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文档属性

名称 与朱元思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06 18: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吴 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huán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浙江省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这么多诗人会聚于此,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吴均 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诵读课文,感受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3、理解感悟作者热爱自然、鄙弃名利的高洁志趣。学习目标聚焦作者检查预习 吴均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风格清新,多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感知文体: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缥( )碧 急tuān( )
经lún( ) kuī( )谷
鸢( )飞戾( )天 轩( )邈( )
横kē( ) 请仔细听录音示范朗读,着重体会其对 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的处理 。 1、朗读本篇课文,要注意:a.重音--

b.节奏--
c.语速--
d.情感--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以“二二”节拍为主,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应慢一些,以便品味、欣赏流露出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 飘荡,任意/东西。自 / 富阳至桐庐 /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 / 皆缥碧,千丈 / 见底;游鱼 / 细石,直视 / 无碍。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夹岸 / 高山,皆生 / 寒树。负势 / 竞上,互相 / 轩邈;争高 /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好鸟 / 相鸣,嘤嘤 / 成韵。蝉 / 则 / 千转不穷,猿 / 则 / 百叫无绝。鸢飞 / 戾天者,望峰 / 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 / 忘反。横柯 / 上蔽,在昼 / 犹昏;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与朱元思书释词译文 要求:
同桌互译,一人译一人听;
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
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释词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疏通文意:同样的颜色表约数,相当于“左右”。独一无二(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向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超过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水声的清越互相和鸣停止,消失浓密碧绿,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美丽“转”通“啭”,鸟鸣声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争着凭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至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划,治理“反”,通“返”,返回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好像,如同互相掩映树木的枝干看 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相互争着向高
处和远处伸展。
像鸢那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美景配美文 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赏析品味2、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4、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异水奇山 2、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清急 2、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静态美动态美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聚焦美点视觉聚焦美点听觉 3、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山
树 泉 鸟 蝉 猿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响 鸣叫啼 4、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热爱自然,鄙弃名利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寓情于景”中? 作品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题思想全文盘点与朱元思书一、富春江秀丽的自然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总写)(分写)水之异
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清澈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湍急(总写)(静态)(动态)(夸张、比喻)(夸张)山之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鸣千转,猿则百叫(视觉)(听觉)——色——形——声(动态)(静态)(侧面描写)(以动写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侧面烘托)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以静写动)雄奇生机(视觉)总结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 1、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简群鸟交欢之景。2、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 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4、骈散相间。文章随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拓展延伸: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相同之处: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不同之处: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如何写景?
抓住景物特征
有一定的顺序
从多种角度
运用不同的手法
……
作业:
1、背诵《与朱元思书》。准备默写。
2、请结合课文并加上自己的想象,用现代文改写富春江的景色。