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10: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司马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二、教学重难点
1、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三、教学过程
(一)读文得法
1、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展示的是什么故事吗?
师:没错,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来和大家说说这个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得真不错,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得非常清楚。那老师也想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听好了(文言文讲)
师:我看同学们都听呆了,知道我在讲些什么吗?觉得我说的和平时咱们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没错,老师是用文言文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呢?(文言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你们看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故事好长好长,我用仅仅30个子就讲完了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厉害?
师:今天啊,就让我们学习文言文版的司马光的故事,伸出手和老师把课题写好。
师:一起来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
师:司马光姓什么呢?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姓氏歌吗?(介绍复姓,复习《姓氏歌》)
师:谁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师:真棒,今天呢我们主要是来感受文言文的味道。
3、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听老师读的课文,你能听出老师读的停顿的地方吗?
4、自由朗读
师:好,大家一起来校对一下,这些停顿符号不仅能帮助我们独好文言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现在就请大家再次读这篇文言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以往自己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思考思考这篇文言文在说些什么,当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个问号,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5、检查交流
师:很多同学都已经举手了,你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戏和没可以用组词法)
师:节奏读得非常的不错,不过你读懂其中的意思了嘛?(借助了注释,连起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好方法之一。
追问:不过,刚才你把翁解释成缸,请问翁和缸是同一样东西吗?我们来看一下图片。
师:显然他们俩是有区别的,一个..另一个..(板画:瓮)
师:显然,翁得用“登”,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严谨性,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句话。
(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第二句谁来读一读?
师:读得都挺不错,老师觉得中间一句可以都得更好,跟着老师把这一句读好(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一句前后一共三个动作,动作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在读的时候声音也可以越来越大。谁来读一读?
师:你已经读出变化了,但是还是软软的,像棉花一样,要再有力度些。
师:这一遍读得像木头的硬度了,再强些
师:真棒,完全是持石的力度了,谁知道意思?
师:哦你是把众解释成其他孩子,为什么这么解释?(联系上下文,群儿,一儿,司马光)
师:好那咱们学习文言文的第二个方法出现了,就是联系上下文
师:那接下来同学们就用刚才学习的两个方法,把两句话连起来理解理解,同学们先自由地说,待会儿老师来考考大家。
师:同学们都非常有信心地样子,现在老师换一个形式,我来说意思,你们来对出其中地文言文。
师:都会对了?其实这个方法啊,我们之前在学古诗地时候用到过,叫做文白对读
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和同学们试试这种方法,可以一个人...另一个人...,大家开始吧。
(二)说文得意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出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呢?请同学们圈一圈,划一划。
出示: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重点讲解登和跌这两个生字)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看到此情此景,众的表现是怎样,司马光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追问:同学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聪明。
总结:和“众”形成对比,说明司马光在遇到问题是沉着冷静的(板书,请同学们记录)
结果:水迸,儿得活。
师:现在啊我们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弄清楚了,接下来啊我们就尝试看着板书来背一背这篇文言文。
(三)总结
师:老师找的几位同学背的都很流利,看来啊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效果很不错,还知道了三种方法。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