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第9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C.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
D.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一定得到其饱和溶液
2.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B.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0
D.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3.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20gK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了KNO3的不饱和溶液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4.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液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B.t1℃时,100g 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60g MgCl2
C.t1℃时,KCl和MgSO4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依然饱和
5.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6.3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甲、乙中,分别加入40gKNO3、NaCl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依据KNO3、NaCl的溶解度表中数据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温度 KNO3 NaCl
20℃ 31.6g 36.0g
30℃ 45.8g 36.3g
A.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10
C.降温至 20℃,甲、乙中溶液质量相等
D.在20℃到30℃的温度范围内,某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
7.如表列出了部分温度下Ca(OH)2和KNO3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5 0.12 0.11
KNO3 20.9 45.8 85.5 110
A.将50℃的Ca(OH)2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
B.3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8%
C.50℃时不可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Ca(OH)2、KNO3溶液
D.当KNO3中混有少量Ca(OH)2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二.实验题(共1小题)
8.监测某厂污水中有毒金属离子含量,需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用序号填空)。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如图的 (填字母)。
(3)错误改正后,用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增加砝码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4)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填序号)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5)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字母)。
A.量取水仰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B.溶解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D.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三.计算题(共2小题)
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该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0 m
求:(1)m= ;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水的质量是 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多少克?
11.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流程图:
(1)编号③的仪器名称是 ;A操作中的错误是 。
(2)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 (填“10”、“50”或“500”)mL。
(3)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选填序号)。
A.操作B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B.操作D中有少量水溅出
C.操作D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操作F中溶液洒落
(4)取上述所配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将剩余的40g所配溶液继续添加氯化钠至饱和,然后把某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情况 (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
②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读数;
③如果加入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人们常说的“高空缺氧”中的氧是 。
(2)小华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他用洗洁精洗刷碗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3)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 。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镁粉制作照明弹的原理 。
(5)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氢气可以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2X+Cl2↑+H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6)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xH34O2,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x的值为 ,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g反式脂肪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g。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第9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C.溶质只能是固体或者液体
D.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一定得到其饱和溶液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质也可以是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不一定得到其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B.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0
D.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解答】解:A、100g5%的氯化钠溶液,含有溶质质量为5g,剩余为水的质量,所以水的质量=100g﹣5g=95g,选项A正确;
B、没有说明温度,以及氯化钠溶解度,无法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选项B错误;
C、氯化钠为5g,水的质量为95g,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5g:95=1:19,选项C错误;
D、100g溶液含有5g氯化钠,不是100g水,选项D错误;
故选:A。
3.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t1℃时,20gK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了KNO3的不饱和溶液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解答】解:A、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因此20gK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了KNO3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当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选项正确;
D、t2℃时,NaCl饱和溶液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液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B.t1℃时,100g 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60g MgCl2
C.t1℃时,KCl和MgSO4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依然饱和
【解答】解: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1℃时,160gMgCl2饱和溶液中含有60gMgCl2,100g错误;故选项错误;
C、t1℃时,KCl和MgSO4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依然饱和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①、②、③中,只有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解答】解: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②的质量分数大于①的质量分数,因为它们的溶质都是60g,①中溶剂是150g,②中溶剂是100g;故选项错误;
B、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因为降温有固体析出;故选项错误;
C、根据图1和图2,判断R是硝酸钾,①、②、③中,只有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因为②中也是饱和溶液,是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正确,因为③是t1℃的饱和溶液,①是t1℃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3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甲、乙中,分别加入40gKNO3、NaCl两种固体,充分溶解。依据KNO3、NaCl的溶解度表中数据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温度 KNO3 NaCl
20℃ 31.6g 36.0g
30℃ 45.8g 36.3g
A.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B.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4:10
C.降温至 20℃,甲、乙中溶液质量相等
D.在20℃到30℃的温度范围内,某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
【解答】解:A、30℃下硝酸钾溶解度为45.8g,此时100g水可以溶解40g硝酸钾,此时溶质质量分数=×100%=28.6%,选项A错误;
B、30℃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3g,此时100g水只能溶解36.3g氯化钠,溶质与溶剂质量比=36.3g:100g=363:1000,选项B错误;
C、降温至 20℃时,甲溶解31.6g硝酸钾,乙溶解36.0g氯化钠,此时甲溶液质量为100g+31.6g=131.6g,乙溶液质量为100g+36.0g=136.0g,选项C错误;
D、温度下降物质溶解度减小,而硝酸钾从45.8g减小至31.6g,其中包括了36g这个数据,因此某一温度下会使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选项D正确;
故选:D。
