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宋代经济的发展
探究新知 落实基础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农业的发展
1.宋朝时,什么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水稻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哪一优良品种的引入?
3.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哪些相关谚语?
4.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工具的改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
一种拔秧工具叫什么?
5.宋代的经济作物都有哪些?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农业的发展
水稻
问题1:宋朝时,什么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问题2:水稻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哪一优良品种的引入?
问题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什么相关谚语?
问题4: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工具的改进,下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是?
问题5:猜谜语
①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原产于越南中部,北宋初年开始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特点: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
占城稻俗称“百日黄”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湖州
丰收
富足
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重要粮仓
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北宋:
广东 福建
棉花的推广
问题5:猜谜语
②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茶树的栽培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宋代手工业
展览馆
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馆
云锦
宋锦
蜀锦
蜀锦系纯真丝织品,质地柔软。以华丽精美、色调明艳、文饰典雅著称。
蜀锦
宋人纺车图
宋人织布图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 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
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棉布成为衣着原料
制瓷馆
定窑白瓷
汝窑青瓷
景 德 镇 瓷 器
造船馆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
宋代海船模型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罗盘针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A 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 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C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A河北___、河南___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B北宋兴起的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 南宋时,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A__、__ 、__的造船业,都有很高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
C 南宋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__
四川、浙江
定窑
广州 泉州 明州
北宋
宋朝手工业的兴盛
汝窑
南宋
海南岛
景德镇
江南地区
船坞
指南针
归纳总结
商业贸易的繁荣
读图识史
商业贸易的繁荣
东京(今开封)
临安(今杭州)
1.重要商业城市
2)对比图片,思考与长安城相比,东京城在经商时间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1)对比图片,思考与长安城相比,东京城在市坊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睁大眼,看仔细,大家都来找不同。
西市
东市
晓市
夜市
坊
坊
1、宋代城市已打破“市”和“坊”的界限,不受空间限制。
2、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3、都市的商业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草市。
海外贸易发展
对比探究
主要港口?路线? 管理机构?
广州
泉州
2.海外贸易的发展
时空观念
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思考: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 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使用纸币
3.纸币的产生
交子——北宋前期出现在四川成都,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会子——南宋出现,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使用范围更广。
历史解释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时空观念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依据材料,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政治因素)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经济因素)
合作探究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因素)
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①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②要重视科技进步
③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④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史料实证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过程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课堂小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大宋经济繁荣昌盛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
以史鉴今
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要重视
科技进步
要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要保持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国泰民安
经济繁荣
宋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史料记载:“国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课堂检测
D
2.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3.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A.执行削藩政策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主持变法
C
C
4.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 )
A.小麦 B.水稻
C.小米 D.玉米
5.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