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的是
A. B. C. D.
2.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甲烷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4.实验室中某同学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嘴吹灭
5.下列做法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保障的是
A.践行绿色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推进垃圾的分类回收 D.用含磷洗涤剂提高洗涤效果
6.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给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地沟油”可以用来制取燃料
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
C.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D.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D.实验室常采用加热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
8.“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燃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氧气燃烧,引燃酒精灯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9.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10.归纳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的结论正确的是
A.缓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
C.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11. “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下列关于“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木炭火越扇越旺,是因为增大了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12.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准备】在完成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后按图所示装配仪器和填装药品,并已设法在干燥管内充满了N2,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步骤】
①打开K1,打开K2,从a端通入O2;
②关闭K1,打开K2,点燃酒精灯;
③关闭K1,关闭K2,熄灭酒精灯,直到干燥管冷却至室温;
④维持上一步骤操作不变,点燃酒精灯。
下列实验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3.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制取并收集CO 2 B.比较MnO 2和Fe 2O3的催化效果
C.干燥氢气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二、填空题
16.我田古代有在元宵节放飞孔明灯祈福的风俗。
(1)孔明灯“会飞”的原理是:燃料燃烧时,灯内空气因温度升高使密度_______,从而产生浮力把灯托起来。
(2)传统孔明灯纸质灯罩着火点低于燃料燃烧火焰温度,但灯罩不会燃烧起来。是因为不满足燃烧所需要的3个条件中的________这一条。
(3)为适应飘荡飞行,孔明灯内的燃料最好选固体燃料。古人用油松木作燃料时会有大量的黑烟产生,若将这种黑烟收集起来,就是可用作制墨原料的________(填名称)。
1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______、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今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的颗粒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排放的是______;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
B.为方便出门兜风,彰显经济实力,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3)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至少写两种);
(4)燃料的合理利用,首先就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请解释下列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中所依据的原理:①将煤制成蜂窝煤______;②用扇子扇煤炉火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1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3)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
19.用化学用语填空:
(1)“西气东输”中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氢气被看作是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Ⅰ.氢气的制取
(1)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2)水热分解可得氢气,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A、B对应的微粒依次是________(填符号)。
Ⅱ.氢气的储存
(3)一种镁铜合金可用于储氢。
①将镁、铜单质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熔炼得到上述合金。熔炼时须通入氩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②350℃时,该镁铜合金与氢气反应,生成了一种仅含Mg、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7%。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2.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装置可改进的地方是______;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正确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3.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
(1)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D
6.B
7.C
8.D
9.C
10.D
11.D
12.C
13.D
14.A
15.B
16.(1)变小
(2)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炭黑
17. 煤 CH4+2O2CO2+2H2O AB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鼓入大量的氧气或空气 B
18.(1)肥皂水
(2)元素
(3)隔绝氧气(或空气)
19. CH4 H2O
20. 吸收 H、O 防止熔炼时镁、铜与空气反应 MgH2
21. bcdg 验纯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增强导电性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 3Fe+4H2OFe3O4+4H2
22. 集气瓶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 a、c C BE或CE
23.(1)4.4(2)1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