7.如表列出了部分温度下Ca(OH)2和KNO3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5 0.12 0.11
KNO3 20.9 45.8 85.5 110
A.将50℃的Ca(OH)2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
B.3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8%
C.50℃时不可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Ca(OH)2、KNO3溶液
D.当KNO3中混有少量Ca(OH)2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解答】解:A、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50℃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不会有晶体析出,选项A错误;
B、3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所以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1.4%,选项B错误;
C、50℃氢氧化钙溶解度为0.12g,硝酸钾溶解度为85.5g,此时可以在100g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钙与硝酸钾,质量都不大于0.12g,便可以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选项C错误;
D、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明显,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硝酸钾,达到提纯目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题(共1小题)
8.监测某厂污水中有毒金属离子含量,需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AB (用序号填空)。
(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如图的 B (填字母)。
(3)错误改正后,用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D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增加砝码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4)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c 仪器。(填序号)
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
f.药匙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快氯化钠溶解 。
(5)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D (填字母)。
A.量取水仰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B.溶解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C.量取水俯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D.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解答】解:(1)A天平称量应该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物品摆放位置错误;B中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故答案为:AB。
(2)100g10%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10g,此时烧杯为23.1g,加上称量氯化钠10g,质量为33.1g,砝码为30g,所以还需要游码在3.1g处,故选B;
故答案为:B。
(3)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质量多,因此需要减少氯化钠质量,故选D;
故答案为:D。
(4)需要水的体积约为90mL,所以需要100mL的量筒和滴管,故选c;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故答案为:c;加快氯化钠溶解。
(5)A、仰视读数造成溶剂体积增大,溶剂质量增加,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A符合题意;
B、溶解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则溶剂质量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洗涤的烧杯有水残留,溶剂质量增加,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AD。
三.计算题(共2小题)
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该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0 m
求:(1)m= 4.40 ;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15g样品时,碳酸钙完全反应,再加入样品时不再产生气体,因此m=4.40,
故填:4.40。
(2)设丙同学所用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4.40g
=
x=7.3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6%,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6%。
10.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10 g,水的质量是 90 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多少克?
【解答】(解:(1)由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得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
=10(克)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100﹣10
=90(克)
故答案为:10、90;
(2)需要20%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50 g
答: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50克.
11.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流程图:
(1)编号③的仪器名称是量筒;A操作中的错误是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上。
(2)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7.5g;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药匙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50(填“10”、“50”或“500”)mL。
(3)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C(选填序号)。
A.操作B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B.操作D中有少量水溅出
C.操作D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操作F中溶液洒落
(4)取上述所配溶液10g,加水稀释到20g,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将剩余的40g所配溶液继续添加氯化钠至饱和,然后把某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情况 ①不变,②变大,③变小(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①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
②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读数;
③如果加入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
【解答】解:(1)③为量取液体的量筒;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上,避免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量筒;瓶塞应该倒放于桌面上。
(2)氯化钠质量=50g×15%=7.5g;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质量多,因此需要取出,直至天平平衡;需要水的质量=50g-7.5g=42.5g,因此需要水的体积大约为42.5mL,选择50mL量筒即可;
故答案为:7.5;用药匙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50。
(3)A、砝码与氯化钠放错位置,此时称量氯化钠质量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A符合题意;
B、少量水洒出,导致溶剂质量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仰视读数使得量取液体体积变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C符合题意;
D、溶液配制好,有洒落,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4)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10g×15%=(10g+m)×5%,m=20g;
①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钠,不再溶解,溶液密度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弹簧秤读数不变;
②加入蒸馏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弹簧秤读数变大;
③加入硝酸钾晶体,溶于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密度增加,浮力增大,弹簧秤读数变小;
故答案为:20;①不变,②变大,③变小。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人们常说的“高空缺氧”中的氧是 O2 。
(2)小华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他用洗洁精洗刷碗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3)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 C2H5OH 。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镁粉制作照明弹的原理 2Mg+O22MgO. 。
(5)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氢气可以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2X+Cl2↑+H2↑,其中X的化学式是 NaOH 。
(6)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xH34O2,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x的值为 18 ,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7:16 ,141g反式脂肪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16 g。
【解答】解:(1)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2)洗洁精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
(3)碘酒是固态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4)镁粉燃烧生成氧化镁,发出耀眼的白光,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5)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X+H2↑+Cl2↑,反应物中钠、氯、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氢原子、一个钠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OH;
(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则x的值为,该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34):(16×2)=17:16;141g该反式脂肪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41g×=16g;
故答案为:(1)O2;
(2)乳化;
(3)C2H5OH.
(4)2Mg+O22MgO.
(5)NaOH;(6)18;17: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