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5 09: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请同学们回答: 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 2.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损失多少亿元? 3.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是?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请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
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讨论:

动脑筋
全国人民是如何
破除“左倾”思想的
束缚的?
《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内容: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讨论的性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伟大历史意义: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
?2.召开: 时间: 1978年底
地点: 北京
3.重要内容:
①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4.重大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了指导思想,有了发展方向,有了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不曾尝试过的,也是我国开始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讨论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
议有哪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重大转折的会议: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2. 第二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二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 法制建设的加强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徘徊转折推进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意义 伟大转折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三次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第二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附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附2: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三次毛泽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次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第一次产生的历史巨人 结 果巨变三个代表思想92年中共十四大江泽民第三代邓小平理论1978年三中全会邓小平第二代毛泽东思想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第一代思想成果形成标志 核心附表3: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领导核心和思想体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政策对外开放自我封闭对外政策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中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建设阶级斗争工作重心拨乱反正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组织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附表4:伟大的历史转折深圳夜景珠海市容汕头市容厦门夜景三亚夜景东方明珠上海夜景总结本课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民主与法制建设
本课重点是什么?时间:1978年12月内容:确立指导思想:做出战略决策:形成领导集体: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
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地点: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指导思想:
做出战略决策
形成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