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骑鹅旅行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2.说出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神奇之处。
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其代表作,也是一部与《王尔德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齐名、享誉世界的儿童小说。
自主预习
①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②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③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④想一想: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自读提示一
我懂意思
头晕目眩
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乌合之众
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得意扬扬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径直
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我懂意思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
形容很大的力量。
课文初读
说一说男孩都欺负过哪些动物?
鸡鹅
猫咪
牛群
课文初读
男孩是做什么的?他的名字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放鹅娃 尼尔斯·豪尔耶松
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 豪尔耶松!”
课文初读
理清课文脉络,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课文品读
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尼尔斯变小后的模样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法?作用是什么?
“他还够不到锁”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这样描写可以让读者对尼尔斯的小有着具体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间接的对比描写
课文品读
变小的尼尔斯为什么遭到鸡群的嘲笑?
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在释放对男孩的不满。
课文品读
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尼尔斯是怎么回击的?
语言和动作描写
粗暴无礼
课文初读
小男孩儿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后,鸡和鹅对待他的态度又如何?
他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鸡根本就不怕他。
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着他周围叫着:“咕咕咕,你活该!咕咕咕,你活该!”
整群鸡围着他,说明尼尔斯的行为在鸡群中已经引起众怒。这些鸡的话反衬了往日尼尔斯的顽皮。
课文品读
他是怎样摆脱鸡群的呢?
如果不是家里养的那只猫走了出来,他是怎么也溜不掉的。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聚精会神的样子在地上刨虫子吃。
鸡群也是欺软怕硬。
课文品读
小男孩是如何向猫咪求助的?
“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课文品读
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要我帮你的忙?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
读一读猫咪的反应。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冷嘲热讽的口气。
课文品读
小男孩面对猫咪的反应,他怎么样?
这时男孩恼怒了。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怎么着?我还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课文品读
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龚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的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睁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找出小男孩与猫咪的打斗过程。
表现出大黑猫对男孩的愤怒和凶狠。
课文品读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上,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没有害怕,平时欺负猫习惯了。
大黑猫动作迅猛,很凶狠。
课文品读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男孩完全处于下风,他害怕了。
课文品读
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刚看到猫时
尼尔斯亲切地称呼他“亲爱的猫咪”
想问出小狐仙的住处
被拒绝以后
态度十分粗暴,甚至还想去揪猫的尾巴
被猫轻松地按到地上教训
对猫感到了恐惧
被猫放过
对待猫的态度是羞愧
课文品读
牛群是怎样控诉男孩的?
你过来,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
你过来,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你过来,我也叫你尝尝去年夏天你经常用木鞋打我的滋味!
你太不像话了。
你过来,你曾经把马蜂放进我的耳朵,现在我要报仇。
课文品读
你过来,你做的事都应该遭报应了。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
课文品读
牛棚里只有三头牛。但男孩进去的时候,却是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头牛吼声的巨大,也表现了牛见到尼尔斯时强烈的愤怒之情。
课文品读
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哪头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
不好。因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尔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写出了现在牛都不理他,他只能灰溜溜离开的狼狈情态。
这句话中的“溜”改为“跑、逃”好不好?为什么?
课文品读
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没有变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品读
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反衬尼尔斯此刻难过的心情,说明尼尔斯真的对往日的行为感到后悔,同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雁群北飞作铺垫。
这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
课文品读
大雁:现在飞向高山,现在飞向高山。
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家鹅: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老母鹅: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饿的。
雄鹅: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
等一等!等一等!我就来。
读一读大雁、家鹅的对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文品读
体会到了家鹅选择的艰难:一边是充满了自由,满怀希望,但无法拥有稳定的生活;另一边是生活安逸却不能享受飞行的快乐。突出下文年轻的雄鹅舍弃安逸生活的勇敢行为。
课文品读
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会伤心”说明男孩在转变,已经学会为家人着想,开始关心父母。
课文品读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说明男孩变得很勇敢和顽强。
知识拓展
马丁决定和大雁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了乌鸦山的盗贼。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飞向天空之后
课堂总结
文章节选于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小男孩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有一天他戏弄了一只小妖精,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分别遇见鸡、鹅、猫咪、牛、并遭受到报应,自己很后悔。最后他骑在家鹅的脖子上飞向了天空。
随堂检测
以前的尼尔斯经常虐待动物,捉弄妈妈,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他变成小狐仙后他遭到了怎样的“报应”?
(1)尼尔斯遭到了鸡群的嘲笑与讽刺;
(2)尼尔斯遭到了猫咪的漠视与羞辱;
(3)尼尔斯遭到了牛群的控诉与指责。
小作业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展开想象,续写课文,想象后来尼尔斯又经历了哪些危险的历程,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