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曾几诗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曾几诗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10: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曾几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③,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南宋江西诗派重要诗人,陆游之师,其诗对陆游影响甚大。②楚囚:《左传》载楚人钟仪被俘事,此指渡江南逃;《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后,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梦: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讲究炼字,一、二句“真成”“遂无”两个词语的嵌入,语气、情感顿然加重。
B.五、六两句对仗工稳,在流动婉转中包含沉重的感伤;后句的反问,尤显情深意长。
C.末句“落日孤云”语意双关,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以此作结,寄慨遥深。
D.这首七言古体诗既秉持了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显得气韵疏畅。
2.江西诗派主张“无一字无来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所引典故蕴藏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注】,自七月二十五昼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衿。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姑苏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实写雨带来的感受,由燥热一转为清凉,提示诗人内心喜悦之缘起。
B.颈联实写稻花等,抒发出诗人对秋田久旱逢甘霖,将因此复苏的欣喜之情。
C.尾联直抒胸臆,用“犹”何况”等字启后承前,来升华“喜”之境界。
D.本诗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通俗易懂。
4.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岭梅
[宋]曾几
蛮烟无处洗①,梅蕊不胜清。
顾我已头白,见渠犹眼明。
折来知韵胜,落去得愁生。
坐久江南②梦,园林雪正晴。
[注]①洗:一作“说”。②江南:曾几家乡,宋属江南西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南方的烟瘴反衬梅花的清雅,点明异乡见梅的喜悦之情。
B.颔联刻画了白发诗人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年事已高的衰落之感。
C.颈联对仗工整,由折梅、落梅的不同感受寄托了人生短暂之意。
D.尾联以“晴”字写雪,描绘了晴天后雪的洁白,用字生动传神。
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①
曾几
江湖迥不见飞禽,陆子殷勤有使临。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官军渡口战复战,贼垒淮堧②深又深。
坐看天威扫除了,一壶相贺小丛林。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1162年——1163年之交。1161年金国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南侵时已年过七十的曾几居会稽禹迹精舍。“务观”是陆游的字。②堧(ruán)指江河边的土地、城下的田地。③小丛林陆务观的庵号名。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扣题,既扣了诗题中的“雪中”又为下句作了铺垫:平易之中见含蓄凝练。
B.颔联一问一答使人倍感亲切。“暖眼”与“冷眼”相对这里有关怀慰问的意思。
C.颈联运用“隔字叠”深刻传神地写出了宋军接连应战深入敌营的战况,颇耐咀嚼。
D.全诗不用典故,如数家常,把真情表露无遗,体现曾几诗歌“工夫深处却平夷”的特色。
8.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发宜兴
曾几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③。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②阳羡即宜兴,玉溪曾为作者侨居之地,故代指其故乡。③善权,指善卷洞,与张公洞同为宜兴境内的两个古洞。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诗题“发宜兴”,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又”字意蕴颇丰。
B.颔联出句承上,言客居宜兴时日之短;对句启下,说自己虽归故山,而囊空如洗。
C.颈联由实入虚,设想回乡后之状,语言精炼工整自然,“听风听雨”则为双关语。
