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七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整体感知
晚晴选官制度的变革—废旧立新
01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融汇中西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特色创新
03
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废旧立新
(一)背景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停止八股试贴,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科举制积弊已久,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条件
西学传播、洋务运动的开展
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废旧立新
科举之法,未能骤废,则莫先于废除八股矣。
——1898年6月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学堂绝无大兴之望。
——1905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废八股,改试策论
废科举,兴学堂
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废旧立新
(二)内容
梳理清末新政中关于教育和选官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填空?
废旧
立新
旧教育机构:书院
学堂:大、中小、蒙养学堂
旧行政机构:六部
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
旧选官制度:科举
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
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废旧立新
(三)特点
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四)评价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现代化建设。
选拔标准不明确,造成政治腐败、动荡。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融贯中西
依据课本梳理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演变。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方式
法律
机制
作用
局限
考试
考试、甄别,分四级九等
考试甄别,四等三十七级
系列法规草案
《文官考试法草案》
《公务员任用条例》
《公务员考试法》
《考试法》
建立考试院
政事堂铨叙局
正式建考试院,官吏
改称公务员
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允许女子考试,奠定中国公务员制度基础
只停留在纸面上
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无法禁绝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融贯中西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
——1912年孙中山《临时政府公报》24号
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①吸收科举制有益成分、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②文官考试思想形成。
③基本停留在纸面上。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融贯中西
2、北洋政府时期
甄别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对经常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考试选官
◎郁达夫(1896-1945)
甄别选官
◎鲁迅(1881-1936)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郁达夫《故都的秋》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融贯中西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仔细观察上述材料,提取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史料价值。
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融贯中西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中,有很多妇女报名参加。南京国民政府还在考试中增加了检定考试一项,即没有受到正规学校教育而自学成才的青年,可以参加检定考试,及格后便取得参加高等考试与普通考试的应试资格。……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中西结合
开放平等
制度健全
党派性强
考试为主
选任脱节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特色创新
1、干部制度的确立
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特色创新
2、干部制度的改革
1987
1989
1993
2005
十三大
提出建立公务员制度
部分单位启动公务员录用试点工作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注意: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特色创新
3、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意义
1)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2)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3)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
5)有利于推动干部人事制度走向法治;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特色创新
思考
请结合所学思考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1)不搞“政治中立”。
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
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
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