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教学设计
学 科 音乐 课题 《弥渡山歌》教唱
教 材 分 析 弥渡山歌是云南民歌。它具有鲜明的南方音乐风格特点:婉转,细腻,抒情,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结构短小精悍,体现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特征。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学会演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聆听、学会弥渡山歌,感受、体验云南山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弥渡山歌的调比较高,对歌唱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教法 视唱法、欣赏法、讲授法、模仿法,情感体验法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设问: 师生互动 老师播放《小河淌水》片段,问学生以下问题 1老师刚刚放的视频唱的 是那种类型的音乐,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歌 2是南方民歌还是北方的民歌 3是哪个省的呢 引出云南山歌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今天学唱一首云南很有名的山歌《弥渡山歌》
讲 授 新 课 巩 固 运 用 课 堂 小 结 课 后 作 业 (1)《弥渡山歌》云南民歌 1, 先聆听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分析这首歌的旋律组成。 歌词内容含蓄 ——明写景,实是以景抒情,表达爱情。 2 旋律组成:引腔:长音。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 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这个旋律由引腔、中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称为“起 —— 平 —— 落”。这在南方音乐中常见。 3:欣赏《弥渡山歌》。 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歌词内容含蓄 ——明写景,比兴的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实是以景抒情,表达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 旋律组成:引腔: 两个小节的长音。中部: 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 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 4:风格特征:《弥渡山歌》结构短小规整,歌词善用比兴,旋律婉转飘逸,有山歌的风格。 二,教唱 1, 全班一起练声开嗓,唱YIYA母音,旋律是123454321,练到小字二组的SO 2, 练习今天的两个重要的节奏型 前八后十六和四十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八,那前八后十六就是把后面的八分音符分成两个十六分音符,四十六就是把两个八分音符分成四个十六分音符),同学们跟着我把这个节奏型打一下。然后让学生把整曲的节奏打下来 3, 介绍倚音,介绍两种倚音的唱法,为了统一唱法,唱第二种,就是把铺子上的音都唱出来。把曲中所有的倚音都拿出来练一下 4, 弹唱旋律,一一句的叫同学们唱,唱一句谱然后唱词 分组训练:我把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引腔,中部,尾部。然后让左边的同学唱引腔,右边的同学唱中部,然后一起唱尾部 希望上完这节课,同学们对云南民歌有更深的认识1: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 2:结构多短小精悍。 3: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希望大家喜欢云南民歌,喜欢唱民歌。 让学生分析小河淌水和弥渡山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