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9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9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8 12: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第9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管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B 向鱼缸中不断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2.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3.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C.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固体
D.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来温度,石灰水溶液质量增大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物质
C.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有些物质溶于水会有吸放热,表现为温度的改变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t2℃时甲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7.如图表示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的溶解度不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8.关于3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质分类角度: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
B.从性质特点角度:取出15g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C.从微观角度: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D.从质量关系角度:氯化钠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10.下列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B.1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完成此实验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③称量
④计算
(2)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小明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你认为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该托盘天平5g以下用游码)。
(4)小田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平放桌上,视线应与量筒内保持水平,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2.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
(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 。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13.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相等,均为 。
(3)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图2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第9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管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B 向鱼缸中不断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呼吸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解答】解:A、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得到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A不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向鱼缸中不断通入空气,从而在水中能溶解少量氧气,满足鱼虾在水中生存对氧气的需求,故B正确;
C、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生成可被植物吸收的花肥,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水,故D正确。
故选:A。
2.厨房中经常使用食盐、料酒、洗洁精、植物油等物质。从化学视角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四处扩散,说法正确;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说法正确;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A。
3.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C.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固体
D.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来温度,石灰水溶液质量增大
【解答】解: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溶质的种类、温度,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能是采用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固体,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即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减少,会析出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物质
C.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有些物质溶于水会有吸放热,表现为温度的改变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饱和溶液不一定都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些物质溶于水会有吸放热,表现为温度的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t2℃时甲的溶液降温,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据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据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解度减小,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则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据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70g,即t2℃时100g水最多溶解70g甲物质,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t2℃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如图表示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b的溶解度不相等
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P点表示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错误;
B、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变为不饱和溶液,c还是饱和溶液,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错误;
D、t1℃时,b的溶解度为25g,故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正确。
故选:D。
8.关于3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物质分类角度: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
B.从性质特点角度:取出15g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C.从微观角度: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D.从质量关系角度:氯化钠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
【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15g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10%的氯化钠溶液,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0份质量的氯化钠,是氯化钠和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成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C.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解答】解:A: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压强会先增大随后减小,由于红磷燃烧消耗容器内的氧气,故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故A不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B正确;
C: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刚开始蒸发水,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不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逸出,钾元素没有减少,所以钾元素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B。
10.下列对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B.1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9
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解答】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故A错;
B、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为1:10,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10﹣1)=1:9,故B正确;
C、溶液组成中不一定含有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C错;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D错。
故选:B。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完成此实验正确操作顺序是  ④③①② (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③称量
④计算
(2)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填名称)。
(3)小明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你认为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砝码和药品位置放反了 ;他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12.0 g(该托盘天平5g以下用游码)。
(4)小田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平放桌上,视线应与量筒内保持水平,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0% (水的密度约为1g/cm3)。
【解答】解:(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则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故答案为:④③①②;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配制所需仪器是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则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3)分析图二信息可知,操作中的错误是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15.0g﹣3.0g=12.0g;故答案为:药品与砝码放反了;12.0;
(5)该实验小组原计划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8.0g,水的质量为82.0mL×1g/mL=82.0g,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8.0%,故答案为:18.0%
12.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C2H4O3),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
(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100g。
(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新冠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2kg,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质量为:250g×40%=100g;
(2)2kg=2000g。设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则:
2000g×0.5%=x×40%
x=25g
答:需要这种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5g。
故答案为:(1)100g;
(2)25g。
13.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相等,均为1:5。
(3)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降温(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图2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操作Ⅰ为降低温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填字母序号)。
A.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解答】解:(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答案为:丙>乙>甲;
(2)t2℃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说明该温度下,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均是25g,故该温度下,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相等,均为:25g:(25g+100g)=1:5;故答案为:1:5;
(3)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答案为:降温;
(4)若 保 持 溶 液 的 质 量 不 变,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操作Ⅰ为降低温度;故答案为:降温;
(5)A、改变温度的方法,则①与②的溶质质量相等,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增加,符合题意;
B、②恒温蒸发水分得到③,故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 t2℃升温至 t3℃时,升温后,甲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t3℃时,溶解度:甲>乙>丙,将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为:甲>乙>丙,符合题意。
故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