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3-04 17: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埂中学高2016届高一下期收心考试
地 理
第一部分(选择题 60分)
注意事项:
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两类自然景观生物量的差异”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1~3题。
1.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 B.从低纬到高纬由快速减少到缓慢减少
C.中纬度地区随纬度变化最显著 D.高纬度地区随纬度变化与低纬度地区完全相同
2.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对两类自然景观生物量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辐射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 B.辐射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
C.辐射量与生物量呈负相关 D.二者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3.对于a、b两类景观的分析,正确的是
A.a生物量大于b,a在①地区有大量分布
B.a生物量小于b,a在②地区有大量分布
C.a生物量大于b,a在②地区有大量分布
D.a生物量小于b,a在①、②两个地区均有分布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4~6题。
4.对示意图所示季节,北回归线昼夜长短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弧短于夜弧,所以昼短于夜 B.昼弧等于夜弧,所以昼夜等长
C.昼弧长于夜弧,所有昼长于夜 D.昼弧和夜弧长短在图中难以比较,所以无法判断
5.对于此季节,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
A.纬度越高,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因此昼短夜长
B.纬度越高,夜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小,因此昼短夜长
C.纬度越高,昼弧占所在纬线的比例不变化,因此昼越长,夜越短
D.纬度越高,昼弧占所在纬线比例越大,因此昼越长,夜越短
6.对于①、②两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约一个半小时后①点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高时刻,②点正进入夜晚
B.大约两个小时候后①点太阳处于地平线上,②点地方时可能是20点40分
C.大约一小时后,两地都处于夜晚
D.此刻,①点地方时比②点地方时早4个小时
右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7~9题。
7.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9.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是因为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右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回答10~12题。
10. 图中甲气压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大气向南、北两侧辐散——低气压带;纬度较低——气温高
B.大气向南、北两侧辐散——高气压带;纬度较低——气温高
C.大气由南、北向该地区辐合——低气压带;纬度较高——气温低
D.大气向南、北两侧辐散——高气压带;纬度较高——气温低
11.因受对应风带或气压带的影响,
A. ①地区降水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B.④地区降水分配均匀 C.⑦地区由东向西,风带影响减弱,降水呈减少趋势
D.⑥地区因风从陆地(西)往海洋(东)吹,所以降水稀少
12.产生⑦—④—③—①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水份 B.海拔——热量
C.经度——水份 D.纬度——热量
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A.冲积扇 B.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 D.河流凹岸
14.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A.路程更短 B.离甲河最近
C.沿线少浓雾 D.沿线地形较平坦
15.在③、④、⑤三个聚落中,若④最先发展成为大城市,则其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海运便利 D.资源丰富
右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 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相似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复杂性
17. 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
①纬度较低 ②地势起伏大 ③河流短急 ④降水丰富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 据观测,该地区近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3%,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有关
A.地形 B.植被 C.河流 D.洋流
右图为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甲、乙在近地面。读图回答19~21题。
19.若此图是热力环流模式,则甲、乙两处比较
A.甲气温、气压均高于乙 B.甲气温高于乙,气压低于乙
C.甲气温低于乙,气压等于乙 D.甲气温低于乙,气压高于乙
20.若此图是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夏季某夜晚环流模式, 则
A.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某沿海城市 B.气流②表示水汽蒸发
C.③表示风从陆地吹响海洋 D.甲可能出现明显的降水
21.若此图是北半球中纬大气环流模式,则
A.①气流流向为高纬到低纬 B.②对应近地面为赤道低气压带
C.③气流流向为陆地流向海洋 D.④气流为甲地带来丰富降水
2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右图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形成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天生桥”。几座“桥”均是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读图回答23~25题。
23.四座“天生桥”中,所在地区气候最干旱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喀斯特溶蚀桥形成的主要外力塑造力量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海浪
25.根据四座“桥”,下面对“侵蚀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外力,地表较软物质被位移后,原较硬部位留在原地或出露地表,地貌产生变化的过程
B.因外力,地表物质产生水平位移的过程
C.地表因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地表面貌产生变化的过程
D.因外力,地表物质集聚,地表面貌产生变化的过程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26~27题。
26.若此图表示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可能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7.若此图表示北半球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可能为
A. ② B. ③ C. ⑥ D. ⑦
2008年3月29 日,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随后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据此回答24~25题。
新西兰 惠灵顿时间与北京时间24小时时差对照表
北京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惠灵顿时间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28.新西兰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A.4时 B.18时 C.16时 D.24时
29.全球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光污染 C.能源紧张 D.土地沙漠化
30、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
A.无线电短波突然衰减 B.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的异常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第二部分(综合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4个小题,共50分。
31、读右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2分)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热量带)。(3分)?
(3)比较甲、乙、丙、丁四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和线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__。(2分)
(4)上图为? ???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北京时间为?????????时,昼夜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甲点此刻为????点,此刻太阳高度为?? ???,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 。(3分)
32.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个要点1分,共14分)

(1)图中空白部分属于世界四大洋中的 ▲ 洋(1分)
(2)图中A地受 ▲ 气压控制,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 ▲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 (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 。(3分)
(3)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请根据图示(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内容。(6分)
移动方向
过境时对气温的影响
降水区域与锋面位置关系
甲锋面
①▲
③▲
⑤▲
乙锋面
②▲
④▲
⑥▲
(4)B、C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 地,判断依据是 ▲ 。(2分)
(5)如图所示季节,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1分)
3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个要点1分,共9分)
(1)分析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1分)
(2)甲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 ▲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的原因。(3分)
(3)在图中①、②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环节③的含义是 ▲ 。(3分)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两项)(2分)
A. 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 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 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 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34.洋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密切相关,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请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每个要点1分,共9分)
(1)在“局部地区盛行风示意图”中,箭头所示风带为 ▲ ,起源地是 ▲ 气压带。(2分)
(2)对比两幅图,分析“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实线箭头所示洋流最主要的形成原因。(1分)
(3)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流经沿岸地区会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景观有显著差异。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与卑尔根附近纬度差异很小,但景观差异很大。一个是寒带苔原景观,一个是温带森林景观。请选择其中一个区域,因洋流影响,对其景观形成过程进行推理分析。(2分)
(4)①、②、③、④四个海区中,因 ▲ 从而形成了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海区是 ▲ 海区。(2分)
(5)“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中的东部主要是 气候类型,其成因主要是

31、共14分,每空1分
(1)
(2)
(3)
(4)
(5)
32、共4分,每空1分
(1)
(2)
(3)
移动方向
过境时对气温的影响
降水区域与锋面位置关系
甲锋面



乙锋面



(4)
(5)
33、共9分,每空1分
(1)
(2)
(3)
(4)
34、共9分,每空1分
(1)
(2)
(3)

(4)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