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THE HEADLINE
新课导入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影视片段
THE HEADLINE
01 创作背景链接
PART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成绩为零分,作文也仅仅写了三句时髦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常规,这位考生绝对与青岛大学无缘。不过,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青岛大学主考官闻一多先生。他当时是青岛大学文学院的院长。闻一多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非凡的文学潜能,果断予以破格录取。后来的事实证明,闻一多先生果然是慧眼识珠,这位青年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我国诗坛的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就是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又写作了本文,介绍了闻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感人事迹。
相识于青岛大学
THE HEADLINE
02 闻一多简介
PART
闻一多
(1899.9.24—1946.7.15)
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THE HEADLINE
02 闻一多简介
PART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
1946年7月,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仆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年47岁。
闻一多
(1899.9.24—1946.7.15)
THE HEADLINE
03 链接作者
PART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潍坊人,我国现代诗坛的泰斗,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名誉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臧克家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作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其主要代表作有《老马》《有的人》《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等等。他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诗歌《有的人》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臧克家
THE HEADLINE
04 读准生字词
PART
弥高( ) 衰微( ) 炯炯( ) 深宵( )
伴侣( ) 硕果( ) 校补( ) 赫然( )
迭起( ) 卓越( ) 澎湃( ) 兀兀穷年( )
群蚁排衙( ) 潜心贯注( ) 心会神凝( )
迥乎不同(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目不窥园( ) 锲而不舍( ) 沥尽心血( )
mí
shuāi
jiǒnɡ
xiāo
lǚ
shuò
jiào
hè
dié
zhuó
pài
wù
yá
qián
nínɡ
jiǒnɡ
kǎi
dǒu
kuī
qiè
lì
THE HEADLINE
04 读准生字词
PART
臧克家( ) 秩序( ) 小楷( )
心不在焉( ) 梳头( ) 抱歉( )
诗兴不作( ) 无暇顾及( ) 地壳( )
zāng
zhì
kǎi
yān
shū
qiàn
zuò
xiá
qiào
THE HEADLINE
05 准确理解词义
PART
赫然:醒目的样子。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校补:指考订并补正。
迭起:指一次又一次的兴起、出现。
大无畏: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概。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无暇顾及:没有功夫顾及到。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
THE HEADLINE
05 准确理解词义
PART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舍弃。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一反既往:与过去完全不同。既,已经;既往,以往,过去。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作,起的意思。
心不在焉: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指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在焉:在于此,在这里。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仰望越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表示及其敬仰之意。弥,更加。
群蚁排衙:整齐的排列。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杖,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边读边思考: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根据这个意思,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这几个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01
02
08-20
记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01-07
记述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本文是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些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起草政治传单
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学者
LOREM
2
勇于担当、
言行一致的革命家
1
治学严谨、
成就卓越的学者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3.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叙述的事很多。作者为什么从大量的材料中只选取了这六件事?
选取材料讲究典型性
(以少胜多)
写《唐诗杂论》
写《楚辞校补》
写《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潜心学术研究、
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热情澎湃的爱国情怀。
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4.开头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总起句
内容上
结构上
起笔点题,引出下文
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形成对比,写他对“说”和“做”的态度、原则,表现了他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品格。
THE HEADLINE
06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5.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音频课文朗读
说和做的特征 主要事例 人物形象 总体评价
学者
革命家
1.《唐诗杂论》
2.《楚辞校补》
3.《古典新义》
1.做了再说
2.做了也不一定说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为控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投身于民主运动,敢取于为人民 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大勇的革命烈士。
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THE HEADLINE
07 细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
PART
1.诗人闻一多先生诗兴不作,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深入研究古典文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里的“药方”指的是从文化上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THE HEADLINE
07 细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
PART
2.文中写道,“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句中的“‘望’的初级阶段”指的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指的是对病人的观察,“闻”指的是听和嗅,“问”是询问,“切”是切脉。
这里的“望闻问切”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当时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但对闻一多的整个探究过程而言,1930年到1932年的探究,还仅仅是走出的第一步。
THE HEADLINE
07 细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
PART
3.在前面,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前后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指的是他“作为学者”,勤奋踏实工作,不自夸;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在宣传革命道理时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不仅要说,而且还要大声说。不管是作为学者的“说和做”,还是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都是闻一多救国、爱国的具体表现。
THE HEADLINE
07 细读课文,深入了解人物
PART
4.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 后期
救国 路线
特点
变化 变化原因 共同点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潜心研究
锲而不舍
言行一致
英勇无畏
从学者到斗士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言行一致 始终如一 救国爱国(目的)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1.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有吹嘘、自夸的意思。
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把钻研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术的务实和执着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之情。
【品词】“钻探”这个词用得好,比“钻研”“研究”词义程度更重,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和刻苦研究之深。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用典】: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使文章富含文化意蕴。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6.“不动声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细节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字写得多而工整的情状。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7.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第15段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动词,生动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语言,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激愤心情,表现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8.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第18段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从容不破的形象,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9.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
“吃尽”“消化尽”“远射”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想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研究透的决心,表现了他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THE HEADLINE
08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PART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说明了闻一多先生什么样的特点?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THE HEADLINE
09 写法探究
PART
1.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
对比
THE HEADLINE
09 写法探究
PART
2.本篇散文写作手法为夹叙夹议,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
学者
作为
革命家
总领本部分
第1、2段
第7段
第8、9段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第19、20段
总领本部分
总结本部分
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THE HEADLINE
09 写法探究
PART
3.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语言描写: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②“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THE HEADLINE
09 写法探究
PART
运用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THE HEADLINE
09 写法探究
PART
4.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请列举一些并说说其作用。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诗兴不作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
形式紧张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作者善于在文中运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使得本文的语言结构整齐,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且极有韵味;而且这些四字短语或叙事,或描写,不仅体现着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而且暗含着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扬之情,这就使得本文语言精练含蓄而又富有情感。
THE HEADLINE
10 本文主旨
PART
这篇散文采用这篇散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THE HEADLINE
11 拓展延伸
PART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THE HEADLINE
11 拓展延伸
PART
有的人
臧克家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THE HEADLINE
11 拓展延伸
PART
太阳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吧?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吧。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的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太阳吟
闻一多
THE HEADLINE
11 拓展延伸
PART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THE HEADLINE
11 拓展延伸
PART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静夜
闻一多
THE HEADLINE
12 课后练习
PART
1.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弥高________ 赫然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兀兀穷年________ 迥乎不同________ 警报迭起________________qiè而不舍 ________lì尽心血 气冲________dǒu牛_____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_____níng ________jiǒng乎不同慷________kǎi淋漓 ________wù wù穷年
【答案】mí hè qiè wù jiǒng dié 锲 沥 斗 潜 凝 迥 慨 兀兀
THE HEADLINE
12 课后练习
PART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
THE HEADLINE
12 课后练习
PART
3.文学常识填空。(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等。(2)闻一多(1899﹣1946),诗人、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的人 学者 民主斗士 红烛 死水
THE HEADLINE
11 课后练习
PART
4.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
THE HEADLINE
11 课后练习
PART
5.下列句子从表达方式看,各属于什么 (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_______(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_______(3)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_______(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_______(5)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_______
【答案】描写 议论 记叙 抒情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