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09: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
课堂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月亮
诗文朗读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自主预习
①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②自由朗读古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③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④想一想: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自读提示一
我会写


注意间架结构
我懂意思
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冷露
秋天的露水。
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古诗品读
中庭 地白 树 栖鸦,冷露 无声 湿 桂花。
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古诗品读
“树栖鸦”这三个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古诗品读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冷”字,表现了什么?
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古诗品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诗意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古诗品读
后两句抒情。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由已推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
诗人没有正面抒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望月怀远之情表现得蕴藉深沉。
说说后两句诗的妙处。
古诗品读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古诗品读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寂寥冷清的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离别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知识拓展
除 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课堂总结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随堂检测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中庭地白树栖(xī qī)鸦(yā yá),
冷(lěn lěng)露(lù lòu)无声 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秋思(shī sī)落谁家。






随堂检测
填空
《十五夜望月》中不带一个“月”字,却暗写了诗人望月的诗句是 , 。
《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诗句是 ,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作业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
2.想象古诗画面,背诵古诗。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