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7 22: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培优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B.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C.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到河流中 D.超市购物尽量不用塑料袋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食盐和稀醋酸 酚酞试液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取等量,加肥皂水
C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D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3.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a3(PO4)2 B.KCl C.NH4NCO3 D.KNO3
4.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醋区别小苏打和食盐
B.用小木条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
C.用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D.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5.下列除去CaCO3中少量CaCl2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水
6.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3Cl2+2Fe(OH)3+xKOH=2K2FeO4+6KCl+y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改变 B.反应①中,可得到纯净的氯气
C.反应②中 x=10,y=6 D.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7.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8.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石灰石
B.用氢氧化钠固体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C.用闻气味方法鉴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铵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9.下列除杂方法及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
A CO2(HCl) 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洗气
B CaO(CaCO3)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K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NaCl溶液(CaCl2)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B.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获得氯酸钾分解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
C 区别氢氧化钾和碳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2.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固体碳酸钠和盐酸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固体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证据 结论
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 铝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 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C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A.A B.B C.C D.D
14.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及操作,均错误的是
A.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B.分离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剩余物,回收二氧化锰:蒸发或过滤
C.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D.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硫酸
15.相等质量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分别与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质量(用各物质化学式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不正确的是
A.NaCl= KCl= CaCl2 B.CaCl2=NaCl>KCl
C.CaCl2>NaCl=KCl D.CaCl2>NaCl>KCl
二、填空题
16.氰酸(HCN)是一种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液体,有毒,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在水溶液中呈现强酸性,性质不稳定,水解时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
(1)氰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和______(填化学符号)。
(2)氰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类型)。
(3)氰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氰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食醋 B.氮气 C.小苏打 D.碳酸钠
①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__;
②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
③可用作水壶除水垢的是____________;
④被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____________;
(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____________(填一种)等。
(3)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填标号)。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18.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1)降低“碳排放”以减弱温室效应,现阶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烧煤 B.研发新能源汽车 C.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2)“碳中和”的目的是使碳排放和碳吸收达到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图,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碳吸收方式_______。
(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使目前减缓气候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如图使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的技术流程。
①吸收器中,NaOH溶液采用喷淋的形式加入,其优点是_______。
②分离器中,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在整个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
19.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酸,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2)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需称取氯化钠固体5g
B.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A试剂能与稀硫酸、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反应且生成沉淀,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和泥沙,有以下操作: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足量的盐酸,⑥蒸发结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④+⑤+⑥。
20.某粗盐中混有少量泥沙及MgCl2、CaCl2和Na2SO4
(1)加入适量的水将粗盐溶解。溶解粗盐时所加水的质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会造成______,过少会使得精盐的产率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过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3)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4)继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5)继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未参加反应的______,生成的______,过量的______,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6)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滤渣是______。
(7)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蒸发,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三、实验题
2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明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装人两支试管后发现忘记做标记,为鉴别两种碱溶液设计如图所示A、B、C三组的实验。
(1)实验______可以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鉴别开。
(2)实验B中,写出选取任一试管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C中的现象为______。
(4)实验结束将A、B两只试管中的药品倒到一个烧杯里,得到无色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显无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22.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将100g稀盐酸和100g碳酸氢钠溶液在烧杯内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后,称的烧杯内溶液质量为195.6g,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D
6.D
7.B
8.A
9.D
10.B
11.B
12.B
13.B
14.C
15.C
16.(1)CN﹣
(2)复分解反应
(3)2NaCN+CO2+H2O=Na2CO3+2HCN
17.(1) B C A D
(2) 天然气 风能
(3)D
18.(1)BC
(2)植树造林
(3) 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NaOH和CaO
19.(1)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地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C
(3)或或(合理即可)
(4) ① (或② ① ③或② ③ ①) ② ③
20.(1) 蒸发结晶时间过长,浪费能源(或过滤时间长,延长实验时间等,合理即可) 偏低
(2)NaCl、MgCl2、CaCl2和Na2SO4
(3) NaCl、MgCl2、CaCl2 NaCl##氯化钠 BaCl2##氯化钡 BaSO4##硫酸钡
(4) NaCl、CaCl2、BaCl2 NaCl##氯化钠 NaOH##氢氧化钠 Mg(OH)2##氢氧化镁
(5) , NaCl、NaOH NaCl##氯化钠 Na2CO3##碳酸钠 CaCO3、BaCO3
(6) NaCl、NaOH、Na2CO3 BaSO4、Mg(OH)2、CaCO3、BaCO3
(7) , NaCl、HCl
21.(1)A
(2)或
(3)生成蓝色沉淀
(4)NaCl、CaCl2
22. 无色酚酞溶液 BaSO4 BaCl2 Ba(NO3)2 产生白色沉淀 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3.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设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
解得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