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8 17: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 古诗三首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民间传说中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节起源,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寒食熄灭冬季旧火,清明重取新火,意在获得新的生命力。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唐代常在清明时节取柳树之火,皇帝会把最早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自由读诗,读准读通。
结合注释,借此连句,知晓古诗大意。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
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世称王司马。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自由读诗,画出两首诗中写到节日风俗的诗句。
唐代常在清明时节取柳树之火,皇帝会把最早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唐《辇下岁时记》中记载黄帝“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寒食节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
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不满
轻蔑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树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权贵的不满。
自由读诗,画出两首诗中写到节日风俗的诗句。
望月怀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全唐诗》收录本诗将“落”字作“在”。
“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渭城曲》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再读古诗,发现共同点。
先写景后抒情


双重否定
“飞”“斜”有着强烈的动态感和画面感,表现了春天的勃然升级。
圈出景物

衬托诗人的孤独和对好友、故乡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皎惊乌栖不定
枯藤老树昏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古诗三首
传统节日风俗
民间传说
《寒食》寒食节
《十五夜望月》中秋节
传赐新火
望月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