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菁华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菁华双语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04 19:4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 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缀术》 D、《伤寒杂病论》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见下图)。请回答 12—13小题。
12、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铭文 B、大篆C、小篆 D、隶书
13、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
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19. 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稻谷、底部有许多小孔的陶盆、陶釜或陶鼎等文物,这说明河姆渡人在生活方面的一大进步是
A 用陶釜盛水煮稻米 B 使用陶器种植水稻
C 用陶釜或陶鼎储存稻米 D 懂得用蒸的方法制作米饭
20.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21.右图是西周初期形势图,该图能反映出周初推行的
一种不同于商朝的重要政
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22.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23.蒲松龄的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
A 春秋和战国 B 秦末和春秋末 C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24.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是
①围魏救赵②退避三舍③烽火戏诸侯④“道路以目”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5.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和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6.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27.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
28.你认为墨子给他的弟子们宣传什么主张?
A.人与人应该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作为统治者应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C.各种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互相转化
D.应根据历史发展实行改革,提倡以法治国
29.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彻底破坏了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
30.仔细看下图,你认为哪一枚钱币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A B C D
31.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 ②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③下令治理黄河水患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我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最早出现于
A.西汉前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32.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A.它既是一部重要的史书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B.由史学家司马迁编撰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33.根据下面两幅图片,说出与该墓主人齐名的另一人物应是
茂陵的《马踏匈奴》石刻 霍去病墓
A.卫青 B.梁冀 C.班超 D.张骞
34. 下列事件与台湾有关的是
A.丝织业兴旺 B.修建水利工程 C.船队到达夷洲 D.大兴屯田
35.与下列表格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帝王在位时期
原姓 改姓 原姓 改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A. 汉元帝 B. 东晋司马睿 C. 前秦王苻坚 D北魏孝文帝.
36.《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两幅图给我们揭示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
A、南北朝时期形成民族融合的趋势 B、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流行穿汉服
C、南朝统治者生活奢华 D、历史发展出现倒退
37.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生产工具先进 B、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C、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38、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主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9、以下不能归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40、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A、鲜卑 B、匈奴    C、羌 D、蒙古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几个问题.
图1.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仔细看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大臣,你知道他是谁吗?(2分)
(2)汉武帝接受他的建议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3)结合图3说明汉武帝为强化这一政策还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分)
(4)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5)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6)这次改革最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
42. 阅读材料:“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国’的意思。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恺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人们用‘天下第一织物’等最美的语言赞美中国丝绸。”
请问:(1)恺撒所穿的“天衣”是如何由中国到欧洲的?为打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陆路通道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3分)
(2)请你按自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这一通道经过的主要地点。(5分)
(3)请简述这一路线开通的意义?(2分)
(4)这一线路的开通西汉政府于哪一年在新疆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43.依据下图说出:
(1)前秦政权是由哪一少数
民族建立的?其建立者是谁?(3分)
(2)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的一
场战争是什么?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与此战结果类似的战争
还有哪些?(写出2个)(3分)
(3)请你写出一个与这场战争
有关的成语(2分)
(4)在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请简述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5分)
44、填出国名:A.______B._____C.__________
填出都城名; D._______E._____F.__________(6分)
45.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将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连接起来
儒家 孔子 威武不能屈
墨子
法家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老子
道家 孙武 “兼爱”“非攻”
韩非
兵家 因材施教
庄子
墨家 孟子 无为而治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