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3-05 09:53:36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人的耳朵的呢?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给你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把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1、你成功了吗?
3、找找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当橡皮筋和钢尺停止振动时,它们
还能发出声音吗?
每个同学用自己的手指按住自己的喉部,
齐声朗读: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
2、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动?
在振动
声带
2、用一个细线吊着的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
的音叉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音叉的叉股将悬吊的乒乓球弹开,同时我
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了:
用手迫使音叉停止振动?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出声音的?
3、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有什么现象?
水面激起水花。表明音叉在振动。
1、敲响音叉,有什么现象?
音叉发出声音。
发声也停止了。
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一、声音的发生
1、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
说话声
声带在振动
树叶沙沙响
树叶在振动
琴身瑟瑟
弦在振动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你有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例子吗?
例如:在鼓乐队表演时,经常可以看到鼓手在用力
敲击鼓面后又按住鼓面达到“静止”的效果。
(不能说声音也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
传播并存在)
——正在发声的物体。
2、声源
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
能发出声音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钟声、敲锣打鼓声
固体振动发声
泉水叮咚、 潺潺流水
液体振动发声
北风呼啸、唢呐、笛子
气体振动发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成为声源
1、蝉(知了)是怎么发声的你知道吗?
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2、那你知道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
如何发出“ 嗡嗡 ”声音吗?
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
二、声音的传播
【问题】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人耳的呢?
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呢?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用铅笔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另一只耳用棉球塞紧),能听到敲击声吗?
思考: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
能听到
课桌
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还能听到敲击声吗?
不能
结论1:
固体能传播声音
2、两个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使棉绳刚好拉紧。当一个同学对着杯子讲话时,另一个杯子罩在耳朵上,这是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吗?
家庭小实验: “土电话”
1、将两个纸杯底各钻好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杯底的火柴粘好,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1、将两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
你能听到撞击声吗?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能听到
2、鱼儿能听见拍手声吗?
能听到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讲话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液体传声的其他例子:
如: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
结论2: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吗?
将一只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
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你看到电铃的槌在敲击吗?
2、用真空泵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当空气被逐渐抽去时,电铃声
会 ,当空气几乎被抽尽,
你仍能听到声音吗? 。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
进入罩内,现在你能听到声音
吗? ,声音能在空气中
传播吗? 。
根据右图研究声音的传播,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 结论
空气充足
抽掉一部分
几乎被抽尽
完全抽尽
少量进入
空气充足
听得到
铃声减弱
几乎听不到
听不到
铃声增强
听得到





真空不能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空气能够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这个实验说明了:
结论3: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液体、气体
都能传播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科学上把这样的
物质叫介质。
二、声音的传播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你站在桌子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上轻轻地敲击,你能听到敲击声吗?______ ,此声音是由什么物体传播的?_______
空气
能听到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周围充满着
空气,它使人们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
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
又是通过_____做介质传播的。
空气

声带
空气
月球上______(有、没有)空气,
宇航员们面对面大喊也听不见
声音,他们只能通过_______
进行交流。
没有
无线电
思 考: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太空中战争的场面。
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答:在太空中不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因为太空
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小结:
产生: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
传播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播)。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人是靠_______
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
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振动
声带振动
空气
介质
课堂练习:
2.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
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
3、正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此时
声音传播主要靠-------------------------------( )
A、空气和固体。 B、空气和水
C、固体和水 D、只有水
C
4. 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
小球仍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
(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
物体的振动。
1.产生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传播
介质
依靠:
(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耳朵
(第二课时)
【问题】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呢?
1、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
水面会有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软木塞怎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
原地附近上下振动
振动
摇晃
2、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烛焰发生偏转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发生了_____________。
疏密的变化
喇叭振动引起周围空
气振动,空气振动引
起空气中的烛焰振动。
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
解释?
喇叭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水似的,
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传入耳朵。
空气向外扩散的一圈圈疏密变化
空气波
空气波是左右振动的横波
耳朵
三、声音传播的形式
—— 声 波
原来声音的传播形式和水波的很相似,
于是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介质
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
声波的用途:
声纳
测海水深度
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船只上的发射器先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再由一些仪器接受和分析反射回来的讯息,
从而得到整个海床的面貌和距离。
【问题】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
快慢如何?
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物质 温度(℃) 速度
(米/秒) 物质 温度
(℃) 速度
(米/秒)
空气 -10 325 水 0 1450
0 331 冰 0 3160
15 340 铁 0 4900
20 344 铜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空气中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四、声音的传播速度
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
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
传播越快。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约0.6米/秒。
1、 为什么士兵要枕着牛皮制的箭筒?
北宋时代的沈括,据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这是
为什么?
能及早听到夜龚敌人的马蹄声,能及时地发现敌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因此,人耳贴在箭筒上席地而睡。
2、有一根很长的铁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轻轻敲一下,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二次。第一声是声音沿铁管传播的,第二声是声音沿空气传播的。因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传播快。
3、对着山崖高声喊叫,你会听到什么?
回声
五、回 声
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4、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响雷后,往往是雷声轰轰
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多次反射
思考:为什么我们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
听不见回声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离障碍物太近,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太短,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在天坛里面有三处比较著名的声学建筑,一是圜丘,明清时代的皇帝每年都要到中心的天心石上作祈祷 “ 苍天保佑,五谷丰登 ”,在这里他听到自己的祷告声比平时大的多,他以为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老天爷,是不是?这是由于声音被四周的石板栏杆反射形成的回声加强了原声的缘故。
北京天坛中的声学建筑
如果你和你的同学到回音壁玩,两人站在回音壁前的不同位置,斜对着墙壁轻声说话,即使你们相距较远,也能清楚地听到彼此的声音。
在回音壁的圆心处,有一块石头,站在这块石头上拍手,一般可以听到三次拍手回声,因此这块石头被称为三音石。这些建筑都是巧妙地利用了回声的原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回声的应用: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两者分开。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米。
17
1、人在空屋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
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在修建剧院、礼堂时就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2、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可以在操场上测量,利用看到发令枪产生的烟雾和听到枪声之间的时间差,来测量声速。
3、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答: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回声所用的时间t。海水深度S的计算公式为
4、百米比赛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考试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当声音从空气传到计时员耳朵中时,他记时的起始时间晚了,所以不准确。
小结:
产生:声源的振动
  (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
传播的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传播的形式:
  通过介质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回声: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固体振动才会产生声音,气体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
(2)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快。( )
(4)山谷中大喊一声能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 )
(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也能绕过较小的障碍物而把声音
传过去。( )
2、自船上发出的声波,由海水到海底,再由海底返回共经过7秒钟,若海底深度为5358.5米,那么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
1531
课堂练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C.在0℃时,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
D.在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的要大
C
4、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D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
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
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的挨在一起和将他们隔开,一位
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敲一下,另一个同学在两种
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2)甲实验说明了什么?( )
(3)丙实验说明了什么?(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