D.全诗以记行为主,以抒怀为辅,围绕行踪构思,抒写“发宜兴”引起的身世之感。
10.诗歌尾联言“布袜青鞋梦”,你认为“梦”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几①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
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②。
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注】①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本诗写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②玉斧修:段成式《西阳杂俎》记载,郑仁本表弟与王秀才游嵩山,遇见一人,说月乃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工匠用斧凿等修治。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叠词,写出了诗人年年中秋渴盼月圆朗照而岁岁不易得的忧愁郁闷之情。
B.诗人写八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三夜的月色好景,抒发了月圆给人带来的伤时之感。
C.诗人虽然有“怀抱一生休”的哀叹,但坚信不久必将实现,因此情绪转悲为喜。
D.尾联借“胡尘满人眼”的京洛是否有今夜的月色的推想,道出了国破伤怀之痛。
E.诗人赏月之际感慨万千,抒发忧国之思,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故土的爱国主张。
12.本诗颈联描写圆月,别出机杼,请赏析本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
D“这首七言古体诗既秉持了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忧国忧民的情怀”错误。本诗为七言律诗,并非七言古体诗,江西诗派之祖指杜甫。
2.①首句引用《世说新语》中过江诸人的典故,既表现自己无力挽回国家倾覆命运的哀怨愤慨,又因己及人,感叹朝中大臣束手无策。
②第三句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语,表达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的惆怅不平之情。
③第七句借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的典故,表达自己牵挂国事,希望投奔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安定的梦想。
3.B“实写”错误,“千里稻花应秀色”是作者的想象之景,稻花为虚写。
4.化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点出具体诗句亦可)。以溪流涨满来衬托雨势喜人:表现出不以“小我”为念,关切民生。与百姓同喜同悲的可贵精神。
5.B“抒发了诗人年事已高的衰落之感”错误,颔联说“顾我已头白,见渠犹眼明”,意思是看我自己已经飘零至年迈头白,但瞧见梅花,眼神不禁为之一清,极言岭梅能移人之情,抒发的是对梅花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而非年事已高的衰落之感。
6.(1)运用联想手法,写赏岭梅而忆及故乡园林雪晴,暗指梅花无论生长何处,风姿始终不变,表达作者对岭梅的喜爱之情。
(2)以“江南梦”寄寓诗人飘零他乡,思念家园和美好和平生活之情。
(3)以“雪正晴”的美景遥对首句“无处洗”的蛮烟,写岭梅暂慰诗人的思乡之情,赞美岭梅的风姿神韵能移人之情,洗去客愁。
7.C“深刻传神地写出了宋军接连应战深入敌营的战况”错误。“官军渡口战复战”运用“战复战”这一“隔字叠”的手法,突出宋军反复作战的艰难,疲于奔命,节节败退;“贼垒淮堧深又深”运用“深又深”这一“隔字叠”的手法,突出敌营形势复杂,金人营垒在淮水一带逐步深入。没有描写宋军接连应战深入敌营的英勇作战情况。
8.(1)陆游严寒风雪中仍殷勤地数来问候、慰藉,诗人倍感温暖,心怀感激。
(2)宋军疲于奔命,节节败退,金人营垒在淮水一带逐步深入,诗人对国势日下深感忧虑、寒心与痛心。
(3)诗人期盼王朝的军队凭借天威把祖国山河打扫干净后携樽与陆游同庆贺,表达了诗人的热切期望和乐观精神。
9.D“以记行为主,以抒怀为辅,围绕行踪构思”错。这首诗题为“发宜兴”,但除首、尾两联照应题目外,中间两联却是想象归家后的情景。“纪行”并非主体,“述怀”才是中心。全诗正是围绕着“述怀”进行整体构思的。
10.(1)“梦”中有眷恋之情和隐居愿望。诗人以布袜青鞋为“梦”,表达了隐居山林的梦想,而“不到张公即善权”既表露对宜兴山水的眷恋,也表明诗人隐逸山野、纵情山水的愿望。(2)“梦”中还有无奈和怅惘之情。前两联写时局动荡,诗人垂暮之年饱受羁旅飘泊之苦,故而内心渴望和平安定。第三联既写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诗人为官一生对赋闲生活的怅惘与无奈之情。
11.BC
B项,“伤时之感”错误,从“老夫怀抱一生休”意思是说“一生爱月的情怀总算得以了结”,应是一种满足的心情;C项,“哀叹”错误,应是“知足”。
12.①运用想象,设想月亮似被银河洗过,写出了月色的明亮和月光的朗照,突出三夜月色皆佳;②运用典故,以“玉斧修月”的奇想,暗寓金瓯残缺,中原沦陷的悲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