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4 蜜蜂
第2课时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文化自信:阅读课文,培养科学实证主义的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
语言运用: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思维能力:读懂课文内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来的。
4.
审美创造: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新知讲解
目录
第一章
新课导入
第二章
课文赏析
第三章
拓展练习
新知讲解
壹
新课导入
新知导入
请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发现蜜蜂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
新知讲解
贰
课文赏析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法布尔为什么想做实验?
新知讲解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说明这是法布尔听别人说的,并不是确定的。
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的严谨。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2-7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是怎样做实验的?
新知讲解
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可以分为哪几步?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捉蜜蜂——做记号
放蜜蜂——测能力
新知讲解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法布尔先捉了一些蜜蜂,放进纸袋里,接着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然后在蜜蜂身上做上记号,最后将蜜蜂放飞。
新知讲解
捉蜜蜂
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在我家草料棚捉蜜蜂
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走了四公里,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给蜜蜂做上白色的记号
便于观察
能计算蜜蜂飞回来的准确时间
证实这些蜜蜂是我放飞的
新知讲解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左右”“好像”“大概”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3-6自然段,思考:有几只蜜蜂回到家?用了多少时间?
新知讲解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过渡句
“推测”一词表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品质。
从“冲”“脸红红的”“高声喊道”这些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小女儿激动的心情,体会到作者实验已初步成功。
新知讲解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也就是说”表现了作者善于推理,逻辑严密。
“将近”“大约”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严谨性。
新知讲解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具体的数字“二十只”“五十只”交代了实验结果,用事实证明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十只左右”“至少有十五只”说明这只是作者观察到的数量,与事实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用“左右” “至少”等词语来表示大约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实验结果的严谨的态度。
新知讲解
这些数据法布尔是怎么得来的?
从“两点四十分、第二天”这些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记录的蜜蜂数量,看出法布尔能坚持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亲眼、检查”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细心。
新知讲解
观察 思考 体现了什么
把你找到的法布尔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填在表格里。
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法布尔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刮起了狂风
飞得很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只是听说的吗?法布尔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下雨前蚂蚁会搬家,这是蚂蚁的本能。
人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人的本能。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是生来就有的本领
蜜蜂还有什么本能?
筑巢,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在受到外来威胁为保护巢时用毒针攻击敌人。
新知讲解
对于法布尔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开这些疑问?
作者是一个 的人。
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严肃对待科学
新知讲解
叁
拓展练习
拓展阅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
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拓展阅读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思考:
1.第2自然段中描写教育家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2.读短文,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教育家的游戏过程。
拓展阅读
参考答案
1.拿出 取出 放 分给 让
2.教育家(先)到一所学校找来三个学生,(接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然后)假设情境开始试验,观察试验现象,(最后)问询原因,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因为
所以
不是
而是
尽管
但
板书设计
14、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捉蜜蜂—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
实验结果:至少十五只 准确无误
实验结论: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认真观察
善于思考
作业布置
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课外再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