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古诗词默写
(一)直接性默写。
1.清晨入古寺,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4.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5.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 ,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8.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理解性默写。
1.破山寺后禅院的小路曲折、花木幽深、禅房肃穆,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这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所描绘的。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作者由此获得的人生启示。
3.《送友人》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 , 。
4.《送友人》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 , 。
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 ”两句以象征的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无意相争、高洁傲岸的句子是: , 。
8.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二)阅读《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卜算子”为词牌名的词,形式以五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梅处境的悲凉。
C.本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本词以独特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词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词人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去 蜀[注]
[唐]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中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鄱阳湖①
[明]吴国伦②
欲向匡庐③卧白云,宫亭水色尽氤氲。
千山日射蛟龙窟④,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鼙鼓⑤,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诗人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②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③匡庐:庐山。④蛟龙窟:指鄱阳湖。⑤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 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 请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元]许有壬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生有别休多惜。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1.“忆秦娥”和“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分别属于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 。
2.词中写“暮云”和“断鸿”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一)1.初日照高林 2.万籁此都寂 3.孤蓬万里征
4.挥手自兹去 5.缥缈孤鸿影 6.拣尽寒枝不肯栖
7.已是黄昏独自愁 8.零落成泥碾作尘
(二)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2.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3.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4.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5.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6.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7.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8.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二、(一)1.“悦”和“空”两字是颈联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幽静,更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2.不矛盾。这里采用了以动衬静(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悠扬的钟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抒发了诗人淡泊的情怀以及向往佛门清静之情。
(二)1. 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与分析。“作者以‘妒’写梅”表述不正确。“妒”是指百花的嫉妒,而不是指梅的嫉妒。梅是高洁傲岸、不慕虚荣的,它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里孤傲挺立地开放。
2.“碾作尘”喻指词人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词人心志始终如一。这里词人以梅自比,表现出自己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三、(一)1. 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本诗中的“黄发”代指老年。“万事已黄发”写诗人回顾过去,一无所成,可是已经黄发满头,充满了无奈与凄凉;《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的是老年人的幸福悠闲。所以二者传达的感情完全不同。故选C。
2.《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面上诗人是在劝慰自己不必为国家安危担心,国家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实际上是位卑忧国的诗人的肺腑之言,表达了对朝廷那些“肉食者”不能担负责任的愤慨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的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去蜀》前三联写的是杜甫的漂泊境况,诗人内心也是凄凉愤慨的;尾联正话反说,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担心。两首诗都含有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所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
(二)1.示例一:我觉得“涌”更好。“涌”,表现出鄱阳湖波涛翻腾激荡,以致把船顶起的雄阔气势。示例二:我觉得“拥”更好。“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把帆船拥入“怀中”的景象,突出了风浪之大。
2.示例:我认为此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的。尾联中说,东南仍然处于战火之中。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吧。否则,我将是多么痛心疾首啊!这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乱频仍的关切和忧虑。同时,“孤”“客”等词也表现出诗人被贬谪的失意孤寂。
(三)1.词牌名 题目
2.借“暮云”和“断鸿”两种意象,烘托出词人愁苦的心境以及与朋友离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的感伤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