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课前预习部分
(一)作者介绍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学常识
1.中国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的湖心亭、长沙的爱晚亭、滁州的醉翁亭。
2. “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苏轼。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
(二)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结构
一、醉翁亭环境、得名缘由以及“醉翁”二字深意
醉翁亭记 二、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三、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四、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由远—近、大—小、面—点、整体—局部的写作顺序。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乐”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并解释。(5个)
①觥筹交错:形容宴饮尽欢。
②峰回路转:a.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b.今常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⑤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5)《醉翁亭记》中表明意不在此而在彼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课文翻译与重点文言字词解释
(一)第一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重点字词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绕(2)林壑尤美:壑:这里指山谷 尤:格外(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5)峰回路转:回环(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居高面下(7)作亭者谁:建造,修建(8)名之者谁:命名,取名(9)太守自谓也: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10)饮少辄醉:就(1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代词,代指欣赏山水的乐趣 寓:寄托
2.翻译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二)第二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重点字词解释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句首发语词,像那 霏:弥漫的云气(2)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岩穴: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3)晦明变化者:暗(4)山间之朝暮也:傍晚(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发:开放(6)佳木秀而繁阴:茂盛(7)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8)山间之四时也:四季(9)而乐亦无穷也:穷尽
2.翻译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露出石头,(这)是山间的四季的景色。
(三)第三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重点字词解释
(1)至于负者歌于途:背(2)伛偻提携:伛偻:指老人 提携:指儿童(3)临溪而渔:钓鱼(4)泉香而酒洌:清(5)山肴野蔌:菜蔬(6)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7)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9)射者中:这里指投壶(10)弈者胜: 下棋(11)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12)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13)颓然乎其间者:倒下的样子
2.翻译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把泉水酿成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在欢乐。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四)第四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重点字词解释
(1)已而夕阳在山:不久(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3)树林阴翳:翳:遮盖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去(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乐(前):以……为乐,意动用法 乐(后):乐趣(6)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 以:用(7)太守谓谁:为,是
2.翻译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欢乐。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三、文言现象归纳总结
(一)一词多义
醒能述以文者:用 山之僧智仙也:的
1.以 全石以为底:把 2.之 石青糁之:代词,代指字的凹处
以残年余力:凭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指山水之乐
以其境过清:因为 舜发于畎亩之中:选拔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4.发
3.归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女有归:指女子出嫁 临溪而渔:到
5.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的样子 6.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杂然而前陈者:杂乱的样子 执策而临之:面对
其名为鲲:名字 太守谓谁:是
7.名 8.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 或谓惠子曰:对……说,告诉
(三)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前):以……为乐,意动用法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举例: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状语后置句举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四、课堂练习(25分)
1. 第三段在描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时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有何作用?(4分)
滁人游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表现了太守治理下政治的清明;
太守宴图:表现了太守超凡脱俗的情趣
众宾欢图:写出了太守与僚属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流露出了太守内心的欣慰。
太守醉图:流露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2. “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课文中作者因为什么而醉 ?(3分)
不是,作者因宴酣而醉;因山水之美而醉;因与民同乐,百姓富足安宁的生活而醉。
3. 课文写了哪些 “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4分)
(1)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2)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趣。
4. 《醉翁亭记》一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句子是哪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1)醉能同其乐。
(2)将“醉”与“乐”统一起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起画龙点睛,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5.概括归纳本文的主旨.(3分)
本文以“乐”为线索,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 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2分)
(1)环滁皆山也(表陈述)(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判断)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陈述)
五、课后习题
(一)基础选择题(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
B.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醒能述以文者 皆披发文身
答案:C.
解析:A.回去;女子出嫁B.倒下;坠落C.离去,离去D.文章;同“纹”,纹身
3.下列句中“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答案:D.
解析:A.表并列B.表转折C.表转折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答案:A.
解析:A.乐趣;乐趣B.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弥漫的云气C.命名;说出D.表修饰;表转折
5.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表判断,D项表陈述。
6.欧阳修用“环滁皆山也”描写滁州城的地理特征,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不确切的的一项是( )(2分)
A.这五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这五个字省却许多字,而意未尝不尽。
C.这五个字虽简洁,但意犹未尽。
D.这五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城的地理特征。
答案:B.
7.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答案:C. 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志趣。而孤芳自赏为贬义词,用在这里感彩不当且不合语境。
8. 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列对“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答案:D.
9.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形,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答案: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形,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寄情山水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0.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答案: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二)综合性学习(12分)
11.某班级举行“走进醉翁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在琅那山醉翁亭景区,慈孝竹郁郁葱葱,然而,一些竹子主干上却“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天长地久”……如果你看见一人正在涂鸦,你准备如何动阻他 (3分)
答案示例:你好,这郁郁葱葱的慈孝竹为这醉翁亭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这样刻刻画画,真有点煞风景,让我们做个文明的旅游人,好吗?
(2)学完《岳阳楼记》后,小笑拟了上联,请你以《醉翁亭记》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希文俯瞰洞庭湖心忧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示例:永叔醉游醉翁亭乐惠黎民
(3)“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醉翁亭风景区的旅游广告语。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图片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醉翁亭。(3分)
答案示例:醉翁亭四周古树苍翠,亭子画栋雕梁,古色古香,那亭檐翘起的四角,若苍鹰凌空飞跃。
12. 学习了《醉翁亭记》,同学们对欧阳修借醉写乐,醉中有乐的情趣印象深刻。班委会决定开展“酒与传统文化”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种书法字体,分别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上书法字体的感受。(2分)
答案示例一: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答案示例二: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古诗词中的酒】
诗词组的同学搜集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词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词句所表达的情感。(2分)
A.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两乡心。(唐 卢纶)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 李白)
C.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 范仲淹)
E.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 辛弃疾)
答案:诗人借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绪,抒发忧国、思乡或壮志难酬的情感。
(三)阅读理解(49分)
13.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2017 湖北荆门中考】(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 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答案:B.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公文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遣,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答案:D.
解析:A.(树的)上面;皇上B.回去;归依C.用;把D.有的人;有的人
(3)下列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オ华,喜与文人雅土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答案:B.原文没有提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乐趣为乐趣。
②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2分)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如果辗转向上申报,百姓怎么能活下去?
1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2018 桂林中考改编】(14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④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⑤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①》)
【注】①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②刻露:鲜明地显露。③本:根据。④上:皇上。⑤刺史:即作者。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1分)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
答案:D.
解析:A、B、C均表修饰,而D表转折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答案:A. 树林阴翳(遮盖)
(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答案:D.醉翁亭是欧阳修根据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丰乐亭是为了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快乐,是因为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间而命名的。
(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6)【乙】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3分)
答案:乐其岁物之丰成 安此丰年之乐者 与民同乐
15.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3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贍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赡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贍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襄(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
B.而不知人之乐 酌水而饮之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为之怅然移日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子瞻游
答案:D.
解析:A.以……为乐;乐趣B.表转折;表顺承C.的;代词D.跟从;跟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②此子贍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3)甲文中作者始终以“太守”称呼,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①前文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州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主题;③结尾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的自豪、自得之意。
(4)甲、乙两文中的“太守之乐”“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述。(4分)
同:①都有虽遭贬谪却能豁达乐观、安然自适之意;②都有寄情山水之乐。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
16.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2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②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④余奉使契丹:出使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行者休于树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答案:B.
解析:A.表判断B.表转折;表顺承C.在D.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②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分别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甲: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