基础上各抒己见,进行较为成段式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的输出活动使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对英语新闻写作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写新闻,培养他们语言的写作能力。
学习能力目标: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在类比、迁移、联想、归纳后自己得出结论,并且重视小组讨论和合作。例如在第一自然段的细节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闻重要要素,并总结出新闻第一自然段文体特点;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己去提炼文中人物活动关键词,自己去发现新闻语言的写作特征;第三自然段细节阅读中引导学生对当事人不同观点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新闻结尾的写作特点。并且本课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总结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家庭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去关注BBC、VOA的新闻报道,还有上网搜索急救知识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本篇新闻的结构,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思维品质目标: 本课重视让学生自己给出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本课重视对学生审辨性思维品格的培养,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发扬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动脑给别人提建议,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黑板板书的创意呈现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
文化品格目标: 整堂课以教师本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线,现身说法,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可信度。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重新打量,用眼去看,用心去爱,用双脚去丈量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给学生展开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引导他们走出去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熟悉新闻文体、结构特征。 (2)培养新闻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现有语境下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闻语言特点和如何高效且有趣地呈现本篇文章的结构特征。
课堂风貌设计(活动名称)
兴趣课堂:以猜老师的兴趣爱好为介入,引起学生兴趣,并自然过渡到对课本插图进行预测的环节。在梳理文章结构的环节,以“Phipard”这一意向作比喻,让学生在形象的图像帮助下迅速掌握文章结构。
自主课堂:整堂课对于答案的给出留出充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索,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尊重学生的想法,老师做适当点评,把课堂还原给学生。在输出环节的新闻提纲写作部分,给出可选话题和自主话题,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鼓励他们的创造性。
3.“英语做事”课堂:整堂课注重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在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环节里设置恰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发现线索。在讨论环节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表达,注重他们语言的成句成段输出。
人文素养课堂:这也是本堂课在设计时努力想要突破的一个版块。人文素养不是呼喊一下口号、不是读一首诗、唱一首歌这种表面形式就能体现和渗透在课堂里的。个人认为,人文素养更为根本的是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声中浸润学生的灵魂,撼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抛弃了最初华丽的引入和表面化的升华,而是以老师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最后升华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及人生理想去感染学生,希望能带给学生们一点感动和启发。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一句名言所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人文素养培养的道路上,我将永不止步。
教学过程设计(方法、手段、意图)
读前活动:1.教师介绍自己,引出自己爱好摄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为下一步预测课文图片做铺垫。2.引出本课插图,对图片进行快速预测,让学生对所学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同时训练他们的预测能力。读中活动:1.快速阅读,判断文章文体,引导学生总结新闻体裁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新闻标题的关注,介绍新闻标题的作用(the eye of the news)。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新闻题材特征有初步认知,为接下来的分析结构等步骤做铺垫。2.快速阅读,找出每段大意,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结构有初步的认识。3.分段细读:第一段,呈现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找出新闻重要元素,总结新闻第一自然段写作特征并给出阅读策略。并在此过程中介绍新闻导语(lead)的作用和位置。 第二段,呈现思维导图,梳理文中不同的人物对于救老人采取的行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新闻用词特点和语言特点进行鉴赏并给出阅读策略。第三段,呈现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出文章结尾对不同人的评价。4.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救与不救老人,启发学生审辩思维。5.整体阅读,“画龙点睛”式地总结出本篇新闻的结构特点,利用板书给学生造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及思维的冲击。让学生能轻易把握本片新闻的结构,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读后活动:写作,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一篇新的新闻提纲。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七、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新闻结构的认识,以及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2. 评价方法:(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4)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5)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布置
“Phipard Structure”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